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新态势

2012-10-19 11:35:15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徐粤春

   


从左至右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杂技与舞蹈结合艺术《肩上芭蕾》、音舞诗画《天安门》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一个基本范畴,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时代的特点。在中国剧烈的时代变革中,中国艺术的发展也展露出若干有时代特点的新态势。

  一、艺术门类融合借鉴

  艺术是文化范畴中最为灵动的因子,不断开拓、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是艺术的本能。艺术发展的最主要表现是艺术门类不断增加、艺术样式不断丰富,艺术家族愈加庞大。从欧洲古典艺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到中国传统戏曲、曲艺、杂技,到近现代的电影、电视、摄影,再到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等当代艺术。传统艺术光彩依旧、新生艺术朝气蓬勃,艺术百花园姹紫嫣红。在当代中国,跨艺术门类之间复合创新是艺术发展的重要风向。

  《肩上芭蕾》是杂技艺术与舞蹈艺术相结合的经典节目。在优雅的音乐声中,女演员在男演员的背、双肩、手掌和头顶上轻灵地跳着芭蕾舞,将芭蕾这一西方高雅艺术糅进中国传统杂技里,杂技变得优雅浪漫,芭蕾变得刺激惊险,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肩上芭蕾》最大的亮点是“天鹅”轻灵飘逸地在王子的头顶上踮起足尖的那一瞬间,成功实现了浪漫抒情与惊险高难珠联璧合般最为精彩的一面。

  在书画关系上,从古代书画不分家,到当代一些艺术家摸索书与画的融合,开展“书即画、画即书”的“以画入书”的创新实验。这些实验有意识地把书法中文字表意功能抽出,吸收绘画造型、舞蹈动态、音乐节律等艺术手段,把书法融入大写意里。在钢笔写字和电脑打字的大环境下,毛笔的实用功能已没有了。这些创新实验强调书法形式美感,剔除“记事”功能,实际上是学习了绘画摆脱实用功能的桎梏,这非但不是书法的损失,反而使它的艺术表达空间更大。

  小品是戏剧和曲艺两个艺术门类中一个交叉重合的部分。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究竟小品是属于戏剧艺术还是属于曲艺艺术?两个领域一直互不相让,戏剧行当强调小品中的演,曲艺行当强调小品中的说。实际上,小品是把戏剧和曲艺的优长完美融合的复合艺术。它挣脱了曲艺只说不太演、戏剧只演不太说的局限,使它一经诞生,就迅速发展,火爆大江南北,成为综艺晚会的核心节目。

  绘画艺术借助摄影艺术的发展实现自身的发展。如今,不少画家在创作时经常借用摄影的辅助,到实地写生的越来越少。对瞬间场景的记录,摄影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帮助画家在短期内留下这一瞬间,帮助他之后从容创作,而不用如早前那样作长期的素描准备,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各艺术样式的交融与借用,综合艺术发展取得长足进展。除了传统的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以外,广场艺术、舞台艺术、综艺晚会、音乐书法、音乐舞蹈诗等综合艺术发展迅速。如音舞诗画《天安门》是一种新型的综合艺术。它的艺术运用是开放式的,吸收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和方式,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汇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NextPage]

  在艺术创作领域出现的融合借鉴的趋向,也可以在艺术理论的发展中找到它的足迹。一些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也开始探讨和总结复合创新的艺术理论。如张继钢结合自己艺术创作实践,提出构成思维的新概念。他认为,构成思维来自艺术创造者的联想,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效的创作方法或艺术陈述方式,是实现艺术创新的关键。张继钢的构成思维理论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艺术复合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是对当代中国艺术融合借鉴最好的理论注脚。

  二、艺术领域的渗透与溢出

  艺术来源于生活,弥漫于生活。艺术圈与生活圈既隔离,又纠缠不清。如果从艺术领域的角度看,艺术对体育和游戏的溢出和渗透是当代发展的重要表征。

  人们常说“文体不分家”,体育与艺术的关系从来都是紧密难分的。自古以来,体育与艺术就有不解之缘。如古希腊许多艺术表现题材就是体育,古代运动会中的掷铁饼、标枪的运动员形象,通过绘画和雕塑去表现。到当代,体育与艺术的相互渗透发展到新的高度。现代技术发展,使体育从亲身参与的运动过程,发展为事外鉴赏的审美过程。奥运会赛场上万名运动员同场竞技,是体育艺术的创造者,全球上百亿人次通过电视技术手段欣赏体育赛事,是体育艺术的鉴赏者。现场直播、高清画面、慢镜头等技术手段放大了体育赛事,澄清许多模糊细节,极大地彰显了体育的健与美。不同的体育运动造就了不同的体育粉丝群体。同一种运动分化出不同审美倾向的粉丝群,区别粉丝群的重要标准是其审美情趣的差异。

