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兰斯.沃特斯(Florence Waters)细探这位“圆点女王”的人生与创作。
1 年幼的草间弥生热爱绘画,但却被视为是叛逆行径
她的母亲不准许她绘画,并把颜料和画布拿走。
草间弥生,《夕阳映照的海面(面对逼近的死亡)》,压克力 画布,63 34x51 18寸(161.9x130.5公分)
2 年届86岁的草间弥生曾表示:“美国是孕育我的地方”
草间弥生于1929年在日本松本市出生。当她二十多岁时,决定远赴纽约追寻自由和名声,藉以反抗父母的传统思想和道德观。
草间弥生,《云的思考》,压克力 画布(双联作),各63x51 18寸(162x130公分)
3 草间弥生的艺术创作与其精神健康状态密不可分
她称自己的作品为“艺术药物”。在纽约首获注目的画作《无限的网》,其创作灵感正是源于自小困扰着她的幻觉问题。她在WABC电台接受艺术评论家戈登.布朗(Gordon Brown)访问时透露,自己早于1963年便出现幻觉:“我笔下的网不仅超越自己,更超越画布本身。这些网一直延伸至墙壁、天花,最终覆盖整个宇宙。”她自1977年起自愿搬进东京精神疗养院,一直入住至今。
草间弥生,《花(Aower)》,压克力 画布,1318x9 12寸(33.3x24.2公分)
4 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是最先赏识草间弥生的画作《无限的网》的评论家之一
这位艺术评论家后来成为极简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于1959年的《Art News》写道:“作品呈現既复杂又简单的效果。”《无限的网》画作在当时已售近200 美元;于2014年的佳士得拍卖更创下纪录,成交价达710万美元。草间弥生是现今身价最高的在世女艺术家,而《无限的网》是其芸芸创作中最受追捧的一个系列。根据最新统计,她的回顾巡展“草间弥生:无限痴迷”更是2015年全球入场人次最高的展览。
草间弥生,《花粉》,木 画布 喷漆 合成纤维 综合媒材,34x19x23寸 (86.4x48.3x58.4公分)
5 草间弥生与沃荷的错综关系
草间弥生视安迪.沃荷(Andy Warhol)为好友,但她后来却指控沃荷剽窃了她的概念。草间弥生于1963年的一场纽约展览中,以阳具元素点缀一艘划艇,并在展室墙壁贴满复印图像。1966年,沃荷同样在展览上运用墙纸,以丝网印刷复印母牛图像,而他在后来的展览中亦有采用相同的创作方式。草间弥生的作品一直以普普艺术的显著魅力和玩味特色为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曾有记者问她何以选择南瓜为题,她的答案充满“沃荷式”的风格:“因为南瓜在视觉上充满幽默感。”
草间弥生,《南瓜》,压克力 画布,35 78x28 58寸(91x72.7公分)
6 草间弥生在美国自成一格
尽管她与多名重要前卫艺术家有所联系,但她却从未对外声称从属于任何一项艺术运动,而是称自己的风格为“草间艺术”。此外,她经常穿着和服现身私人展览,时刻提醒艺术世界她的日本出身。
草间弥生,《南瓜》,压克力 画布,10 34x8 58寸(27.3x22公分)
7 草间弥生以一身亮丽银色和服装束,首次探访约瑟夫.康奈尔(Joseph Cornell)
位于纽约皇后区的居所,当时是1962年。是次会面,开展了草间弥生与这位隐世艺术家十年以上的交往关系。这段关系后来被康奈尔那位善妒的母亲介入;因为有一次碰见二人正在接吻,她于是拿了一桶水泼在他们身上,令这段恋情随即无疾而终。草间弥生于2002年出版的自传《无限的网》中写道:“我已数不清有多少次曾想飞踢那个又胖又老的女人。”
草间弥生,《南瓜(HOZ)》,压克力 画布,10 34x8 58寸(27.3x22公分)
8 草间弥生一直透过时装吸引外界目光
童年时,她已不按常规地在衣服上绘画圆点作为装饰;当她于1960年代开设时装公司,衣服并未见其著名的圆点,取而代之的是圆孔,而且故意开在胸部或臀部位置;到了1970年代,她又创作了可由数人同时穿着的“狂欢”服装。不过这些超越常规的设计,未有延伸至2012年她与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创作的系列之中——此企划是品牌历来最大型的艺术合作项目。近年,草间弥生总是以其招牌红色假发和圆点服装示人。
草间弥生,《对性的痴迷 C》,压克力 画布,76 38x51 14寸(194x130.3公分)
9 性爱是草间弥生作品的常见主题。
尽管她自称是无性恋者。她与康奈尔的相爱经历,是外界所知她的唯一一段恋情,虽充满激情但不涉及性生活。她的“阳具椅子”和其他饰上阳具元素的雕塑,某程度上是源于她对性的恐惧;草间弥生指她小时候已经意识到父亲生性风流,以及因而为家庭带来的苦痛。
10 追求名声是其作品和故事的一部分。
草间弥生经常提及当年她抵达纽约后,有多渴望成名。女性要在陌生国度建立事业本非易事,加上战后社会对日本的怨恨,使得草间弥生必须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决心,才能如她所愿获得外界注视。她甚至在1966年举行的威尼斯双年展上派发传单,上面印有赫伯特.里德爵士(Sir Herbert Read)对其作品的描述,指她的创作展现“奇怪美丽的意象”并“在我们的感官留下慑人的深刻烙印”。(本文来源于佳士得官网)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