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妇女主义精神历程

2010-08-24 15:03:46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作者:

   

作者:邵莉

  摘要: 妇女主义精神是小说《紫色》的重要思想基石,贯穿于小说始终。而书中主人公茜莉在寻找妇女主义精神并最终走向胜利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次精神演变:从忍受精神压迫到精神反叛;从精神赎救到精神新生;从个人主义精神到人文主义精神。文章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分析,探讨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的独特性。 
  
  关健词:妇女主义精神;屈从;反抗;赎救;新生;人文主义 
   
    一、 引言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黑人妇女作家之一。如果我们因其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获得了包括普利策奖在内的三项美国文学大奖而把沃克列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不为过。沃克的作品笔力遒劲,富于表现力,她重点描写黑人妇女为争取平等自由和精神新生而进行的斗争。在其代表作《紫色》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具有反抗精神、独立自主、自尊自爱的黑人妇女形象。而主人公实现这一形象的过程正是她追求自我解放和新生,积极构建自我身份及对妇女主义求索的过程。小说的结尾,成长起来全新的茜莉原谅了丈夫并与之和好,和谐相处是沃克妇女主义精神的体现。 
  
  本文主要剖析《紫色》主人公茜莉——一个贫困的、受尽虐待的南方黑人妇女成功追求妇女解放及获得心灵新生的历程。在寻求自我解放和新生的过程中,主人公茜莉在精神上经过三次转变,即:从忍受精神压迫到精神反叛;从精神赎救到精神新生;从个人主义精神到人文主义精神。 
  
  二、从忍受精神压迫到精神反叛 
  
  茜莉原本是个天真烂漫、好学上进的女孩。然而,不幸却偷偷地降临到她的头上。一天,她被继父奸污。这一突变事件在精神上震撼了茜莉。彷徨、苦闷和失望交织在一起,茜莉感到孤苦伶仃。她只好向上帝倾诉她的冤屈和痛苦。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她的境况并未改变,她所崇拜的上帝并不关心她,没有给她任何帮助。无爱的婚姻、丈夫的虐待更加重了她的痛苦,后来在她的丈夫的情人莎格的帮助和关怀下,茜莉渐渐转变了思想,她认识到原来她一直崇拜的上帝是个男人,举止就像她认识的其他男人一样:“轻薄、健忘而卑鄙。” 于是茜莉开始向传统观念挑战。 

  最早质疑自己逆来顺受态度的是茜莉的儿媳索菲亚。索菲亚具有反抗精神,在一个“黑人男性控制家庭的”的社会里,从反抗父亲的权威开始,继而拒绝对任何男人屈服,包括她深爱的丈夫还有白人市长。虽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她总是“坚持自己的信念,打不倒也压不垮”。索菲亚的反叛引起了茜莉的深思。另一位重要人物是莎格,她丈夫的情人。莎格是一位布鲁斯歌手,自信、独立、敢于反抗。她是来茜莉家养病的,最开始她根本瞧不起茜莉,但是茜莉的真诚和善良感动了她,使得她们建立起亲如姐妹的关系。是她把茜莉从传统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帮她树立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当茜莉发现是她丈夫扣押妹妹聂蒂来信长达三十年之久时,茜莉气得忍无可忍,只想杀死“某某先生”,是莎格教导茜莉“不要杀。聂蒂不久就要回家了,别让她只能看着你就像我们现在看着索菲亚一样”,“要学会将愤怒变成创造”。这使得茜莉第一次对她所祈祷信赖的上帝产生了信仰危机。她不再相信上帝是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万能。于是她不再写信给上帝,转而写信给聂蒂。 
  
  从思想观念和行动上的变化说明了茜莉自立精神的第一次转变,她不仅向上帝的权威发出了挑战,更重要的是向以上帝为代表的男权思想发出了挑战。这预示着黑人原有的男女地位即将发生变化,夫权制度岌岌可危。这是茜莉自我精神的萌芽,是走向新生的第一步。 
  
  三、从精神赎救到精神新生 
  
  精神赎救是沃克艺术创作的中心话题。对沃克来说,赎救就是拯救自己的生命。茜莉,由于受到性别上和思想上的打击以及来自她继父的不允许告诉任何人的禁令,为了能够生存和保全性命,只有选择精神赎救这条路。沃克探索精神赎救是通过茜莉和莎格之间姐妹情谊、同性之爱展示出来的。 
  