  体育审美从个体体育发展到对团队体育的欣赏。如,风靡全球的足球运动,使体育艺术带来妙到毫巅的审美体验。近年,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的传控打法通过精巧的传递配合、精湛的个人技术诠释艺术足球的内涵。而它的老对手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又是另一种艺术风格,他们讲究快速反击、讲究力量和速度。他们之间的国家德比比赛被称为世纪大战。德比战的技艺展现、精彩对抗、冲突争端、错判漏判、赛后评论等等,有叙述、有铺垫、有冲突、有高潮,具备了一部超级大戏的所有因素,完成了现代团队体育的艺术审美过程。

  艺术的溢出除了在体育领域,还在休闲领域的电子游戏,人们不仅关注其艺术特质,甚至已经考虑将其纳入艺术范畴。2011年,美国政府下属的美国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简称NEA)宣布,所有为互联网和移动技术而创造的媒体内容,包括电子游戏被正式确认为艺术形式。在中国,电子游戏一直跟堕落、玩物丧志甚至成瘾、病态挂钩,不管家长还是教育机构都视其为洪水猛兽。而在国外,很多地方对它的态度一直是比较温和的,非官方层面上早就归于艺术范畴,称为第九艺术。

  有专家认为,网络游戏是娱乐也是文化,这种在人机界面上玩乐的游戏提供给人的是娱乐服务,是精神享受,而在娱乐性体验的背后蕴含的是文化内容和特定的价值观,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网络游戏有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质:首先是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造就的艺术奇观世界,其次是互动性切入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过程,再者是游戏行为中的欣赏者浸入式的深度体验。这些都造就了网络游戏独特的艺术品质。

  时代的发展把体育、游戏与艺术进一步拉近了距离,使人们不禁会思考它们将来的发展是否会融为一体。追根溯源,艺术、体育、游戏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是对人类精神自由放飞的一种文化活动,无疑它们是共通的。事实上,艺术的渗透与溢出,是艺术生活化或生活艺术化的典型写照,这一发展趋势使人类的生活变成审美生存,将有可能把自己的人生塑造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使生命更有意义。[NextPage]

  三、艺术形态数字化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艺术的创作、传播和消费不可阻挡地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艺术成为艺术形态的新表现、新样式和新特征。

  数字技术成为艺术创作的手段、工具。绘画、动画、作曲、多媒体等计算机软件不断被开发出来,功能越来越强大,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创作选择。数码照相机像素越来越高,拍摄功能比传统相机更加强大,传统相机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舞台艺术中的灯光舞美大量运用3D技术、多媒体技术、幻影成像技术等等。电影、电视拍摄已经实现完全数字技术,电脑特技技术广泛应用在影视作品里。舞蹈艺术的编排和雕琢,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数字技术不仅是创作手段,也成为艺术品的载体。如用数码相机创作后,已经不需要洗印成纸质照片,可以数字形式储存,在各种数字终端上实现鉴赏。电影拷贝也不再使用传统胶片,大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成本。数字艺术形态的创新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艺术创作的效率、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方式、拓宽了艺术领域。

  从艺术传播上看,互联网彻底改变了艺术生态。艺术资源更加丰富,整个互联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包罗万象的艺术宝库。艺术传播更加广泛,数字化技术通过网络实现艺术的共享,优秀的艺术产品可以为更多的人们所欣赏。艺术鉴赏更加便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家中互联网找到自己需要的数字艺术品,通过数字终端实现审美。用“百度”搜索引擎查询几个与数字媒介艺术相关的关键词,得出以下几个结果(2012年10月9日数据):数字艺术4730000个,网络音乐13100000个,电脑绘画3360000个,数字舞蹈4700000个,网络剧本2210000个,网络影视12500000个。这些数据表明了网络艺术传播的巨大威力,反映出数字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艺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艺术生态,甚至摧毁了原有的生产、创作、消费方式。艺术网站犹如雨后春笋遍地生发,网上展览、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电视已经蔚为壮观,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与传统艺术传播分庭抗礼。一些艺术领域已经宣告传统方式的死亡。据国际唱片业协会统计,2009年,中国实体唱片销售额与2008年相比,下挫近40%,降至1.3亿元人民币,甚至不及一家游戏公司的营业收入。传统音乐产业已经萎缩得不成样子,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传统音乐产业的枯萎与数字时代的到来有着密切联系。随着以网络音乐为代表的数字音乐的崛起,音乐产业原有的生产—消费模式被颠覆了,人们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并下载免费音乐,传统的音乐载体如磁带和CD光盘迅速被各式新潮的MP3播放器甚至手机所取代,销量一落千丈。2011年6月,网络音乐经营企业达到452家,2011年在线音乐收入规模达到3.8亿元,无线音乐市场规模达到24亿元。国内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已达3.01亿,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到2014年有望达到160亿元。

