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莫奈:一生只为一个女人画肖像

2014-10-07 19:32:54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为艺术探索者,莫奈走过的道路是曲折而艰辛的。而让他能够度过蹉跎岁月,最后达到艺术巅峰的,是一个叫卡米勒的女人,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画过肖像的女人。


《草地上的午餐》草稿

  1865年,莫奈初识卡米勒,请她做自己当时正在筹划的一幅巨型油画(4.5×6米)《草地上的午餐》中的模特。事实上,莫奈的这幅巨作从来就没有完成过,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幅《草地上的午餐》,实际上是莫奈为了完成巨幅油画所创作的一幅“草稿”,但即使“草稿”,它仍然有1.3米高,1.8米宽。

  他们在巴黎塞纳河边相识,少女卡米勒纯洁可爱,有如下凡人间的精灵,浑身散发着让莫奈着魔的光彩,她注定要成为莫奈画中歌唱的小鸟。于是,他们很快坠入爱河,卡米勒从生活中走进莫奈的画中,又从画中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很快,莫奈激情挥洒,创作出了以卡米勒为模特的著名画作《绿衣女子》,带给他最初的自信、声誉和幸运。


《绿衣女子》

  曾经很自恋的莫奈,很少为别人画肖像。但他爱上卡米勒后,却常常以她为模特儿画肖像,或把她当做点景人物。莫奈早期的作品,几乎全部是以卡米勒为原型。《绿衣女子》《撑阳伞的女子》《穿和服的女子》等,记录的都是卡米勒在阳光下的青春影像。这些画作,自然也成为他们纯洁美好爱情的见证。


《撑阳伞的女子》


《穿和服的女子》

  一切都似乎都很完美,才子佳人,画里画外,浪漫无比。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漫长而艰难的岁月的开始。因为莫奈的家人不接受这位模特儿,身为商人的父亲甚至逼迫他们分手,并中断了他的经济来源。由此,他们要自己种土豆,来养活自己,并举债度日。但是,莫奈和卡米勒的爱情,却并没有因此而夭折,反而,苦难更磨砺了他们的感情

  在《绿衣女子》之后,莫奈又创作了《花园中的女人们》,这是一幅风格迥异的作品,表现阳光穿过树叶,洒落在花丛和女人们衣裙上的变化。令人惊奇的是,画中四个女子,均由卡米勒一人,以不同的发型、衣裙和姿势充当模特。这样一幅饱含心血的画作,寄托着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的厚望,却被沙龙彻底否定,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希望,将面临破灭。


《花园中的女人们》

  有人认为,如果莫奈按照《绿衣女子》的写实风格,循规蹈矩地绘画,也许很快就会功成名就、告别贫穷,但是,莫奈一心想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大自然神奇的光彩,深深地吸引着他,勾摄住了他的灵魂。在面临生活和艺术的抉择上,莫奈毅然选择了艺术,他宁愿忠于自然,而不做金钱和世俗的奴隶。

  1867年,莫奈和卡米勒爱情的结晶,他们的大儿子杰·莫奈出生了。但当他们的孩子降生时,竟无处栖身,只好寄人篱下,孩子也只好让人代管。就连颜料用光了,也没钱买,他不得不停止作画;他们交不起房租,差点被驱赶到大街上;他的作品被贬得一文不值,生活断了来源,饥寒交迫,挣扎在温饱线上。生活的艰难,艺术上追求无望,让莫奈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是卡米勒象一团冬日暖阳,将莫奈紧紧包围和托扶起来,让他免遭致命的伤害。


《摇篮里的杰·莫奈》1867年


《午餐》1868年

  1868年,莫奈以家庭生活为原型创作的《午餐》,画面中坐在桌旁的少妇和小孩是以卡米勒和他们的儿子杰·莫奈为原型所创作。


《莫奈一家和西斯莱共进晚餐》1868年


《晚餐后的小憩》1868年


《班库尔的河边风光》

  1868年,为了摆脱在巴黎的窘困生活,莫奈带着卡米勒和儿子一起来到乡下,先是在班库尔,后来又回到了父母居住的勒阿弗尔。


《布日勒瓦(巴黎西部的乡下)的桥》1869年(画面中可以看到卡米勒和他们的儿子)

  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卡米勒与莫奈正式结婚,他们在上帝面前宣誓终身相爱、不离不弃。


