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哎呦,妈妈!》先锋话剧混搭黄梅戏,光有形式还不够

2018-07-03 08:49:43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一可(剧评人)

   
上周末,以强烈的先锋色彩闻名的青年戏剧导演杨婷,携手著名黄梅戏演员吴琼,为北京的观众带来了一出音乐轻喜剧《哎呦,妈妈!》。

1.jpg
在金钱欲望与亲情中挣扎的钱夫人。王骁明摄


  上周末,以强烈的先锋色彩闻名的青年戏剧导演杨婷,携手著名黄梅戏演员吴琼,为北京的观众带来了一出音乐轻喜剧《哎呦,妈妈!》。这部作品以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的《吝啬鬼》为蓝本,同时挑战音乐歌舞与喜剧,会有着怎样的改变与突破?


  一出关于“欲望”的当代寓言


  相比于原作特定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诉求,《哎呦,妈妈!》遵循了国内先锋戏剧改编和创作的一贯逻辑,将十七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封建的意识形态内核架空为对“欲望”——“金钱、爱情、控制”的抽象讨论,尝试以“解构”来“反思”普遍人性,将其改编为一出当代寓言。


  这样的改编策略削弱了原作批判和讽刺的特质,从而突出了该剧的喜剧性,用导演杨婷的话是“多了一份温情”;而另一方面,抽离了中国观众不熟悉的时代背景,将守财奴父亲阿巴贡,替换为爱钱如命的母亲钱夫人,则更容易让观众代入当代中国父母的形象——打着“为你好”、“不希望儿女受苦”的旗号,实则是强加自我意愿于子女之上、通过子女追求自身欲望的“控制狂”,台词设计让人会心一笑之处,也正折射出中国式父母与儿女相处模式的影子,也使得剧情更接中国观众的地气。


  而在后半段剧情上,《哎呦,妈妈!》更是有意识地将这种对人性的思考推得更远。在原著中,作为人文主义高扬标志的爱情是与守旧势力斗争的武器,最终阿巴贡儿女的真爱超越了金钱桎梏,迎来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而在《哎呦,妈妈!》当中,爱情则沦为了获得金钱的工具,顺利偷到钱夫人金币的钱小宝与钱小玲在无度挥霍之后,走投无路,不得不灰溜溜地讨钱夫人欢心,眼巴巴希望通过“招聘儿女”的比赛重新做回“儿女”,一番丑态百出的拙劣表演之后,却被经过了残酷思想斗争的钱夫人铁石心肠地拒绝:“要儿女有什么用,不如有钱”。最终钱小玲宁愿牺牲爱情,放弃为了真爱与自己私奔的仆人阿健,转而嫁给大几十岁的有钱富商童老板。而钱小宝在散尽千金后早就意识到所谓的“真爱”露露不过是贪图自己家产的“碰瓷”之人,甘愿给童老板做牛做马做儿子。从剧情开始就对当年的钱夫人仍抱有一片真心的童老板,也终于在自己的爱情永远敌不过钱夫人对金钱的欲念的真相面前,给当年的爱人上了一课,放逐了唯一一次救赎的机会。


  由此观之,杨婷式“欲望金字塔”的阶序里,爱情失落在底层,亲情是摇摇晃晃、岌岌可危的中间,而金钱才是至高无上的塔尖,碾轧一切的人类情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当代资本与拜金社会的批判呢?


  本土化歌舞剧的新可能


  作为一出音乐轻喜剧,《哎呦,妈妈!》在“可看性”上下足了工夫。一方面观众依然能从烟雾缭绕、电光火石的摇滚式狂欢场景中看到熟悉的杨婷,“先锋”、“前卫”、酷爱椅子戏的杨婷。而另一方面黄梅戏唱段的运用、大量的歌舞表演加入、形体的进一步解放也呈现着杨婷在戏剧风格上的自我挑战和突破,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在市场化、剧情化和艺术的先锋性、实验性之间寻求一种共存之道。


  倘若以欧美成熟音乐剧的范式来看,《哎呦,妈妈!》的唱段和音乐分量是略显不足的,也欠缺朗朗上口的主旋律和几段令人惊艳的独唱或者对唱,没有字幕、听不太清晰的唱词或许会让观众对剧情的理解打了折扣,而结尾谢幕时再次响起的《哎呦,妈妈!》唱段不由自主地使人想到另一部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的主题曲。但如果将其视作带有音乐歌舞元素的轻喜剧,现代舞、黄梅戏、摇滚乐、电子乐元素的混搭的确丰富了整出戏的戏剧语汇,呈现了歌舞剧在实现中国性与本土化方面的一些探索。炫酷摇滚的派对狂欢,漆黑一片中打着手电找金币的忙乱鬼祟,竞争儿女上岗一幕中你争我抢的多人群舞等场景都令人印象深刻。


  伴随表演形式的跨界,《哎呦,妈妈!》也在有限的舞台上探索着空间层次的可能性。环形轨道上的小火车既是客厅也是花园,几次开动都盘活了舞台,牵引着观众的视点运动;从天而降的透明窗帘也多次发挥功能性作用;换场虽然稍显复杂凌乱,但胜在与剧情的融合。相对而言灯光的设计则没能为舞美增添更多的光彩。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著名黄梅戏演员吴琼扮演的母亲“钱夫人”此番跨界演出,在黄梅戏唱腔与舞台剧表演中转换自如,在程式化的戏曲动作与不受拘束的舞台剧肢体表达之间,几乎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如果说剧情前半段黄梅戏旋律的运用被刻意设计,来实现一种喜剧性“笑果”,后半段钱夫人的两出独角戏,一是发现丢失的金币后在黑暗中的自我挣扎,以及全剧终时背向观众,唱起黄梅戏独自走向角落里点亮的梳妆台,是全场钱夫人的高光时刻。吴琼的表演所投射出的悲剧性的寒意,诠释出陷入金钱欲望的母亲凄凉而荒芜的内心,一定程度中和了整体上热闹喧哗的轻喜剧氛围,也打开了全剧的纵深。其他的年轻演员的歌舞肢体与台词表现也完成度颇高,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外援表演指导所带来的新的视野,其中赵红薇同样作为征战戏剧圈十余年的资深演员,到位地演绎出大龄女青年钱小玲的天真、憨直与后期的转变。


  稍显可惜的是,这样一出由女编剧、女导演创作的以女性为主要视角的戏剧,始终没能在绝对主角钱夫人形象的立体度上有进一步的开掘,在之后的演出中,我们期待着一个更为丰满的女性形象出现。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