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小众力量改良戏剧生态

2013-10-16 08:59:48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谢奕娟

   

  花一两百元买一张话剧门票,不少人会犹豫再三;但如果只用20元、甚至免费就能看一场话剧的录像呢?在广州,一个叫做“南方戏影会”的戏剧平台就经常组织这样的观影活动。小小一方斗室,几十位剧迷围坐静观一方大屏幕,看完了演出,还能畅所欲言地交流观剧感想,认识同道中人,这种“低门槛”的看剧方式,让很多从未接触过话剧的观众由此走近了话剧。

  戏影会创建人杨小乱坦言,最初创建这个平台,正是因为有感于广州话剧市场缺乏观众,观众对话剧也缺乏了解。虽然戏影会的活动很小众、够草根,但经过五年的积累,却也实实在在地培养了一批进剧场看戏的话剧观众。

  【现场直击】

  图书馆中文艺青年们的观影会

  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出入广州的各个剧院,只要有好看的演出,总会在剧场撞见一名胖子——平头、圆脸,乍一看,很像年轻版梁冠华。这人就是杨小乱。只要他往剧院的门口一站,总会有人上来跟他打招呼:“嗨,我以前参加过你的活动!”

  10月13日下午,杨小乱出现在中山图书馆的图书捐赠中心。这个下午,图书馆答应将场地借用给他,用以举办话剧《红色的天空》的DVD观影会。活动两点钟开场,几名提前报名的剧迷早早来到现场“霸位”,也有出入图书馆的读者,见到活动海报好奇地前来体验。

  《红色的天空》是台湾表演工作坊创作于1994年的经典之作,由赖声川执导,金士杰、李立群、陈立美等8名演员演绎一群老人在老人院的生活。两个小时的观影过后,进入分享和讨论环节。不出意料,现场顿时噤声,大家面面相觑,只等着别人来打破沉默。经验老道的主持人杨小乱立刻使出“杀手锏”:前五名发言者可得《红色的天空》碟片,霎时好几只手都举起来了。

  有观众说,以为这会是一部很沉重的话剧,没想到它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也有观众说,当天正值重阳节,这部剧让他想起应该给父母亲打电话;有观众留意到话剧开始时挂在剧场的倒计时器;有观众欣赏剧中关于“小老鼠”的寓言,也有人觉得它过于直白和说教;有人从中看到了政治和历史,甚至有人联想到电影《金刚狼》……

  激烈的讨论进行了将近一小时,一名剧迷坦言,观影后的分享确实非常有用,不仅帮助自己消化了剧情和疑问,也了解到了话剧当中很多不被留意的细节。杨小乱坦承,这也正是他坚持在观影后设立分享环节的目的。戏影会的宗旨是以交流为主,观影为辅,提供一个平台,为乐于交流的人士提供方便。

  【组建故事】

  创办五年,辗转五地“打游击”

  每场活动结束前,杨小乱总不会忘记提醒大家:“有好看的话剧,一定要买票走进剧场,现场观看的体验,是透过视频影像无法代替的。”遇到难得一见的好戏,他会提前帮朋友抢下低价票,并施以各种“威逼利诱”:“一定要去,不看会后悔!不好看我退钱给你!”

  让更多人走进剧场,这也是他创办“南方戏影会”的初衷。2007年,曾经透过无数碟片观看话剧的文艺青年杨小乱首次走进剧场,在广州黄花岗剧院观看了他梦寐以求的话剧《暗恋桃花源》。但在这之后,杨小乱发现,许多次他走进剧场,都难以看到《暗恋》式的火爆场面,许多高品质的话剧演出叫好不叫座。

  “那时我就开始琢磨,为什么很多人不愿走进剧场?也许在他们的观念里,话剧就是阳春白雪。也许动辄几百元的票价太高了,很多人不愿冒这个险。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降低看剧的门槛,让他们先了解话剧?”恰巧,这时他在戏剧群里认识的朋友陈铿、阿毅,也想透过活动找到志同道合一起排戏的朋友,三人便组建了“南方戏影会”。

  透过豆瓣、论坛等形式召集观众,第一次活动便吸引了50多人。从表坊的相声系列剧开始播起,分别推出了“爱情主题”、“岭南主题”、“女性主题”等系列观影活动。由于活动大多是免费向剧迷开放,“南方戏影会”先后辗转多地,从最初一家广告公司的办公地,到天河石牌的“水边吧”,辗转半年后,又在好友九姑娘的西排艺术书房里做了一年多。每次活动,少则几个人,多则五六十人,有时候人来得多了,没有凳子,就得席地而坐。

  而在辗转了三地之后,由于实在找不到可以免费提供的场地和设备了,杨小乱又在江南西租借了V-bus义工加油站作为活动地,因此,每场活动的门票费用也由原先的5元升至20元。这次活动的中山图书馆成为戏影会的第五个活动地点,由于找到了设备和场地的提供方,活动门票得以全免。[NextPage]

  虽然最初的合伙创建人陈铿、阿毅仅坚持了一段时期,就淡出了戏影会,但杨小乱却像打了鸡血,将活动连续坚持了五年。每场活动,从策划、宣传、海报制作、场地布置到主持,几乎都由他一手包办,而活动播放的录像,更得益于作为资深戏迷的杨小乱多年的收集。

  用杨小乱的话说:“自从2001年看相声瓦舍和表演工作坊迷上舞台剧,从此就走上了一条舞台剧的不归路。”数年时间,透过买碟、与朋友交换资源、托人代购等方式,杨小乱共收集了三四百部舞台剧的影像资料,在他各种硬盘里储存的话剧视频资料,有将近3000G。

  【衍生活动】

  从看剧分享到读剧演剧

  透过“南方戏影会”,杨小乱还认识了一帮富有表演欲的朋友,有的来自大学的话剧社,有的参加过戏剧表演的培训班。他受到北京、香港等地的读剧活动所启发,决定在“南方戏影会”中加入“读剧”系列的活动。

  这样的活动就比观影要更加小众,每次仅容近十人参与,这让活动场地更为灵活,但剧本的来源又成为问题,有时候甚至要从剧本集里一字字手打,再分发给大家。一次杨小乱在网上公布《1984》的读剧信息,竟引来该剧翻译作者胡开奇打电话询问:“你们要排《1984》,怎么没有问过我?”得知戏影会是以非商演的形式开展读剧活动,这名翻译家又很开心,还主动提供了自己的另一个翻译剧本《动物庄园》。

  戏影会的老会员瓦格介绍,读剧时大家热衷于用反串,或用各种不同的家乡话来演绎剧中角色。整个剧本划分为若干段落,大家机会均等,在这一段扮演主角A,到另一段又转而客串配角B。觉得只读不演不够过瘾,大家又张罗着办演出。不过,由于演话剧需要请导演、做布景和服装、找场地,五年下来,戏影会也仅办成过一次演出:在水边吧演出一场《1984》。

  五年间,戏影会中许多当年还是大学生的“元老”会员都参加了工作、成家立业,不少人因戏影会而认识,成为莫逆之交。为戏影会的活动付出了许多的杨小乱坦言,自己的人生也因戏影会而改变。曾经一上台说话就结巴的他,“被逼”成为口若悬河的主持人;曾经是一家游戏网站的编辑,因戏影会而改变了职业,成为一家演出公司的宣传策划人。更重要的是,戏影会让他结识了在这座城市中,许多有趣的人,一起分享了许多有趣的经历。

  (编辑:谭啸)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