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杭丽
摘要:“黑色幽默”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流派,事实上黑色幽默文学源远流长,至少可以追溯到华盛顿·欧文、爱伦·坡、马克·吐温等作家的一些作品。通过分析《睡谷传说》《焦油博士和羽毛教授的疗法》《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黑色”和“幽默”成分,总结得出以上三部作品具有典型的黑色幽默小说因素。这些美国早期作品可以认为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一个源头。
关键词:黑色幽默定义;黑色幽默特征;黑色幽默探源
黑色幽默文学是六十年代主要风行于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冯尼格、约翰·巴斯、托马斯·品钦、詹姆斯·珀迪等人。1965年,B·J·弗里德曼将其中12位作家的作品编成《黑色幽默》短篇小说集。不久,作家康拉德·尼克伯克发表文章《致命一蛰的幽默》,也把这些作品称为“黑色幽默”。自此以后,“黑色幽默”广为流传,逐渐被社会接受,与“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一样,成了一种文学流派的标志。许多人认为黑色幽默是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自海勒的《第22条军规》发表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的小说流派。其实,黑色幽默文学历史悠久,其写作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华盛顿·欧文、爱伦·坡、马克·吐温等的一些作品。本文分别从三位作家的作品《睡谷传说》《焦油博士和羽毛教授的疗法》《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来探源美国黑色幽默小说。
一、黑色幽默的定义
“黑色幽默”被西方评论界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关于“黑色幽默”的定义,西方评论界有过各种意义上的描述。
C·休·霍尔曼编写的《文学手册》1973年的修订本中对“黑色幽默”的定义为:“现代小说和戏剧中,运用病态和荒诞,以取得可怕的戏剧效果。它既指愤懑、辛辣的笔调,更指荒诞、病态的处境,这种处境和苦难、不安和死亡紧密相连。”《大英百科全书》对“黑色幽默”的解释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美国1975年版的《新哥伦比亚百科全书》将“黑色幽默”定义为“一种用以反映现代世界的荒唐、麻木、残酷、自相矛盾、怪诞以及病态的幽默”。法国《彩色拉鲁斯词典》将其解释为“用尖刻的、辛酸的、有时甚至是绝望的笔调着重刻画人世间的荒谬”。尽管黑色幽默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其描述的共同点无非是“黑色”和“幽默”。这种“幽默”是一种怪诞的、冷漠的、绝望的幽默,它将人的悲剧成分(忧伤)与喜剧成分(幽默)杂合一起。在这里,悲剧的情节得到了喜剧化的处理,喜剧的形式又被赋予了悲剧的内涵。
二、黑色幽默小说的表现手法和特征
首先,在黑色幽默作品中,不和谐理论应用范围最广。笑话是黑色幽默最常见的艺术手法之一,它的幽默多半建立在不和谐理论的框架上。幽默产生于人们认知上的冲突:期待的落空和期待意外得到落实的同期出现。其次,黑色幽默的主人公多半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面对几乎令人窒息的荒诞,这些小人物主人公似乎都有不自量力或不服输的通病,由此生出许多滑稽和幽默。这种性格特征被统称为“滑稽的不和谐”(Com-ic Incongruity)。
再者,黑色幽默小说以“反理性”的形式,背离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法,打乱了时间、地点和逻辑的框架,大量采用意识流、梦幻及各式模仿,包括滑稽模仿、嘲弄模仿、歪曲模仿等(模仿的对象常常是文学经典、通俗小说等)形式扩展主题,加深小说的含义和感染力。最后,黑色幽默小说经常留一个开放式甚至循环结尾,因为幽默难以“改革、改善或改变它所抨击的黑暗现实”。滑稽的事情或者生、死、性都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主题。
三、美国黑色幽默小说溯源
1.华盛顿·欧文和《睡谷传说》。
欧文成功移植了欧洲民间故事,以欧洲一个无头骑士的传说为原型。文章一开始就渲染阴森恐怖的氛围,把介绍无头骑士和一些鬼故事作为铺垫,直到介绍主人公滑稽可笑的形象。小说以“第三者”的口吻讲述故事。主人公伊克保德·克莱恩是一个漫画式的“反英雄”人物,也是小说的讽刺对象。他小心眼、迷信,给睡谷带来不和谐的声音。人们在大笑的同时,又感受到强烈的讽刺意味。他的名字出自圣经,象征着对没落了的宗教信仰和衰败了的世界秩序的遗憾,暗示了一种衰老。同时文中引用了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多用来描述故事中人物的外貌特征及刻画人物的性格。如“From his Herculean frame”,海格立斯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大力神,欧文用海格立斯来喻指布鲁姆是一个力大过人、体格强壮无比的人。再如“…a round-crowned frag-ment of a hat,like the cap of Mercury,”墨丘利是罗马神话中为其他众神传递信件的信使,欧文用“墨丘利的便帽”来突出这位新出场人物装束的奇异怪诞。这与黑色幽默小说常套用经典,借用传说、古希腊神话等进行戏仿,从而造成黑色幽默的效果相吻合。