  数字化与网络化对人类社会生活究竟会产生多么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目前还难以估量,可以说如何评价都不会过分。对艺术的影响也是如此。它不只是艺术创作的手段和工具,还构建了新的本体,产生了新的艺术样式。它不只是介入艺术创作环节,还改变了艺术储存、艺术传播方式和艺术消费方式。它不仅提高艺术生产效率,还改变了艺术生产制度和模式。它不仅放大艺术的功能和作用,甚至正在颠覆艺术的定义和内涵。[NextPage]

  四、艺术审美的快餐化与官能化

  回眸人类社会数千年发展演进,人类创造生产和社会生活呈现出效率越来越高、节奏越来越快的发展图景。艺术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作、生产、传播与消费也呈现出节奏越来越快的特点。艺术审美的快餐化特点越来越明显。一方面,艺术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艺术品数量急速增长。另一方面,人们进行艺术鉴赏的节奏加快,单位时间缩短。以歌曲创作为例,每年中国原创歌曲数量巨大,新歌从发布到推广到流行到消隐的周期,从20年前的大约五六年,缩短到如今的一两年。歌星需要不断地推出新歌保持社会对他的关注度,否则很快就会被遗忘。电影、电视、曲艺、舞蹈等等都是如此,即使成为经典作品,也不能炒冷饭吃老本。以往靠一两个作品就能成为全国明星的日子已经不存在了。

  艺术审美快餐化,创作者更多地从缩短创作周期、提高创作效率、增加创作数量来考量,使创作难以精雕细刻,缺少仔细打磨,甚至容易粗制滥造,致使作品质量不高,缺乏营养,精品不多。快餐化必然会导致原创力下降。仅就受众最广的影视作品而言,大量的作品似曾相识,题材、故事、人物大同小异。一部剧走红之后,立刻就会跟上一大串同类题材,武侠片、谍战剧、家庭剧莫不如此,跟风、模仿、克隆,甚至剽窃之风盛行。由于艺术快餐化生产与艺术的个性创作的背离,艺术生产已经模式化、公式化,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已经缺乏艺术品的独立品格和价值,本应内蕴在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道德教化明显不足。

  在艺术作品高度商业化的条件下,创作者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青睐,把如何吸引消费者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考量。官能化成为艺术审美的一大倾向。把如何对人体感官的刺激和吸引作为创作的起点。对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官刺激成为一大利器。

  如前所说的综合性艺术,电影、电视、舞台艺术、广场艺术、晚会艺术等等,投入巨大成本,调用大量人力物力,充分运用声、光、电、动画、3D、幻影成像等等新技术,手段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创造出“视听盛宴”、“豪华大餐”,在高分贝、艳色彩、大场面中,对观众感官进行短时期的集中轰炸。这种超级审美体验对人类感官刺激已经到达极致,艺术的形式美发展到顶峰,人们在享受视听大餐后,会感到全身感官从紧张中终于解脱出来。

  艺术审美官能化还发展成为另一种极端,即挑战和颠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原则,以丑为美、以怪为美、以奇为美,是为追求一种离经叛道、荒诞不羁的审美体验。在中国的“当代艺术”中,一些绘画创作简单理解与模仿西方现代派绘画,故意将画面形象、色彩与构图不适当地夸张变形,对一些应予以歌颂的高尚的人与事也加以丑化,这种反审美的创作风潮,对传统审美原则是极大的冲击和损害。

  审美价值是艺术的本质特性。康德在其早年的美学著作《关于崇高感和优美感的考察》(1764年)中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包括优美、深刻、崇高三个基本范畴。优美所评价的是形式,深刻所评价的是作品的理性意义,崇高所评价的是道德价值。艺术审美的快餐化、官能化反映了人类审美的时代变迁,一方面,它适应了人们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快节奏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它忽视了人类精神的满足和追求,形式的优美被粗陋所侵害,理性的深刻被浅薄所取代,道德的崇高被低俗所掩盖,这不禁会让人提出一个沉重的疑问:艺术审美是进步了还是堕落了?

  (实习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