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论产品设计的文化导向功能

2009-06-16 12:12:06来源:《文艺争鸣》    作者:

   

作者:敖景辉

  从原始社会人类学会使用简单的方法制作工具到现代社会分工明确的产品设计系统,器物文化的影响始终存在,纵观其中,产品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人类在物质世界有意识的制造生活器物或工具的技能以及将自身改造客观世界的观念物化于客观世界的过程。随着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批量化的产品生产成为需要。大众的消费成为了需求主体。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界不得不把社会大众假设为特征相似的消费群体,满足大规模的经济发展,步入后工业社会时期,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的个人化和多样化让人们交流中更能彰显自我,强调个体和情感,产品的也从开始的为单一的大众人群为目标设计逐渐向为不同职业,不同价值取向的群体设计。此时,产品设计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为产品具有心理上和社会上的作用,设计师需要扮演沟通者的角色,将产品的象征信息传达给用户,用可以支配的造型语言创造新的产品形态,让使用者可以准确无误地理解产品的特性,更好的发挥产品的功能,更恰当合理地表现产品本身的功能,用途,文化内涵,或者表达自身的经验与风格。 

  当然,文化对产品本身的发展也同样起着制约作用。就拿汽车的方向盘来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刚刚从工厂里生产出来时,方向盘是在汽车前面的中央部分,后来考虑到人们在多年的生活当中已经习惯了用右手,而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拥有汽车的人经常会雇人给自己开车,为了给主人开启车门方便,于是在最早的欧洲,人们就将方向盘设计在了右面。这种右驾右行的行车方式却因为驾驶员在超车时视线受阻而频频发生交通事故。为此,汽车制造商们纷纷设计了左驾车。1927年,欧洲大陆达成左驾车须靠右行驶的行车规则。尽管这个准则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在英联邦国家情况却恰恰相反,至今这些国家仍然保持着右驾左行的特别传统。这的确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可这也恰恰证明了英国文化中固执的贵族气息。在中古时期的英国,以名誉为第一生命的骑士上马决生死时,往往是右手持着武器,所以马匹必须靠左走,才能准确地刺向敌人。这样不断地练习和比武,使骑士养成靠左行的习惯,久而久之,朝野蔚然成风。当骏马换成汽车时,现代的英国人仍然沿用右驾左行的传统,并将之带到世界各处的殖民地。当英国人固执地保持着自己的习惯时,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国汽车文化中最重要的继承,其实是骑士文化的延续。可见文化往往就是流淌在一个民族血液中的观念,那是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天性和习惯。当英国的劳斯莱斯驶出厂门,那浑圆的带有贵族风度的庄重外型,考究的内饰,都在可以让人体会到贵族两个字最现实的内涵。当我们看到做工精良,线条挺拔有力的德国宝马汽车,体验的又是严谨,固执,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就提出了 “亵服长,短右袂。”的穿衣规范,意思就是说平时穿的便服是长衫,右边的袖子要略短一点。长衫有利于塑造文人温温而雅的气质,右边的袖子略短于左边的则有利于文人兴诗作赋。孔老夫子这种通过服装来塑造古代文人雅士形象的方式,一直延续到鲁迅笔下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身上:他出入咸亨酒店,必穿长衫,坚持在乡下人中间突出自己的读书人身份,也瞧不起站在柜台外面的布衣百姓,因为那种装束标志他们是没有读过书的穷人。类似的规范还有:黄色衣服成皇家的标志,紫色衣服成为达观贵人的标志,灰色、蓝色衣服成为平民百姓的标志,“葛麻”与 “丝绸”成为贫富的标志,长袍马褂成为文人学士和有身份的人的标志,短衣麻褐成为下层苦力的标志。封建观念所引导的服饰阶层性,影响了人的穿着习惯,也区分了人的等级和贫贱,职业等等。另外在传统的旗袍设计中,通过对女性行走方式的约束和规范,达到了体现女性的完美身材和优雅形态的效果。虽然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说旗袍并不合理的,但它们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是相呼应的,与当时社会对女性三从四德的行为要求标准是吻合的。另外,在中国传统的居室建筑原则中,对人伦道德也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居室在建造和使用时,一是以睡处为家庭中最为内聚的地方,如古人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二是以正房为公共空间,被用来远接神祖、近待友朋。这两个原则虽然是观念,但略带有强制性和引导性,起着维护家庭繁衍和家族的社会利益的作用。可以说这种用器物文化规范社会次序,引导人们行为的现象一直贯穿封建社会的全过程。 

