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西方国家,尤其是东方那些在政治、经济上追随西方的国家,在文化上往往处于“世界——本土”、“国际性——民族性”、“全球化——在地化”两端矛盾纠葛,难以适应的尴尬之中。
文化的多元化是人类世界丰富繁荣的基本条件。人类永远不会希望崇奉单一的宗教,统一的生活方式。所以,尊重不同的文化,保护弱势文化,重估各种文化的价值,正与抗拒霸权,颠覆中心与主流,争取文化上的自主与发展,同为新世纪人类努力的目标。
从来不曾有,也不应有一种标准化的“世界性”、“国际性”的文化与艺术。换言之,没有必须由某些思想观念、运用某些媒介材料、建构成某些形式的艺术才能称为世界性、国际性的艺术。世界性、国际性的艺术是指各国、各族、各地域所出产的优秀艺术。它必须具有两个条件:一、足以代表该族群最优秀的创作;二、其艺术成就达到世界各族群所公认的最高水准。
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世界性的,因为上述两个条件都具备。《红楼梦》与川端康成的文学,也复如此。而日本的歌舞伎、中国的京戏或歌仔戏,可能具备上述第一条件,第二条件虽或有不足,但如果摆在“世界性民族舞剧”的项目中,歌舞伎、京戏与歌仔戏也有其“世界性”的价值。
所以,我们应明白,一切“世界性”、“国际性”的艺术都首先来自“本土性”;若果能代表“本土”最高的创造,便有成为世界性优秀艺术的可能;若果达到各族群所公认的最高水准,便逐渐被视为世界性的经典之作。
评介、宣扬、推广,是让世界认识不同族群文化艺术必要的、长期的努力。西方文化的扩散与威压,便是近代以来宣扬推广的结果。当然,西方政治、经济上在近代以来的优势,助长了西方艺术为“世界性”标准的霸气。问题是我们处于政经的弱势,没必要在文化艺术上自卑自馁,更不必俯首称臣,践踏自己。
我曾以为“传统艺术要现代化,外来艺术要本土化”这两句话来期勉艺术界的朋友。但我们看到许多本土的艺术界人士,拼命抛弃本土,去追逐西方,等于是“本土艺术的外来化”。我们常看到有人拿本土的材料,去套用西方的“观念和形式”,以为如此便升格为“世界性”。事实上,凡是本土的洋化,都将丧失自己的主体性。
艺术不是流行的商品,而应是个人发自内在的感情与思想。艺术创作者个人在他的时空中情思的发露,无可能不是本土的。创作者吸收、参考、融化外来的、他人的创造,也应有能力将所吸收的内化。本土性的发展、丰富与提升,正需要外来的刺激。以强势文化的流行风潮为依归,是个人与本土特质的忘失,艺术便成为仿制品,毫无创造的价值。
艺术的世界性与国际性就是许多卓越的本土性艺术创造的总和。其间有共同的普遍性特质,也有相异的特殊性特质。本土性与世界性不但不是矛盾,且是共生共存的关系。最优秀的本土性就是世界性;没有“唯我独尊”的世界性。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