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似乎文明告急,就在这个月,央视在系列报道文明驾车出行,而另一家媒体则探讨公交早餐问题,也就是在拥挤的早高峰,人们在公交车上是否应该吃一些气味很重的早餐。而在本周,本报也开始关注剧场演出场所的不文明行为。
古人早就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般人的解释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状态,实与足之后,自然就知礼节与荣辱了。但事实上,这中间是有一个时间差的。从古代中国,到近代欧美,再到几十年前的日韩,经济发达之后,往往出现一些暴发户,对他们的共同认识就是有金钱没教养。但一个阶段之后,这些暴发户也开始转变,也开始进入知礼节与知荣辱的阶段。
目前中国的社会状态也是如此,个体的富足与自信心都越来越强,之后就形成了对社会的冲击,包括价值观,也包括行为习惯。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软性的、潜在的影响力平衡着社会,使社会有序而稳定。曾经有一部电影《不拘小节的人》谈的就是不文明行为。这部电影反映了当时城市文明对于礼是有现实需求的,只是,当时这种需求仍然不是主流。像这样的电影并没形成影响力,只获得了喜剧应有的笑声而已。到了当下,经济发达,民众富足,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于是,稳定被打破,各种关系趋于紧张,尖锐。面对这种局面,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建立更多硬性的法律与制度,但对于软性的礼却缺乏重视。而过去,中国社会是礼法兼顾的。
事实上,礼代表一种约束与秩序,也代表一种稳定与尊重。人不可能肆意妄为,当然更不能无法无天。而现在社会,大家更注重大的是非而忽视小的行为,于是不文明行为往往被当做小节,甚至认为是无伤大雅。
而另外一些人想有所作为,但他们的批评往往没有多少效果。大众普遍有法不责众的意识,对于约束自我,对于社会公共秩序,都缺少担当意识。
知礼节,知荣辱的知应该理解为一个认识的过程。当文明告急,礼仪缺失时,人们会渐渐意识到礼节、荣辱的重要,而现在就处在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导入知礼节、荣辱的价值观。
就文明礼貌的培养,肯定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只要人们能从点滴做起,积少成多,自然而然,这种风气就能形成,人们也自然而然能达到知礼节、知荣辱的境界。
就剧场演出,电影院这些文化场所,其实,并没那么多文明礼仪的专业知识,只要做到两点就行,这两点一是静,二是敬。
剧场环境中,静是第一关键,为了维护整体的静,观众就不应该聊天,拍照,吃东西,晚到早走;也不应该打手机或纵容小孩喧闹。当一切就静下来,自然剧场环境就达标了。静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静心。只有观众心静下来,才能好好欣赏,而所有观众都能静心欣赏,自然整体环境就更上一层楼了。
敬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尊重是礼仪的基础。当观众之间彼此尊重,当观众尊重演出的艺术家时,艺术演出才真正具有社会意义。观众有了这种敬的意识,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剧场,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一种善的正能量。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