  小说开始时莎格似乎只是一个轻浮的歌手,自私而且盛气凌人,但正是她是改变茜莉生活的女强人。她自信、美丽、独立,是一个极富挑战精神的叛逆。如果没有莎格这个人物,《紫色》这部作品远没有像现在这样熠熠生辉。莎格在小说中可以说是茜莉的“救世主”,她的到来改变了茜莉的生活甚至思想。她教育茜莉要充分认识自身的聪明才智,跟男权思想作斗争,争取女人应有的权利。为感谢茜莉在自己生病期间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创造并演唱了一首《茜莉小姐之歌》,使茜莉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莎格还帮助茜莉了解并懂得欣赏自己的女性特征。在莎格的关怀和帮助下,茜莉的女性意识苏醒了,她开始用与过去不同的眼光看待问题。当她知道是“某某先生”扣押了妹妹写给她的信之后,气愤得想杀死他,她不再默默忍受欺凌了。在莎格的帮助下,茜莉找回了自信心,她认识到给上帝写信是没用的,因为她的苦难一点都没改变。正是莎格的言行大大开阔了茜莉的眼界,使茜莉的思想意识开始向传统的思想挑战。莎格的到来不但没有使茜莉与丈夫的关系更紧张,反倒缓解了茜莉与丈夫的关系,莎格处处保护茜莉,使得“某某先生”不敢再变本加厉地虐待茜莉。她们把彼此最重要的秘密告诉对方,说明了她们之间的信任和友谊。正是这种亲密关系使得茜莉终于从不断的性别上和精神上的虐待中生存下来,使茜莉精神上获得新生。
   
  沃克通过莎格和茜莉这一妇女结合的典范,强调了“姐妹情谊”的重要性。她们的经历指出:黑人妇女要想争取独立自主和男女平等就必须摆脱旧思想的束缚,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并通过妇女之间的友爱互助成为独立自主新女性,从而达到了认识自我、尊重自我,完善自我人格,争取自由独立,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境界。 
  [NextPage]
  四、从个人主义精神到人文主义精神 
  
  沃克的具有博爱思想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本文中表现在男女主人公由双方对立最终走向和解,相互接纳。茜莉离家出走之后,“某某先生”改变了原来的态度,接受了茜莉的价值观,与之平等对话和沟通,茜莉也宽恕了曾经虐待她的丈夫,原谅他,并与之成为很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聊天,一起吸烟,一起缝裤子,虽然她不愿意与之重组家庭。因为茜莉看到了“某某先生”的改变和成长,她也明白这需要时间。 
  
  另外,小说中,沃克以一种尊重个性自由的宽容精神,突破世俗观念,以满腔热情描述茜莉和莎格之间的“异常友谊”。当茜莉和丈夫的关系变得和谐之后,莎格另有所爱,茜莉虽然很痛苦,但她没有干涉,她明白爱是宽容而不是专横占有。 
  
  沃克的博爱精神从关心个人命运逐步转向关心群体命运,并号召黑人女性拥有这种思想,去关注整个人类的命运。沃克“站在人性的高度俯视人生,反思人生并以博爱的精神把自己的经验所得转变成美妙的文字,使读者在为茜莉的故事唏嘘感伤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和洗涤。这种爱己爱人的的博爱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驱使她奋力笔耕,把自身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传达给人们,确实令我们思考借鉴”。 
  
  四、结语 
  
  正如艾丽丝·沃克本人给妇女主义的定义一样“献身于实现所有人民的,包括男人和女人的完美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紫色》的结尾真实反映了妇女主义的思想。以茜莉为代表的黑人妇女主义者在求索妇女主义精神的艰辛历程中以宽容博爱的精神原谅了曾经虐待她们的黑人男性;黑人男性也在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中摒弃传统思想,实现了自身的精神新生,黑人男性和妇女之间是和谐友好的关系。 
  
  沃克的妇女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女权主义,和女权主义一致的是,它号召妇女首先争取平等的经济地位,从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和生存空间。但是妇女主义宽容和博爱的人文精神既关心黑人妇女,也关心黑人男性,同时关心白人妇女,为人类和谐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因此说沃克的妇女主义既反对性别歧视又反对种族歧视,它比女权主义理论更复杂深广,正如沃克自己所说:“妇女主义之于女权主义,犹如紫色之于淡紫色。” 
   
  参考文献: 

  [1]Walker, Alice. The Color Purpl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2.
   
  [2](美)艾丽丝·沃克. 紫色(M). 杨仁敬译.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3]封金珂.艰辛的“自我建构”之旅——《紫色》的主体分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4)。 

   (编辑:罗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