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永江
为庆祝南京回归程派研究社建社十周年,2008年在南京江南剧院举办了首场纪念演出。为期三天演出中,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员和参加“程派唱腔研习班”学员们都票上一段,其中5月5日、5月6日为彩唱,5月7日为清唱。程砚秋先生小儿子程永江携夫人、程派女传人李蔷华也专程赶来,亲自到场为首演助阵,台湾醉霜国剧团、常青国剧团等主流程派社团也都应邀前来恭贺与交流。
研究程砚秋30余年
对于喜爱程派艺术的人来说,程砚秋永远是个遗憾:在“四大名旦”中,他年纪最小,演艺生涯开始得最晚,可他又是他们之中最早逝去的。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都有后人继承其事业,而程砚秋独树一帜幽咽婉转的“程腔”,却没有由其子女世袭下去。作为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之子,程永江虽然已67岁高龄,但周身仍然透着一派学者的儒雅之气。程永江告诉记者虽然几个子女没有继承父亲的唱腔,但是他要把程派艺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为完成长辈未了的心愿,他研究程砚秋已30余年。
继承程派要原汁原味
“这次演出意义很重大,南京回归程派研究社为全力沿袭程派正声做出了十年的奋斗和贡献。”观看了几段表演后,程永江连连说自己很感动,还不时给登台的演员提出诚恳的意见,比如“你的道白还得再好好念念,注意轻重缓急。”多年来,对于如何继承程派的争议是很大的,程永江在谈到程派的继承问题时显得有点忧心忡忡,“有新程派老程派之争,我是主张考古派的,也就是老程派,现在有很多新程派说要创新,但是他们还没有把程派的精髓学到手,这样的创新怎么能行呢?京剧界四大名旦的表演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考验,多一个唱腔少一个唱腔,多一个身段少一个身段都不行,所以要学一定要原汁原味。否则就会误导年轻人。”在这点上,台湾的一些主流程派社团是跟程老的想法不谋而合的,台湾“醉霜国剧团”团长高女士说:“看到回归社票友们的表演,我觉得很规矩,很顺耳,能让我们跟程先生的源头连起来。”
大学生追捧受鼓舞
“今天有很多南大、南京医科大的大学生找到我,他们收集的资料居然那么全,让我觉得很受鼓舞。”由程永江一手整理和撰写的《程砚秋先生戏剧艺术三十个讲座》以及《回忆我的父亲程砚秋》等书在两三个月之后即将出版。程永江介绍自己还在整理《程砚秋演出剧目总志》,“其中包括我父亲演出过的所有的剧目。我想这些东西可以给研究者看,也给爱好者看,甚至给中学生大学生看,这样程派艺术才能留给后人。”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