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道明
看了北京人艺复排的《龙须沟》,很感欣慰。
我生也晚,没有看过它初版的舞台剧,但读过剧本,也看过改编过的电影,觉得电影《龙须沟》与老舍原作在精神上相去甚远,便趁1994年5月7日与于是之作“戏剧对话”的机会,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电影《龙须沟》在艺术品位上能与舞台剧等值吗?”当年主演程疯子的于先生做了虽然委婉但也明确的回答:“今天回头看看,在体现老舍先生写作意图上,电影是不如舞台剧的。比方说:老舍先生要写一个小院儿和小院内的人们,小院外的只写一个狗子和一个警察……老舍原意要写出革命的影响引起的这些院内人物的深刻的心理变化。电影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处理得潦草了,简单了。”
舞台剧刚演,廖承志同志看完戏就写信给李伯钊,他认为“这戏充满着爱、感情。”当时评论很多,像廖承志这样评的,没有。只有周扬同志欣赏,狗子来向疯子认罪,疯子只叫狗子:“你把你的手伸出来,给我瞅瞅!(看了看他的手,说)啊,你的也是人手哇!去吧!”———他们两位是理解老舍的。周扬还评疯子这句话是:“有斤两的。”电影里插上一个“黑旋风”,离开了这个剧本,也离开了老舍。
于是之一语中的,指明了电影《龙须沟》“离开了老舍”的致命的失误:插上了一个在剧本中并不出场的“黑旋风”还让原作中已经改恶从善的狗子再跟着“黑旋风”为非作歹,这样,被周扬十分赞赏的“有斤两的”那句台词没有了,廖承志感受到的“充满着爱”的一片氛围也散失了。总而言之,是电影的那根无中生有的阶级斗争的弦,绷断了贯串老舍原作的那条人道主义的线。
今天观看重新恢复老舍原作精神的《龙须沟》感慨良多。1951年问世的《龙须沟》生动地反映了老舍以及老舍那一代爱国知识分子对于一个“充满着爱”的新世界的期待。老舍的人道主义表现得多么可爱,多么天真。五十年代中期之后,一个一个政治运动接踵而来之后,即便是老舍先生,怕也写不出这样的台词了。
这样一想,《龙须沟》在新中国戏剧史(乃至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便彰显了出来。这样一想,1966年秋天的太平湖悲剧,也更明晰起来。不仅是“士可杀不可辱”的观念,还有人道主义的理想,使他无法与充满暴力的“文革”现实妥协。
复排《龙须沟》,是为了纪念老舍诞时辰110周年。“退回到老舍的人道主义原点去”,就是对仁慈的老舍的最好纪念。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