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见证时代的面孔

2009-10-01 18:43:5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陈振凯

  不少名为“建国”的老人,已到退休年龄。当钟摆把日子晃成泛黄的相纸,过滤烟尘、碎屑,留下脑海里的,是一张张挥之不去的面孔:吴琼花、李铁梅、李连杰、刘慧芳、李宇春……他们,是60年跌宕文艺生活,恩赐的记忆,同时,也是时代的见证。
  
  今天,2009年10月1日,共和国60华诞。看完了《建国大业》,欣赏了《复兴之路》,饱览了阅兵式……收拾停当,安静落座,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让我们梳理岁月,还原印记,做一次60年“面孔”的回顾之旅。
  
  喷薄的创造(1949-1965)
  
  红色娘子军的革命抒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常能看到田间休息时,在“高高的谷堆旁”,农民就地起舞。刚从旧社会脱身,他们用并不曼妙的歌舞,表达对新中国的极大热爱。在那个生机勃勃,一切全新的年代,每个人,都潜藏着喷薄欲出的激情。这种激情,同样映射在文艺创作领域。
  
  1949年10月1日,刚参加完开国大典的王莘,心潮澎湃,灵感迸发,歌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歌唱祖国》前身)很快被创作出来。第二年,他决定写一首进行曲,以便国庆游行时,人们可以高唱它,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天安门前,于是《歌唱祖国》诞生了。
  
  因着无穷的激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无数个第一被创造出来。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底拍竣。次年,这部“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周恩来总理带到日内瓦国际会议上,为新中国第一次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身份亮相,增添了印象分。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在原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播出。1960年,中国拍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激情难忘。上了年纪的人,常会想起“十年大庆”。《聂耳》、《林则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五朵金花》、《青春之歌》等一系列优秀影片,在“为共和国十周年献礼”的感召下,谱写了新中国电影史上光辉的一页。
  
  1961年,电影《红色娘子军》上映,祝希娟饰演的吴琼花,有着一双“火辣辣的大眼睛”。1962年,年仅24岁的祝希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影后”。那一年,《大众电影》杂志举办首次全国性电影评奖,以“百花奖”命名。那一届,祝希娟被“群众”票选为“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则是崔嵬(《红旗谱》中饰朱老忠),按现在流行说法,叫“影帝”。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的歌曲,洋溢着革命激情,同时不乏浪漫主义色彩。《浏阳河》、《我是一个兵》、《让我们荡起双桨》、《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九九艳阳天》、《敖包相会》……时至今日,那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旋律优美的歌曲仍不时唤醒人们的耳朵。
  
  另外,那时的中国文学,同样是热闹、活跃,多姿多彩的。《林海雪原》、《保卫延安》,以及“三红两闯”(《红旗谱》、《红日》、《红岩》、《创业史》、《李自成》)等作品,铸造了一座座优秀高峰。
  
  蹉跎的曲折(1966-1976)
  
  李铁梅高高举起大红灯
  
  那是一个我们没忘,也不会忘的年代。从“十年文革”中,回忆文艺作品时,“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的李铁梅,常会被人首先记起。
  
  那些年,打开收音机,第一个台在唱“我家的表叔”,换台,听到“数不”,再换台,是“清”。到处可听可见的“李铁梅”,客观上起到了普及京剧的作用。唱上几句《红灯记》,是那时几乎人人都能做的事。
  
  以京剧《红灯记》为代表,包括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共8件被称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是彼时8亿人民的主要精神食粮。
  
  除了《红灯记》里的李铁梅、李玉和,《沙家浜》中的阿庆嫂、胡传魁,《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座山雕等人物形象同样深入人心,他们的经典唱段也是“路人皆唱”。[NextPage]
  
  一时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迎来春色换人间,甘洒热血写春秋”……成为那个年代最“时髦”的“流行歌词”。
  
  “八亿人只有八台戏”,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树立“样板”的做法,亦被推广其他艺术领域——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绘画里有泥塑《收租院》,语录歌,样板作家浩然、样板钢琴演奏家殷承宗、样板诗人张永枚,等等。
  
