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她像个死神 充满魅力

2012-12-20 14:31:0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吴丹 王晨燕

   

  “尹雪艳总也不老。”1965年,28岁的白先勇写下小说《永远的尹雪艳》的经典开头。此后数十年,这个虚构人物的绝世形象、悲剧命运与隐藏其身后的秘密,成为延绵不绝的话题,可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尹雪艳”。

  “很多人都想把尹雪艳改编成影视剧或舞台剧,但一直都没谈成。”白先勇还记得,1987年,香港电视台为他制作一期节目,专程到上海南京路取景,他看着刚改造为步行街的繁华街头,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闪烁的霓虹灯,像是自言自语一般感叹,“尹雪艳永远不老,上海永远不老。”

  如今,不老的尹雪艳终于经白先勇授权即将搬上舞台。执导该剧的导演徐俊,是继越剧《玉卿嫂》后二度与白先勇合作。“徐导跟我商量的时候,有一个观点很打动我,把《永远的尹雪艳》做成沪语话剧,这种全新的面貌,值得尝试。”

  “现在上海人对过去,尤其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风华非常向往,这个剧在这个时候演出,演绎一个上海神话、上海传奇,是很合时宜的。”白先勇在香港看过多年的粤语话剧,方言话剧在香港的兴盛,令他觉得话剧《永远的尹雪艳》的诞生恰逢其时。明年5月4日,该剧将在上海文化广场拉开为期18场的第一轮演出序幕。为勾起人们对百年上海绝代风华的旧时记忆,白先勇特邀好友、著名服装设计师张叔平为尹雪艳打造蝉翼旗袍,力求完美展现纯正海派风韵。

  此女只应天上有

  说起尹雪艳,白先勇说,这个人物的灵感来自他童年的记忆,“我从9岁到12岁都在上海度过。1945年,我从尘土飞扬的重庆来到上海一看,花花世界。那时我只是个孩子,也不曾进过百乐门,只是路过在门口张望,见一群舞小姐婀娜地款步踏入,那种无与伦比的翩然风姿,真是踏遍全世界都再找不到,怕是只有在大上海,这方百年来浸润于中西文化的灵气之地,才能吸纳、融合、培育出这样精致的美人儿。”多年后,当他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读书时,便萌生了写《台北人》的想法,《永远的尹雪艳》也成了开卷之作。

  “尹雪艳着实迷人。但谁也没能道出她真正迷人的地方。尹雪艳从来不爱擦胭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尹雪艳也不爱穿红戴绿,天时炎热,一个夏天,她都浑身银白,净扮的了不得……”小说中,白先勇用细腻笔墨描写尹雪艳,她似乎是上海钟灵毓秀的产物,“一举手、一投足,总有一份世人不及的风情”。

  “我把她写得风华绝代、八面玲珑。她像一阵风过去,属于天上,不属于人间吧。”从小说诞生至今,无数人猜测过尹雪艳的原型,白先勇笑答:“她只是我的想象,是我由那些看过的人和事,真实的举止、姿态拼凑出来的。”

  尹雪艳是一位拥有显赫历史的百乐门舞女,美丽、冰冷、强大,永远穿着白色,驻扎在纸醉金迷的红尘核心。她的妖冶令身边人痴迷癫狂,是十里洋场新贵们的追逐目标,爱上她的三个男人,无不丢官破产、死于非命。

  1979年的《当代》创刊号上,《永远的尹雪艳》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刊登的第一篇台湾小说。直到今天,尹雪艳依然是白先勇笔下最值得分析的人物形象,她总以“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月白缎子的软底绣花鞋”的纯净形象出现,“像个通身银白的女祭司”,给人以苍凉凄美之感。[NextPage]

  “她像个死神。死神最有魅力,因为每个人都要投到她的怀抱里,向她投降。我的朋友欧阳子分析尹雪艳,分析白色,分析得非常好。她是精灵,是天上的人,和周围的人不一样。”白先勇坦言,尹雪艳不老的女性形象具有神化的象征意义,她似乎掌握着世间生杀大权,所谓永远不老,实则暗喻“死”之永恒与神秘。

