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邹静之:我骨子里是诗人

2013-03-20 11:05:41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杨杨

   

  从10年前创作话剧《我爱桃花》,到5年前成立龙马社,编剧邹静之逐渐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从影视剧转移到舞台剧上。今年,《我爱桃花》迎来首演10周年,龙马社版第五次登上了国家大剧院小剧场的舞台。

  当几百个观众聚集在剧场内,看着舞台上的演员将邹静之笔下的文字变成鲜活的戏剧时,他静静地享受着自己的艺术时间,“艺术是能够通往久远的未来和过去的通道,它像一盏高悬在那的灯,随时照亮你”。

  人物简介

  编剧邹静之,1952年出生,北京长大。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歌剧《夜宴》《西施》,话剧《我爱桃花》《莲花》《操场》等,并参与创作《千里走单骑》《一代宗师》等电影作品。

  荧屏到舞台写舞台剧外界干涉少

  随着第一部舞台剧《我爱桃花》的成功,邹静之对舞台剧更加迷恋。谈到自己将精力更多地从电视剧创作转到舞台,邹静之说:“我写舞台剧时特别兴奋,是因为渴望创作的完整性。写舞台剧,外界的干涉相对要少,我能相对自由地把控。在话剧排练过程中,我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加进去,对文字的还原相对完整。如果永远跟你说收视率,就要不断违背你认为的艺术的东西。我骨子里是个诗人,我觉得如果电视剧表达我够了的话,我就不会去写话剧,但我渴望表达。”

  邹静之表示:“我年轻时做过许多工作,写诗、学音乐,40多岁开始写电视剧剧本。现在我已经61岁了,我觉得精力不如以前了,这时候我突然发现,其实之前所做的都是为我写话剧、写歌剧在做准备。”

  谈作品窘境不会刻意迎合当代人

  与邹静之创作的收视率颇高的电视剧相比,邹静之在话剧舞台上所创作的作品却常常遭遇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谈到自己倾注心血最多的话剧作品,邹静之表示,并不是《我爱桃花》,而是话剧《操场》,但是这部邹静之最得意的一部作品仅在北京的话剧舞台上上演过一轮,就由于市场的原因没有机会再度上演。

  很多观众认为,邹静之的作品中有许多知识分子内心情绪的东西,看不懂。对此,邹静之很无奈,“以前看外国电影好多我也看不懂,但是我愿意去琢磨,现在特别奇怪,观众看不懂他就不看了。”

  尽管如此,邹静之说:“我在创作时一直秉承知识分子的情怀,不太去考虑落伍不落伍,我也没有刻意迎合当代人。我认为秉承为艺术而写,一定会感染人。”

  龙马社未来找自己的剧场

  据邹静之介绍,从2008年龙马社成立到现在,龙马社共演出了5部原创剧目,在北京和全国演出了100多场。在此期间,龙马社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剧场,一直处于打游击状态。龙马社制作人王明辉曾说:“由于没有自己的剧场,有时候和一些明星演员没法签约,因为排练时间保证不了。”

  谈到龙马社未来的发展,邹静之称:“我特别希望我们能够有一个不大的剧场,有三五百人,弄出10个戏,再吸收更多相关的剧本。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找剧场,希望能有大概20来个固定演员,有一个小小的剧院规模。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有人跟我们合作,把龙马社弄得挺热闹,甚至能够成为北京的一个文化地标。我一直认为生活在北京,能够去剧场看戏是最大的一个福利。”

  (编辑:闫伟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