  被后人冠以“蹉跎”的那个10年,饥饿的、压抑的、无力的,远不止是身体,还有精神、创造力、激情。1976年国庆节5天后,8台戏的时代,因着4个人的被捕而宣告结束。有人说,那是一个带着春天气息的10月,很多人听到了冰河解冻的声音。
  
  对“样板戏”的评价,曾有过曲折、反复。进入新世纪以来,样板戏被纳入“红色经典”。《红灯记》中《穷人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京剧唱段,于2008年入选10省区市20所中小学京剧试点课程。
  
  复苏的梦想(1977-1989)
  
  李连杰把少林寺推向全球
  
  纪念,或者反思,总是催生重要的文艺作品。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因1978年8月11日,卢新华刊登于《文汇报》的同名短篇小说,而被公认为一代人的“伤痕”。引起较大反响的“伤痕文学”中,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学》发表的《班主任》是一篇重要代表作。此外,《神圣的使命》、《高洁的青松》、《献身》、《姻缘》等作品影响也较大。
  
  当过够了集体生活的青年,与带着自我回归色彩的文学相结合,一个名为“文学青年”的词汇,便把我们拉进了复苏与迷惘共存的上世纪80年代。在那个年代,一部电影和一个演员,深深烙入记忆。
  
  “80后”演员王宝强,回忆自己的经历时,总不忘提到一部对他影响至深的文艺作品——《少林寺》。这部1982年上映的电影,让听着“样板戏”长大的李连杰几乎一夜间成为亿万人的偶像。
  
  80年代初,大江南北因《少林寺》而万人空巷。影片在香港及亚洲、大洋洲和美洲一些国家上映后,很快轰动影坛。不久,李连杰拍了《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少林题材电影。这些作品在国内外的极大成功,引发了继李小龙之后,第二次全球武术热潮。中华武术的魅力,被一张儒雅俊朗的面孔演绎得出神入化。
  
  《少林寺》和李连杰的魅力,让学少林功夫、拍电影、成名,成为1992年8岁少年王宝强的梦想。早在王宝强还没出生的70年代末,陕西咸阳国棉八厂的一个工人,也有着梦想:脱离车间,到工会当个干事。1978年恢复高考,这个工人“太幸运,太偶然”地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想当干事的工人,多了一个梦想成为世界著名导演的高龄大学生——张艺谋。
  
  当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一致,它的实现便有了极强大的力量。1988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以极致浓烈的色彩、极致豪放的风格,在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故事片金熊奖。这是有史以来,中国电影赢得的最高荣誉。消息传回国内,文艺界为之振奋!有影人后来回忆说:这项殊荣之于中国电影,不亚于许海峰的奥运首金之于中国体育。这两次“零”的突破,再加上首届央视春晚的亮相,都发生在充满希望的80年代。
  
  渴望的味道(1990-1999)
  
  刘慧芳把人们带入《渴望》
  
  1991年,一个女人,因着一部电视剧,感动了中国。这个女人叫刘慧芳。这部电视剧叫《渴望》——它用两对年轻人复杂的爱情经历,讲述了人们对爱情、亲情、友情,以及美好生活、人性的渴望。边微笑边流泪,不知不觉,在《渴望》中上世纪90年代来了。
  
  该剧制片人郑晓龙与《国家历史》杂志,后来共同回忆:当时《渴望》创造了90.78%的收视神话。《渴望》播出之后,公安部组织了庆功会,专门把剧组请去。因为公安部发现,《渴望》播出的那段时间,全国犯罪率下降了。温暖与善良,对社会和谐起了润滑作用。[NextPage]
  
