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儿童剧创作者不喜欢把戏剧看作是哄孩子的甜品和糖果,他们的创作目的是为了和他们对谈,用戏剧引导他们自发思索。
说到丹麦,人们不禁会联想到童话大王安徒生,其实,丹麦的儿童青少年戏剧事业也如安徒生那样闻名于世。今年4月6日-4月13日,全球规模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儿童戏剧节———第38届丹麦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节在距离首都哥本哈根不远的小城———奈斯达夫举办。记者也有幸受邀参加了该戏剧节。每年4月,丹麦文化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丹麦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都会在丹麦不同城市联合举办这个戏剧节,丹麦人亲切地称它为“4月的节日”。节日期间,“剧院”无处不在,学校、幼儿园、运动中心、图书馆……平均每天上演20多出,戏剧赫然成了整个小镇的主流生活方式。
作为安徒生的故乡,丹麦政府高度重视儿童文化事业。丹麦的儿童剧以小剧场形式闻名于世,演出的规模小而亲密。台上的演员不多,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上都不超过十个。演出场地因地制宜,学校教室、体操馆、社区中心,都可以搭成小剧场进行表演。每个戏的时间都不长,最长的戏只有90分钟,大部分戏也都在40分钟左右。
和中国不同,丹麦儿童剧演员大多以成人为主,很多甚至是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老奶奶。在丹麦,儿童剧演员在所有演员中是地位最高、最受人尊敬的,得到的政府资助也最多。很多演员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戏剧理想而从影视剧、成人戏剧转行而来。
丹麦的小剧场儿童戏剧,每个剧目还将观众的年龄做了细致的划分,有的戏观众年龄跨度可以从1岁到99岁,改一句婴儿用品广告词来说就是:“宝宝看好,你看也好。”常见的观众年龄分为:1-3岁,3-5岁,6-10岁,10-14岁,14-99岁。在丹麦14岁就是成人的阶段,戏剧节中上演的14-99岁的青少年戏剧实则就是丹麦当代戏剧。很多10-99岁的戏,聚焦的都是现实的主题。
[NextPage]中国的儿童剧往往把青少年保护得很好,题材大多也是以神话童话为主,而丹麦儿童剧却和青少年儿童无所不谈,他们毫不避讳地向青少年儿童展现各种现实问题:如男女爱情,战争问题,女权问题,青少年性的烦恼,暴力吸毒,种族歧视,教育问题,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和青少年谈论生死问题,戏剧节上一个叫《世界起源》的木偶戏(主要观众是5-10岁)和青少年儿童探讨“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命题。
丹麦儿童剧创作者不喜欢把戏剧看作是哄孩子的甜品和糖果,他们的创作目的是为了和他们对谈,用戏剧引导他们自发思索。戏剧节上演的很多戏是没有结局的,是是非非摆在那里,也不去评论好和坏,就让青少年去直面它、正视它、思辨它。有个戏讲的是“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青春期性心理问题,结合了多媒体装置艺术、投影艺术,展现了一个女孩在闺房独自上网时的过程,戏没有结局和评论,如纪录片般展现出青春期女孩特有的烦躁和骚动。中学生看了戏之后,很平静也很喜欢这个戏,因为该戏不遮不掩地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展现了网络世界里青少年独自在家的微妙心理过程。
丹麦儿童戏剧崇尚艺术至上,反对商业性,这归功于丹麦政府的大力支持。丹麦政府每年在青少年儿童戏剧事业上的财政支持会占全部文化支持的三分之一。就拿此次青少年儿童戏剧节来说,就是由丹麦文化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丹麦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以及戏剧节举办地政府,三方出资承办。艺术节举办地的所有市民都可以免费看戏。对于很多第三世界国的戏剧人士,比如非洲和南美洲的戏剧人,他们参加戏剧节的所有花费都由丹麦政府全程资助。
丹麦的儿童剧团小到民营剧团,大到国立皇冠儿童剧团每年都会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但前提是不能搞商业性质的青少年儿童戏剧。丹麦的民营儿童剧团非常活跃。和记者私下结下深厚友谊的音乐剧团“芭踢塌”,剧团成员都住在同一个社区,平时排戏在一起,生活也在一起。还有记者的朋友Torkild,他的TT儿童剧团,只有他一个人,他在剧团中什么都干,每年也会和不同的戏剧团体合作。青少年儿童戏剧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神圣的事业,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NextPage]丹麦儿童剧创作者在戏剧表达手段上丰富多样,你几乎可以在戏剧节的舞台上找到各种当代艺术的身影,也不乏各式精彩好戏。
有个戏居然是在巴士上演的。该戏根据丹麦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讲的是丹麦巴基斯坦裔男青年和丹麦当地女青年的爱情故事,牵涉到种族爱情、突破家庭传统的主题。戏开始时,大巴启动,突然上来一个男青年要劫持这辆大巴,因为按巴基斯坦习俗,他爸爸不允许他和丹麦当地女青年恋爱,还扬言要杀了他的女友,他要劫车去救他的女友。大巴开到一片松树林时,我们追上了他女友的车。此刻车停下来,观众就透过窗户看着他们在松树林中表演。在处理恋人亲密戏的时候,他们居然爬上了车顶,观众看不到他们,但可以听到车顶上他们的脚步和对白。在一段争吵声之后终于迎来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这时观众从车上的移动电视新闻报道中得知:警察正朝这辆大巴赶来,在司机的建议下我们所有乘客放走了他们,司机将车开到一片春意盎然的小土丘前,男人握着女人的手,带着全车人的祝福跳下车,两人手拉着手的背影逐渐变小消融在春色之中……
为低龄儿童创作的戏剧也非常吸引人。国立皇冠剧团的一个《月亮之舞》就是专为6个月到3岁宝宝创作的。观众都是抱在爸爸妈妈手上叼着奶嘴的小娃娃。舞台上铺满了细沙,一个白衣姑娘在很大的贝壳里歌唱……这个戏只有三个演员,没有一句对白,该戏的导演告诉记者,为3岁以下孩子做戏,关键是开发他们的知觉,比如这个戏的关键就是用声音的组合,视觉的多彩来吸引观众的。
还有很多为14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创作的戏。有个戏叫《战争》,舞台上铺满了鲜花,让你几乎以为走错了剧场,其实它讲的是男女间的战争,将男人女人间永恒的“战争”主题展现给年轻观众;也有真正关于战争的戏,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寻找母亲的过程。戏中有一个红鼻子小丑演员一会儿和儿童们逗乐,一会儿又扮演小男孩展现他寻找母亲的故事,沉重的战争题材却用小丑的喜剧方式表演,既不让儿童直面战争的恐怖,但是又在戏剧中引发儿童产生对战争的思考。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