  这位“有一身雪白的肌肤,细挑的身材,容长的脸蛋儿配着一副俏丽甜净的眉眼子”的交际花,至今尚未确定演出人选。按白先勇的想法,女演员应该是削肩、高挑的,应该鹤立鸡群,“《红楼梦》里描写晴雯就两句话,削肩、水蛇腰。你想,蛇腰还不够,还要是水上面的,走两步路、跳起舞来,摆动,一定非常诱人。” 有人建议林青霞出演,也有人力荐本是苏州人的刘嘉玲,此外,众多明星都曾向白先勇示意对尹雪艳“很有兴趣”。对此,白先勇依然三缄其口:“到了舞台上,要具象,我现在还不知道。最终还是要导演来公布。”

  老上海的感觉

  改编《永远的尹雪艳》,导演徐俊诚惶诚恐,“白先生写这部小说时,我只有3岁。”执导过《玉卿嫂》之后,他希望把尹雪艳搬上舞台,“她是深藏于白先生内心最深处的女人,冷艳神秘,是一个符号,好像在天上,不落俗,芸芸众生遥不可及。”

  为了开篇一句“尹雪艳总也不老”,徐俊绞尽脑汁,“尹雪艳是超现实、超自然的角色,所有的人都老了,唯独她不老。女人不老是一种神话,这一点让我很着迷。在现实中要寻找一个拥有这份超现实美感的人,很不容易。”

  尹雪艳尚未定夺,但在篇幅不长的《永远的尹雪艳》中所占笔墨最重的“徐壮图”倒是粉墨登场。胡歌自200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之后,再未登上过舞台,此次被徐俊选中饰演交大学生、后成为企业家的“徐壮图”,恰因其上海人的身份及其儒雅的书生气。

  小说中数次提及的蝉翼白色旗袍,如今已由张叔平设计完成第一件。“张叔平有一群老师傅在做旗袍,全手工,非常不得了。穿上这样的衣服,女主人的那种风华,绝对是非常好看的。”站在初步完成的舞台布景前,白先勇捧起旗袍,展示领口、裙摆处的刺绣工艺,“他的作品就两个字,精致。他把从前老上海的那种感觉重现出来,这件旗袍加上老上海的家具,就是那个年代的感觉。这部话剧,某种程度上会是张叔平的旗袍秀。听说在看过电影《花样年华》之后,大家都穿旗袍了,我想,这部戏会对张叔平的旗袍造型有更多展示。”

  上世纪40年代歌星白光的经典老歌将贯穿《永远的尹雪艳》全剧,《恋之火》、《魂萦旧梦》等都将一一出现,徐俊希望以荒诞、象征主义的手法相交融,将上海话、上海老歌和舞蹈融合于舞台。

  “我想重现历史,唤回过去的记忆。记忆很重要,我们常常把过去的记忆抹杀掉,人们像患了失忆症。我想,一个人、一座城,抹掉过去,会少掉一大块。”白先勇说,做《永远的尹雪艳》,最吸引他的就是沪语演出形式,留住一个时代的特殊记忆,“今年10月我弄过《沪语童谣》。如果语言被遗忘,城市记忆也会有伤害。这部戏没有必要承载传承上海文化的重任,这是我们的一次探索和实践。如果观众很喜欢,我想,走出剧场,人们对上海话、对这种新的舞台面貌会有深刻印象,之后就会有更多人做这个事情。其实现在,电影也很重视语言,《1942》如果不是讲河南话,会掉分很多。”

  从另一角度来说,尹雪艳这个象征性的角色如何在舞台上呈现,也是他好奇的所在,“现在还有很多尹雪艳,你不觉得么?尹雪艳的后代又活跃起来了。所以才是永远的尹雪艳嘛,她永远是女性的梦想。”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