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敏洪
我的三次高考
1977年年底,高考恢复了。但是,刚进入高中学习的我,对于高考并没有太多想法。
一天,我们的班主任,一位从南京翻译局下放到我所在的中学的老师对我们说,我知道你们这帮孩子一个都考不上大学,但是我还是建议你们要努力争取,因为一旦考上,个人的生活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即使你们努力了考不上,在地里干活累了,拿着锄头看看天上的云,还可以想想“我那时候曾经考过大学”。这样富有诗意的鼓动让我们心情十分兴奋,都报名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
1978年的高考,我们全班只有一个学文科的人考进了常熟市地区师专。现在,他是我们镇中小学联合学校的校长。第一次高考的失利并没有给我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毕竟考上的人很少。在家呆了两三个月,直到我们大队初中的校长把我找去当学校的英语代课老师。
1979年的高考又开始了,我再度进入考场。我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英语考了55分,比去年的高了很多,但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我再度落榜。
江阴县教育局举办了专门针对外语的辅导班,之前的两次失利,使我已经基本放弃了高考,但我妈却很坚持,一定让我去报名参加。我开始了真正的脱产学习。每天早上,我带头起来晨读,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大家全部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这个班是1979年10月中旬开课的,到1980年春节的时候,我的成绩还在倒数第十位。当年的寒假就放了一个礼拜,我整天背课文。结果,四五十篇课文被我背得滚瓜烂熟。第二学期,我的成绩就变成了全班第一。我的目标也从最初的常熟师专变成了北京大学。
1980年的高考很快又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我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我一耳光,说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他认为我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做好。
总分是500分,我考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填志愿的时候,我不敢填北大了。我的一个老师说,想当初你的志愿不就是一个师专吗?现在你都能有机会进北大了,即便北大不要你,说不定能进另外一所好学校。但我还是不敢下笔,那个老师就帮我填了北大。
8月底的一天,我和我妈在地里种菜,大队的人找到我说县里有电话来。我急忙跑过去,县教育局长对我说你的录取通知下来了。我拿到通知书一看是北京大学,当时就乐疯了。
我们村里的人从城里调了一辆拉土的大卡车,把我从江阴一直送到了常州,我在常州上了火车,站了36个小时到北京,一点都不觉得累。就这样,我进入了北京大学。
一堆散乱的石头
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挖捡回来。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我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直到有一天,我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和泥砌砖,用那堆烂砖左右拼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和院子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当时我只是觉得父亲很了不起,一个人就盖了一间房子。等到长大以后,才逐渐发现父亲做的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深刻影响。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父亲向我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一块砖头没什么用,一堆砖头没什么用,如果你心中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
后来的日子,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也成了我做事的指导思想。在我做事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想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会浪费自己的生命。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转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我生命的三件事证明了这一思想的好处。第一件是我的高考,目标明确:要上大学,第一第二年我都没考上,我的砖头没有捡够,第三年我拼命捡砖头,终于进了北大;第二件是我背单词,目标明确:成为中国最好的英语词汇老师之一,在背过的单词不断遗忘的痛苦中,我父亲捡砖头的形象总能浮现在我眼前,最后我终于背下了两三万个单词,成了一名不错的词汇老师;第三件事是我办培训机构,目标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培训机构之一,然后我就开始给学生上课,很多老师倒下了或放弃了,我没有放弃,十几年如一日。每上一次课我就感觉多捡了一块砖头,到今天为止我还在努力着,并已经看到了这座房子能够建好的希望。
长城如果拆了,只不过是一堆散乱的砖头;日子如果过的没有目标,就只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把一种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实现每一个梦想,散乱的日子就集成了生命的永恒。
(实习编辑: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