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奕华的故事里,普通人寻找存在感,不普通人寻找归属感,他们不过是彼此需要的两种存在,映射出时代的涟漪。
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有这样一种经典的人物关系,他们是一对形影不离、感情深厚的好友,往往一个聪明绝顶但性格古怪,另一个热诚勇敢且亲和过人。他们通常以互补的CP模式组合出现,在各种故事中互帮互助,偶尔卖腐,协力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在英国,这类CP的代言人无疑是福尔摩斯与华生。这对一个多世纪前生活在伦敦贝克街221B的探案好基友,近年因为英剧《神探夏洛克》的火爆,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那么,透过福尔摩斯与华生这样一种常见的人设,你看到了什么?向来奇思妙想、角度刁钻的导演林奕华说,这种关系叫作“普通人与不普通的人”。本月,他在香港高山剧场新翼首演的舞台剧《心之侦探》正是探究了这种奇妙的关系。这部林奕华自编自导的作品,有着“非常林奕华”的一贯风格。加中场休息全长4小时的《心之侦探》,几乎是林奕华的一部《如梦之梦》,线索密集,环环相扣。
●故事背景是自媒体风靡、“粉丝经济”盛行、网红当道的时代
●原著中每个人物都由多个演员扮演
如何重讲福尔摩斯?
按照以往的做法,林奕华定是不甘于将老故事重新讲一遍。《心之侦探》以原著中的九个人物串联全剧,除了福尔摩斯和华生,还有房东哈德森太太、雷斯垂德探长、福尔摩斯哥哥麦考夫、华生妻子玛丽、福尔摩斯的死对头莫瑞亚提、“那个女人”艾琳·艾德勒,福尔摩斯雇佣的流浪儿维金斯。九个人物建构起一个庞大又烧脑的故事迷宫,每个人物又都由多个演员扮演。伴随着一系列委托人的登场,紧张的案情也拉开大幕。
林奕华为故事设定的背景是当下这个自媒体风靡、“粉丝经济”盛行、网红当道的时代。《心之侦探》里不普通的人显然是福尔摩斯,而围绕他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他们是偶像和粉丝,而普通人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主角:贝克街221B真正的所有者房东太太,在故事里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配角,毫无存在感;帮福尔摩斯管理Facebook粉丝专页的华生,为他赢得了一批粉丝,自己却渴望着一场普通的恋爱;渴望不劳而获的普通人维金斯,利用Google剽窃教授观点;而所有人的偶像福尔摩斯却被巨大的孤独笼罩着,解决了棘手的案件,却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在林奕华的故事里,普通人寻找存在感,不普通人寻找归属感,他们不过是彼此需要的两种存在,映射出时代的涟漪。
●反倒是英剧《神探夏洛克》给了他诸多启发
●被大反派莫瑞亚提所打动,他就是“普通人的情结”
为何选择“福尔摩斯”?
在看了《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七篇小说后,林奕华发现,原著不太好看,原因是“柯南·道尔不写心理。真正好看的不是探案,而是他作为英国人在大不列颠王国开始变动的时候,去到很多殖民地的所见所闻,有很多神秘主义的东西,这是一部变奏的男士旅游文化传记”。不过林奕华也承认,这些文学素材当作故事元素搬上舞台却并不适合。反倒是英剧《神探夏洛克》给了他诸多启发。“我看‘夏洛克’,三季我是到今年一月才第一次看。我还是觉得很好看,电视剧的做法有点像我做《红楼梦》《三国》,找到时代的对位,而且对位做得非常漂亮,把场景巧妙地从那个年代移植到今天”。
在原著中,最打动林奕华的是莫瑞亚提这个大反派。“他是所有戏剧的精华,是福尔摩斯的心魔,也就是普通人的情结。再发展下去,莫瑞亚提在戏里是有一个贯穿的作用,是主题的重要呈现。因为不管是谁,都无法面对自己被忽视、被轻视(的情形),那就是我们的莫瑞亚提。自媒体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工具,所有人都可以选择性的被看见,也因而就失焦了。看不到别人,看到的别人也是带着比较之心,以自己为尺度去测量所有事情”。
●普通人才是充斥着这个时代的主角
●网络把虚幻当成是现实,让普通人自我感觉不是孤独的
如何映照我们的现实?
在林奕华看来,也许普通人才是充斥这个时代的主角,网络上直播自己唱歌的主播们,真人秀里的素人明星们,“因为他们够普通啊,尤其是有一些城镇文化,对纸醉金迷仍然有距离的,没办法得到,一到网络上,至少自我感觉不是孤独的,把虚幻当成是真实,和所有人变成了一体”。正如《心之侦探》里华生说,玛丽今天晚上做了我最爱吃的菜,福尔摩斯问最爱吃什么菜,不自觉说了电视剧台词的华生却无以回应。这无疑是这种文化渗透自身的一种写照。
在故事的最后,福尔摩斯对华生说,我是福尔摩斯,我没有选择,你是华生,你有选择。华生不解,为什么作为普通人的自己反倒有选择。福尔摩斯回答,你再普通,也有双重的身份,你还有一个名字,叫柯南·道尔。众所周知,原著里的华生是柯南·道尔的代入视角。创作出这句台词,林奕华很有感慨道,“有一天谢幕我站在后台听到这句词,我觉得我其实也是普通人来着,身份、地位、财产都可以随时归零。我是有做了一些事,可是这些事的累积都是精神性,而不是物质性的。柯南·道尔为什么把自己放在华生的位置,这个‘选择’其实就是创作”。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