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行动整一律和三一律

2008-11-25 16:02:24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一、行动整一律(inner-consistency of enacting)

    行动整一律是戏剧结构安排遵循的完整、统一的原则。

    在戏剧史上,最早提出行动整一原则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第七章说:“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一件事物可能完整而缺乏长度)。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地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所以结构完美的布局不能随便起讫,而必须遵照此处所说的方式。”

    在中国戏剧史上,较早对此作明确阐述的是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他在《闲情偶寄》的《词曲部》中说:“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认为剧中人物的行动须有联系,要完整和统一。

    行动的完整、统一要求动作前后贯串,因果相承,不同人物的动作线有内在联系,不能彼此无关。这是戏剧创作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戏剧作品结构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

    实现行动整一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1、通过情节一致来达到行动的整一性。

    这种方式以贯串全剧的中心事件为枢纽,将戏剧动作归于集中、统一。但并不排斥其他与中心事件有一定联系的次要事件。

    2、通过情节一致、地点一致和时间一致来达到行动的整一性。

    即后来人们所说的三一律或三整一律。这种方式是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家在曲解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情况下提出的。他们认为全剧只有写一天之内、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一个故事,才能走向行动的整一性。情节、地点、时间的相对集中,确实是行动具有整一性的重要因素,但限制太甚却会影响艺术想象力的发挥和作品真实性的程度。

    3、通过人物的一致来达到行动的整一性。

   这种方式以贯串全剧的中心人物为枢纽,使戏剧动作趋于集中、统一。但这里所谓的中心人物,可以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也可以是其他人物。中心人物可以与一个主要事件有紧密的联系,如李渔主张的“一人一事”,也可以让中心人物活动于相对并列的若干事件中。

    4、通过内在情绪一致来达到行动的整一性。

    这种方式以人物心理活动为枢纽,将戏剧动作集中、统一起来。它常以打破传统的舞台时空观念为特征。西方现代派剧作家J.-P. 萨特、S. 贝克特、E. 尤内斯库等常采用这种方式。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来实现行动的整一性,都须和主题思想的统一结合起来。剧本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体现的,没有行动的统一性就没有主题思想的统一性。然而主题思想是作品的灵魂,它对于全剧的人物行动具有强烈的凝聚作用。别林斯基在《戏剧诗歌》中说:“朴素、简单和情节的统一性(也就是意味着基本概念的统一性)必须是构成戏剧的主要条件之一;在它里面,一切都必须朝向一个目标,一个意图。”美国戏剧理论家劳逊在《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中说:“在实践中,真正的统一性必须来自主题和动作的结合;”“将动作集结在一个特定的目的上就构成了作为戏剧本质的完整运动。”李渔说:“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又说贯串全剧的“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这些见解都强调了行动的整一与主题思想的关系。

    二、三一律(three unities)

    三一律是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

    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三一律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引申出来的。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戏剧行动的一致性,认为戏剧“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但并不排斥使用次要的情节。他也提到“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但这只是指演出时间的长度。

    16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阐发、曲解。意大利理论家基拉尔底·钦提奥在1545年首先提出“太阳运行一周”指的是剧情的时间。其后,洛德维加·卡斯特尔维屈罗在注释《诗学》时又进一步阐述了剧情时间与演出时间必须一致的观点,并认为戏剧“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此外,戏剧行动的一致性也被加上了排斥次要情节、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的限制。

    17世纪,三一律被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当作不可违反的规定而极力推行,并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18世纪以后,随着浪漫主义戏剧的兴起,三一律不断受到戏剧家的抨击,逐渐被冲破。

    三一律作为古典主义戏剧的一条固定法则,对剧本创作是一种严重的束缚,它最终被打破是势在必然。不过,作为戏剧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使剧本结构更趋集中、严谨,一些剧作家运用它曾写出成功之作。

  (实习编辑:许丹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