  由于长期处于落后的生产力状态,制造水平落后,与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相比,国人的思想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在做着“泱泱大国”的美梦,思想闭塞,目光浅薄。直到鸦片战争结束,国门大开,西洋文化在大炮巨舰的轰炸下蜂拥而至,据《洋词的兴衰》作者黄河清先生考证,当时国人面对诸多的外来事物而又无法一一冠以中国名词解释,于是就一律以“洋”字开头来统一命名,此类以“洋”字开头的名词“洋伞,洋灯,洋布,洋笔……”大部分都是西方工业革命后批量生产的物品,相较国内落后的作坊式传统手工产品,洋货无论是质量,功能和外观都大大的超越了国货:洋伞比传统的纸糊伞牢固,洋灯要比油灯要明亮好用,洋布要比传统土布要细腻,洋笔不用像毛笔那样频繁磨墨……。“洋货”以其较好的品质和实用性俘获了国人的心,尽管还有不少的保守派对洋货始终抱着一种排斥,抗拒的心态,大部分的国人在经过犹豫,比较和尝试后还是接受了西方先进文明的价值观,“洋货”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和富贵家庭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清政府也意识到了这点,在鸦片战争战败后轰轰烈烈开展的“洋务运动”中可以视作为当权阶层的一种醒悟,也是国人从正确看待自己落后到逐渐开放思想意识的一个转变过程,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NextPage]

  其实人类的思维是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复杂有机整体,各种心理功能互相练习,渗透,转化,人的精神(感性)中渗透着理想,是社会化,能动的感觉,合理的产品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纵观国人对待“洋货”到“进口货”的推崇及向往过程,实则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在逐渐转向开放和包容的成长历练。现代人由于从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产品,在产品文化的熏陶下长大,产品规范和开发了人的智力和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品文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民族意识的表现。而产品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换成具体产品实体的过程,设计师同时也扮演着与企业与用户间相互沟通的角色。产品则是设计师与使用者在思想上沟通的介质,通过对产品的结构、材料、制造及使用状态的认识,赋予美学价值,将心中的产品形象予以具体化,使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达到协调融合,并最终完成在认知、操作或心理上符合使用群体消费取向,引领其生活方式的产品。当然产品成为商品之后,只有被消费者购买才能最终实现设计的价值,这时我们才能说这个设计是成功的。我们开始购买并使用某一个产品,就意味着从情感上和行为上或多或少接受了这个产品所承载的生活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行为既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需求,也是出于潜意识的本能欲望、释放一种心理压力、获得某种心理的补偿,同时其选择动机也是试图与长期以来的自我概念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消费者使用的产品或者服务,其过程是与他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因为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或者服务在外部反映了消费者的形象,体现了消费者的价值观、人生目标、生活方式、社会地位等。产品在满足了简单的使用价值的同时,除了可以在产品质量,价格和设计优劣上可以一较长短外,让更多的让消费者认可的是既考虑了使用者的行为习惯,满足了产品的使用功能,同时能给使用者情感带来愉悦感受的产品。产品的外观虽然只是产品内部功能结构的体现,但它直接影响人对产品功能指令的理解和使用,同产品的,加工装配紧密相联。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产品,应该是将美观的造型与一整套自然、丰富有力的设计语言融为一体,使得产品同其本身所具有的技术和文化建立一种关联,让产品对用户情感做出引导,以便通过对产品的使用,理解设计师所传达的积极的产品语义。 

  所以产品设计有必要立宗于服务人类自身,从把握用户情感的角度出发,始终以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引导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和消费行为作为信条,唯此,才能把设计中消费意识的取向上升到行为导向和设计文化的高度。在强调产品功能性的前提下,能适当的疏导人文精神和整个社会的文化脉络,帮助人们得到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 

  (编辑:罗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