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艺博会总监Marc Spiegler
神秘的百分之五十
2015年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亚洲画廊所占比重是多少?
Marc:差不多50%。
越来越多的西方画廊希望进入Art Basel HK,亚洲画廊是否还会保持50%的比重?
Marc:我们的艺术博览会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扎根于本地区,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三个展会得出的最重要信息,因为当我们分析巴塞尔展和迈阿密展的成功经验时,会发现有50%的欧洲画廊来巴塞尔的展会,50%的北美和南美画廊来迈阿密的展会,在香港也是同样的。这个数字的保持是三个博览会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就是希望本地区的所有收藏家、画廊扎根于本地区的展会,而不是到很远的地方去,这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保证展会成功的因素。
成长起来的香港艺术
你认为Art Basel HK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Marc:当我们买下艺术香港的时候,艺术香港已经是区域内最顶尖的艺术交易平台了,这一起点非常高。另外,香港地理位置很有优势,是亚洲的门户,对西方的接受程度和开放程度很高。在税收方面和政治环境方面,可能也比内地更有利一些。香港的艺术在不断地发展,有很多新的画廊产生,也经常尝试内容创新。这也是给巴塞尔艺博会的机会,能更好地跟当地的艺术机构有深入接触。另外,我们这一品牌本身也有40多年的历史,所以它会吸引更多和我们长期合作的西方画廊到亚洲去参展,这个可能是别的展会不能达到的。目前,亚洲已经属于全球上升最快的经济实体,它的发展能为画廊或者整个艺术展带来更多可能。
是否会有政策保护香港本土画廊?
Marc:简单地讲,香港有26家本土画廊参加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在迈阿密其实只有1家本地画廊参展,在巴塞尔只有7家本地的画廊参展,所以香港画廊的参与度已经比另外两个高很多了,我认为香港的画廊其实不需要保护性措施,它们本身变得越来越具实力。
2014年博览会有很多百万级的作品,成交量如何?
Marc:作为组织者而不是拍卖行,整体的数据我恐怕真的不知道,因为有一些画廊也不愿意告诉我们,但是我能告诉你的就是我们有94%的画廊重新申请了2015年3月份的展会,如果他们卖得不好的话,也不会再来申请。
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国内的参展画廊名单是否和2014年一样?
Marc:和去年相比数量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最多有一两家的变化。画廊参加展会的情况,五年之后跟现在又不一样,因为会有新的画廊进来,有新的收藏者进来。中国内地收藏家可能对画廊的发展有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收藏家他之后也许就变成画廊主了,所以在我看来,画廊跟收藏家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是共同推动中国艺术发展的动力。
如何加入巴塞尔艺博会
Art Basel一直与瑞银以及其他品牌如Davidoff合作,是否会考虑未来与中国企业合作?
Narc:我对于中国的品牌不是了解得那么深入,当然我很希望中国的品牌能加入我们。但是因为中国国内市场如此巨大,很多企业可能也不需要特别注重“走出去”,但是作为巴塞尔艺博会的合作伙伴,必须要有一个全球性的战略目标,一定得是在全球活跃度非常高的,当然我们会有一些潜在的品牌,比如说文化东方酒店集团,它本身也是亚洲的品牌,所以它在酒店业的全球战略上跟我们很契合,如果合作我们必须找到契合的点。
新锐画廊的评选标准是什么?
Marc:选择新画廊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它的艺术必须是向前看,向未来看,是未来的标志。我希望这些新的画廊,新的艺术家能够代表电子时代,代表最新的科技,代表最前沿的艺术,我们选择画廊的时候,希望这些画廊是在艺术上能够去冒险的。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区域内,展位费是降低的,也要比别的展位费更低。
漫长的七年
你加入Art Basel有七年的时间了,怎么看它的变化与发展?
Marc:首先,我们从巴塞尔和迈阿密发展到了香港,这是很大的一个变化。第二个是在过去的七年里,电子化进程改变了我们原有的沟通方式。App从无到有,Facebook以及微博、微信都建立了起来。在社交媒体方面的发展也是七年来最显著的变化。我们利用这些社交媒体和电子化的手段跟更多的参与者产生了互动。
博览会本身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在艺术品的选择上,在画廊的参与度上。
Marc:讲实话,七年确实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全球的经济有上升也有危机。对整个巴塞尔展会来讲,画廊的变化是很大的,七年前有的画廊现在也许已经没有了,有一些开了有一些关了。画廊的起伏也反映到了我们的展会上,画廊的变革也造成了我们展会的变化,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可能画廊的数量、质量,整个进程会有一些变化,但是从长期来讲,我们的宗旨始终没有变,我们的展会是要做联结画廊、艺术家和受众之间的平台。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