小说的结尾采取黑色幽默的开放式手法。叙述者这一句虚无的喟叹使故事戛然而止:说实话,先生,这件事,我自己连一半也不相信。作者最终回避探究这种灵魂的黑暗,尽管他被无穷的想象力所吸引,却对神秘的恐惧解释为一种“迷信”。像一切黑色幽默小说一样,它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疯人院的院长变成疯子,领着全体疯子患者叛乱造反,将医生护士捆绑关押,周身涂满焦油,插上羽毛。疯子们一个个争相讲述“疯子们”的荒唐趣事,实际上,被他们拿来嘲笑的正是他们自己。故事可笑而怪异,滑稽而诡异,在滑稽中透着一种黑色的病态情趣。黑色幽默故事发生的地点通常具有荒原的特征,象征生命的荒诞。《焦油博士和羽毛教授的疗法》发生的地点就是这样一个地处幽僻古堡的疯人院里。故事的叙述者“我”是一个漠然的局外人,整篇文章,从“我”开始见到疯人院院长,到参加他们的聚会,再到发现这些都是疯子掌控的,到最后的结局,都和读者的期待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不和谐理论”运用得最广。
文中大量运用讽刺的手法,通过降格、悖反和夸张变形来创造喜剧效果。小说里疯子们纷纷把自己描述成“无机物”或“动物”,暗示理性社会对人的异化。有的疯子认为自己是陀螺,滴溜溜地在屋里拼命旋转;有的以为自己是公鸡,放开嗓门使劲地喔喔叫。这些疯子通过极度夸张、变形、戏仿的身体语言来释放自己生命的能量,他们的笑是双重指向的,既笑别人也笑自己。文中的主人公们都是“反英雄”的非理性人物,他们蔑视传统观念。小说的最后,看守人员冲出了地牢,疯人院的管理重新进入了严肃、刻板的理性状态。这样的开放式结尾,使人们重新思考资本主义社会里理性对非理性的界定和排斥,也反映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无法适应窒息人性的生存环境,却又对此无能为力的悲剧式预言。3.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主人公是白人孩子哈克,他是传统教育中典型的“坏孩子”。他不情愿套上传统教育的枷锁,和黑人奴隶吉姆一起逃亡,渴望天性得到自由发展。他是黑色幽默小说中典型的“反英雄”式人物,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恶劣的处境下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故事的叙述者哈克以一种局外人的口吻叙述周遭发生的一切,他独具特色的语言常常带有反讽意味,字句间透着幽默和诙谐。他不屑于祷告,因为祷告并不能帮助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哈克帮助吉姆逃跑,这本是件大好事,而哈克却以为这是一件见不得人的坏事。但为了好心的朋友,哈克也不打算“改邪归正”,“干脆打定注意,再走邪路。”这幽默的语言是对颠倒黑白的世道,是非不分的社会的嘲讽。木排上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可是哈克认为只有在木排上才使人感到自由、舒服,这是对美国所谓“文明”社会的绝妙讽刺。由于这种讽刺和一个严肃的事实连在一起,又使他具有很强的幽默感。
最后作品以开放式结尾告终,因为黑色幽默作品通常解决不了主人公面对的生存窘境。哈克最终不打算回到“文明”社会去过循规蹈矩的生活,这蕴含着作者对当时美国社会的价值体系的一种质疑。《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无疑是一部经典的黑色幽默小说。
四、结语
一般认为美国黑色幽默小说是人们对20世纪60年代严峻的社会动荡和心理危机做出的强烈反应,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描绘了一个荒诞的世界。笔者根据黑色幽默的定义及黑色幽默小说的一些特征,选取了在美国文学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三位作家的作品,分析其中的黑色幽默成分,最终得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焦油博士和羽毛教授的疗法》、《睡谷传说》三部小说均属于典型的黑色幽默小说,这些作品可以算是黑色幽默小说的雏形。
参考文献
1.姚海涛:浅谈美国黑色幽默文学[J].时代文学,2008年
2.李华田:华盛顿·欧文作品导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3.爱伦·坡:爱伦·坡短篇小说选[M].马爱农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年
4.Mark Twain: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M].New
[NextPage]
5.汪小玲: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6.周静琼:美国黑色幽默小说欣赏[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
7.高庆选:人物的原创与作品的原创—读华盛顿·欧文的<睡谷的传说>[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
8.莫莉莉:华盛顿·欧文创作源泉探析—从<睡谷的传说>看欧洲文学对华盛顿·欧文的影响[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
9.杨仁敬李琼:狂欢化手法的运用和弱化—评坡的<焦油博士和羽毛教授的疗法>[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10.蒋丽娜:“文明社会”中的小叛逆者—读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J].辽宁大学学报,1994年
(编辑: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