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艺术上,这其实是个极大的错误”,“吉尔伯特与乔治双人组”几乎形影不离。他们穿着老式礼服,神情淡漠地比比划划。他们是生活和艺术上共同的伴侣,他们创造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的所有存在即是一件艺术品。
吉尔伯特·普勒施(左,Gilbert Proesch)1943年9月17日生于意大利圣马蒂诺。
乔治·帕斯莫尔(右,George Passmore)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普利茅斯。
Gilbert&George(吉尔伯特与乔治)是艺术圈独树一帜的“奇葩”二人组。他们是公认的行为艺术先驱者,反对艺术精英论,主张艺术要接地气,要为普通大众服务。他们的作品颜色夸张、跳跃,带着挑衅意味,与画面中两人正经严肃的装扮形成了鲜明、有趣的反差。1986年,他们赢得了英国透纳奖(专为当代艺术所设),2005年代表英国参加了威尼斯艺术节。
如今,这对组合已从戏谑顽皮的弱冠少年携手步入古稀之年,他们的作品主题也从乡村田园深入到反宗教、反政治的社会讨论。半个多世纪形影不离的艺术生涯,不仅为他们赢来了艺术美名,也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
Gilbert&George
1943年吉尔伯特出生在一个普通意大利家庭,在分别经历了澳洲和德国的留学生涯后,1967年,这个意大利帅小伙带着一口古怪的英文(意大利+澳洲+德国=ooops)走进了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传说,同学们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有乔治能够读懂他的心声。(快融化了T.T,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啊)2002年,在接受一次采访时,两人承认,他们就是在英国圣马丁一见钟情的。(有真爱,听不懂也莫门忒啦~)2008年,两人宣布成婚。此后,不是形影不离地出现在光怪陆离的彩照艺术中,就是形影不离地出现在伦敦东部散步,找灵感,顺便秀恩爱。
从某种意义上说,“伦敦东部”和“形影不离”正是两人创作的两个基本点。他们把伦敦东部视为一个微缩世界。乔治说,发生在世界上的所有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他们对周围事物有着异常敏锐的触觉,路牌、银杏树甚至街边的口香糖污迹都会能成为灵感源泉。
Jack Freak Pictures系列作品
作为艺术品的主角,吉尔伯特和乔治从来不拒绝牺牲。早在他们的第一个作品“活体艺术”中,两人就不惜在自己头部、手部涂满各种金属粉末,站在桌子上,边跳边唱,有时一跳一整天。此后他们开始照片创作,有时剃光头,有时表现粗野,有时干脆全裸出镜。
吉尔伯特与乔治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艺术,艺术家值得牺牲,底线、贞操皆可抛。:P而最幸福的是,有人陪你志同道合一起抛。再看一遍他们的作品,觉得Pictures speak for themselves./这就是白头偕老了。[NextPage]
Gilbert&George《活体雕塑》
《伦敦图片》“London pictures”是二人组合最大规模的系列作品,2012年在香港白立方画廊展出其中的22幅作品。该系列中的192张图片来自二人花费长达6年时间在伦敦的街道收集的4000多张小海报的照片,当中还有一些海报是搞怪的两人偷来的。
《伦敦图片》展览现场
另附一组近距离对话:来自英国卫报2014年7月15日Gilbert&George答读者问。
Q:你们的作品总是能突破常规,别开生面。但作为“活体雕塑”,你们又有一套长期确立的惯例和程序。请问,你们艺术创作中所保留的个人传统与英国相关么?还是由别的什么决定?或者完全出于偶然?
Gilbert&George:我们的创作主题是世界——一个逐步走向痛苦的世界。我们的创作灵感来自全人类——不论是在沙漠、农村还是城市中生活的人。我们希望对人类生活的复杂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Q:早上我在利物浦街看到你们了,你们打扮得非常精致,简直完美。如果邋遢些,我可能一眼还认不出来。你们一直都这么一丝不苟,追求完美么?
Gilbert&George:没有啦,这套西服是代表我们艺术的标准装束,我们希望自己看上去既普通又搞怪!
Q: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抱着“出名要趁早”的心态进入艺术圈,你们怎么看这一现象?年轻艺术家赶早进市场,你们认为这对学生有益吗?
Gilbert&George:我们诚恳地建议学生们,首先,早上起床时先坐在床边好好想想:今天我想对这个世界说些什么?其次,就是:千万不要听老师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Gilbert&George《Of The Cloth》, 127 X 151cm,2008年
Gilbert&George《Down Among The Dustbins》226X190 cm,2008年
Gilbert&George《Britain》,226 X 190cm,2008年
Gilbert&George《 Burn》, 151 x 190 cm,2008年
Gilbert&George《Sweet Kurd》, 190 x 302 cm,2008年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