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数学般的“重复” 正是她的舞蹈风格

2017-05-11 15:06:59来源:文汇报    作者:

   
18岁第一次接触舞蹈,22岁推出自己第一部编舞作品 《相位》(《Fase》),艳惊世人的她,一年后有了自己的舞团“罗莎”。

  18岁第一次接触舞蹈,22岁推出自己第一部编舞作品 《相位》(《Fase》),艳惊世人的她,一年后有了自己的舞团“罗莎”,比利时现代舞大师安娜·特蕾莎·德姬尔美可,一直是前卫的化身和代名词:她的编舞,让有序的重复成为一种风格;她把舞者的喘息化为音乐的节奏;她让女舞者混搭着春衣与冬靴、西服与高跟,浑身上下散发着柔软与铿锵的力量……论天赋、论传奇,安娜·特蕾莎都是欧洲现代舞名录上无法忽视的传奇。

1.jpg


  5月7、8日,作为“2017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演出季邀请的重量级演出之一,安娜·特蕾莎率领她的罗莎舞团首次来到上海,在美琪大戏院演出她1982年的编舞成名作《相位》。此次,这位现年57岁的现代舞教母与搭档合作,亲自登台献演了这支难得一见的双人舞。


  在她的舞蹈中,一些看似重复或无序的设计,其实蕴含了数学之美。比如,《相位》中,舞者不断加速跳跃的一段轨迹,恰恰是踩着黄金螺旋的放射线展开的。在现实世界中,大到银河系的旋转形状,小到螺壳的生长,都遵守了这精密之美的螺旋轨迹。


  看似无序的编舞,实际富有数理逻辑之美


  1960年,安娜·特蕾莎出生于比利时北部重镇梅赫伦,在她18岁以前的人生轨迹里,学过音乐,最擅吹奏长笛,但就是没有舞蹈的痕迹。直到高中最后一年,特蕾莎才开始接触舞蹈的世界,并为此前往布鲁塞尔,进入了莫里斯·贝嘉创立的掌印舞蹈学校。这位编舞界的高龄学生天赋极佳,没过多久就推出了自己的首部独立作品。两年后,带着对主流现代舞“冒险精神”的特蕾莎前往纽约,去寻找新的舞蹈理念。

2.jpg


  那正是后现代舞蹈蓬勃兴起的时刻,在纽约,特蕾莎疯狂地爱上了极简主义音乐家史蒂夫·莱奇的音乐,1982年她推出了全新的舞蹈作品《相位》,这支舞蹈作品分为四个段落:前三个段落选取了莱奇创作的三首重复结构的音乐:《Piano Phase(1967)》《Come Out(1966)》和《Violin Phase(1967)》,由小提琴、钢琴表现的简洁旋律,配合着两名舞者简单而有序的舞蹈动作,呈现出简明而冷峻的气质。她们的艺术风格是统一的,但动作排列却富于变幻,在变化中保持着一种协调性:特蕾莎会突然在第四小节或第八小节时,让舞者产生一次造型的交集,肢体展现的力量在空间中堆叠成行,看似机械化的重复仿佛产生了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而当行之第四幕时,乐器都消失了,只剩下手打的节奏……特蕾莎的编舞深深根植于对音乐与舞蹈关系的探索,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位》在布鲁塞尔登台亮相,一鸣惊人,随即在欧洲舞台引发了极大的轰动。可以说,在特蕾莎的带动下,从欧洲走出了一批具有实验气质的现代舞艺术家。而《相位》这部极富抽象感的作品,也奠定了特蕾莎此后的艺术风格。她的编舞看似无章可循,其实舞蹈语言借鉴了很多数学理论,甚至沿用过斐波那契数列形成的“黄金螺旋”几何图形,让舞者们沿着螺旋形放大的矩阵不断展开加速跳跃,重复的动作因此变得格外有意义,创造出新的变化。


  前卫的编舞,30年后依然年轻时尚


  《相位》首演大获成功,时隔一年,安娜·特蕾莎就建立了自己的舞团罗莎舞团。如果说 《相位》 只是特蕾莎小试牛刀的作品,那么在罗莎舞团成立后推出的第一部作品《罗莎舞罗莎》(《Rosas Danst Rosas》)中,特蕾莎具有数学美感的编舞体系已经被她发挥得如火纯青。

3.jpg


  《罗莎舞罗莎》中最经典的一段,是四位女舞者坐在椅子上跳舞。在这里,特蕾莎把“重复”用到了极致。她把女性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动作,如无意中抚摸一下头发、翻一翻衣领等纷纷拆解成舞蹈动作,通过重新编码,排列组合成舞蹈语言,完美精确又值得玩味。在动作与动作之间那一瞬的停顿之中,女性细腻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她们在跳舞时发出的肢体的声音、甚至是略粗重的呼吸声,都成为舞蹈音乐的一部分,但作品的前卫又何止于此?这些女舞者身着休闲款式的衬衫、柔软的过膝裙,踩着短军靴,混搭的着装风格即使放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来看,依然时髦且具有女性主义的象征性。


  这部舞蹈对后世的影响有多深刻?2011年,在美国流行乐坛天后碧昂斯的MV《倒计时》(《Countdown》)中,无论是舞者的着装还是舞步,甚至是背景,处处可见对《罗莎舞罗莎》的借鉴,这在当时引发一片哗然。安娜·特蕾莎随即公开发表声明,并向表演艺术和流行文化之间的距离提出疑问:“为什么要过30年,流行文化才能对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存在的实验舞蹈作品作出反应? 这个反应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只是纯粹的披着消费主义外壳的娱乐化复制。”


  特蕾莎是骄傲的,因为她总是走在最前面,迄今为止,她创编的舞蹈作品多达40余部。1995年,在35岁之时,特蕾莎创办了自己的舞蹈学校P.A.R.T.S。每一届至少有60名来自全世界的舞者来到这里,接受她长达3年的专业指导。“舞蹈是我跟这个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安娜·特蕾莎说,如今57岁的她依然活跃在欧洲舞台,她还能跳舞,她还在跳舞。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