  带着美好与温情的《渴望》,其原著据说竟由一个“痞子气十足”的作家写成。他叫王朔。携带着“飞扬跋扈”的文字,大喝一声“我是流氓我怕谁”,90年代,王朔惊人一跳,不得不被国人关注。从《我是你爸爸》,到《动物凶猛》,再到《过把瘾就死》等小说,以及《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等电视剧的成功,王朔毫不客气地火遍全国。那时流行的文化衫上,“别理我,烦着呢”、“跟着感觉走”、“我吃苹果你吃皮”等“王朔语录”,占据了主流。
  
  改革开放已经10多个年头。经济上与思想上,双重开放的大陆,渐渐知道了一个名叫周星驰的香港演员。这个在影片《赌圣》中修成正果的江湖混混,《逃学威龙》中的卧底神探,《唐伯虎点秋香》里的风流唐伯虎,《戏剧之王》中的“我是一个演员”,创造了电影票房的无数奇迹之余,还让人们记住了“无厘头”这个词汇。而他的《西游记第101回之月光宝盒》和《西游记完结篇之仙履奇缘》,更是成为内地青年观众评价最高的经典影片之一,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情感理念和表达方式,它们在网络上的号召力,至今可见。
  
  喜迎周星驰到来的中国大陆,当时却远没做好迎接一名外国艺人的准备。1993年,迈克尔杰克逊全球巡演的收官一站,拟选北京。“弊大于利”,3个中国古典舞专家写下的这4个字,将世界流行音乐之王婉拒国门之外。16年后的今天,杰克逊的中国粉丝回忆起来,依然不无遗憾。
  
  当回忆90年代,我们说不清是温暖,还是跳跃,或者遗憾,它是复杂的。它也充满希望,但却不如早它十年的80年代。同时,它绝对是重要的年代。
  
  无限的可能(2000-2009)
  
  喜羊羊永远能打败灰太狼
  
  时间真快,转眼间,进入新世纪已经快10年了。
  
  这个10年,因站在前50年的肩膀上,而看得更远,也跑得更快。远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快到让人看不清楚。
  
  上世纪末,章子怡还是《我的父亲母亲》中青春而乡土的农家女孩,刚跨到新世纪,她便在《尖峰时刻》里初试拳脚,打入国际影坛。很快地,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章子怡到是否比孔子更有效”的争论,让国人惊叹:21世纪,存在太多可能性。前推10年,任谁也不会拿她与孔子比较。
  
  太多可能性,也给了影星之外的平民。2005年8月,当她以当仁不让的超高人气,夺得超级女声总冠军头衔,成为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平民选秀偶像时,李宇春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属于掌握手机和网络的平民。
  
  太多可能性,甚至还给了只是虚拟的小动物。2009年有点干冷的初春没有想到,并不被十分看好的,中国原创动画市场杀出一只不可小觑的“白羊”——今年新年档,一部名为《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国产动画电影,赢得了近亿元票房,超过了同期播出的境外动画片。此时,距离标志我国文化正式走向市场的事件——广州市东方宾馆开设全国第一家音乐茶座,已经过去了30年。
  
  当然,太多可能性,也给“嘻唰唰”的花儿乐队,给了韩寒、郭敬明们。有人说,21世纪没有藩篱,可能性是无限的。也有人说,在争议中艰涩成长,是任何一个年代所没法避免的。“毕竟,耐心与静谧,终会取代急功近利及一时的喧嚣。”
  
  梳理这10年的文艺形象,那只可爱的小羊又映入脑海。喜羊羊和它的伙伴,在成长的路上,一次次遇到麻烦,但最后总会取胜——灰太狼永远不能得逞。一如,中国文艺走过的一些路。
  
  今天,2009年10月1日,共和国60华诞。人均期望寿命已提高到73岁的当下,人若花甲尚未老。而国刚六十,应是正青春了。相比五千年,60年弹指一瞬,而这一瞬,却擦亮历史的天空。这60年,中国文艺有过挫折,却丝毫没有懈怠,因为它肩负13亿人的喜乐悲伤。
  
  因着一张张面孔,中国60年文艺生动活泼起来。行文结束时,一个新问题蹦到面前:下一个10年,又会由哪张面孔代表?在无限可能中,让我们一刻刻地等待。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