《特鲁维尔的沙滩》1870

  1870年,莫奈与卡米勒正式举行了婚礼。他们在特鲁维尔(Trouville)度过了自己的蜜月。蜜月期间,在特鲁维尔的沙滩上,莫奈完成了一系列以卡米勒为描绘对象的人物风景画。


《特鲁维尔沙滩上的卡米勒》1870年


《特鲁维尔沙滩上的卡米勒》1870年


《特鲁维尔沙滩上的卡米勒》1870年


《特鲁维尔沙滩上的卡米勒》1870年

  但是,他们生活的窘态,并没有因为感情的恩爱而改观。莫奈在给作家左拉的信中说:“家中无法生火,妻子又在病中,昨天我跑了一天,也未借到钱。”


《乡野间的铁路》1870年(画面里的妇人和小孩是卡米勒他们的儿子杰·莫奈)

  1871年的秋天,莫奈和妻子在巴黎近郊的阿让特伊(Argenteuil)租下一座带画室的房子,房子紧邻着塞纳河岸边。在阿让特伊,莫奈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幸福、也最具有创造力的一段时光。1872年,由于杜兰·鲁埃的帮助,莫奈的画作得以顺利出售,其家庭生活也因此能够得到保障。这一年的春天,莫奈以自家花园和阿让特伊附近的原野、河堤等为主题,完成了一系列的画作,他的妻子卡米勒和儿子杰·莫奈,成为莫奈绘画中最常出现的主题。此后的几年里(1872-1875年之间),莫奈反反复复,完成了一系列这一题材的作品。


《卡米勒和杰·莫奈在阿让特伊花园》


《卡米勒在沙发上沉思》1870-1871年


《阅读者》1872年


《卡米勒阿让特伊附近散步》1872年


《阿让特伊的塞纳河盆地》1872年(画面中的人物是卡米勒)


《阿让特伊的长廊》1872年(画面右侧的妇人和小孩是卡米勒和儿子)


《阴天里的丁香花树》1872年(花下面坐在草地上的是卡米勒)


《站在窗口的卡米勒》1873年


《艺术家的房子》1873年(画中是卡米勒和莫奈的儿子)


《午餐》1873年


《在花园长椅子上的卡米勒》1873年


《阿让特伊附近》1873年(画面中的妇人和小孩依然是卡米勒和他们的儿子)


《卡米勒在花园与杰·莫奈和他的保姆》1873年


《一处铁路桥旁的散步》1874年


《正在绣花的卡米勒》1875年


《阿尔让特依花园里的卡米勒》1876年


《草地上的女子》1876年

  也许在卡米勒的心里,能够作为莫奈的模特,便是她一生的心愿。而莫奈也确实用他的画笔,让卡米勒的生命得以永生。莫奈用十年时间画了《红围巾,莫奈夫人画像》,献给他的爱人。他十分珍爱这幅作品,一直将它收藏在身边。画中,带着红围巾的卡米勒,从门外匆匆经过,带着疲倦与怜爱的眼神,瞥进这个所谓的家门内。也许此时莫奈也刚好抬起头,彼此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于是,他被这匆匆一瞥所深深牵引,把刹那变成了永恒。 


《红围巾,莫奈夫人画像》


《捧紫罗兰的卡米勒》1877年

  1877年,卡米勒第二次怀孕,也正是在这次怀孕期间,卡米勒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这一年,莫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巴黎工作,只有很少几幅画在阿尔让特伊完成。在这为数不多的几幅画中,只有一幅画涉及到了卡米勒:《捧紫罗兰的卡米勒》,而不幸的是,这也是莫奈为活着的卡米勒所画的最后一张画。

  1878年3月17日,莫奈的第二个儿子迈克·莫奈出生。在这一年夏天的晚些时候,莫奈举家搬迁到了巴黎附近的维特尼,一个靠近塞纳河的农村小镇。这一年,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莫奈的资助人之一,厄内斯特•奥修德彻底破产了,而且,由于不堪困苦生活的重压,他竟然抛家弃子,一个人完全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莫奈反而从一个受资助人摇身一变,成为奥修德遗孀及其子女们的庇护人。因此,搬到维特尼之后,莫奈与奥修德两家十来口人,共同居住在一栋房子里,而且一住就是3年。


《临终的卡米勒》1879年

  卡米勒陪伴莫奈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却未能分享到他的成功和名望。1879年的9月5日,身患肺结核的卡米勒,在操劳和贫困中,过早地离世,年仅32岁。在爱妻弥留之际,莫奈忍着巨大的悲伤,为她画了《临终的卡米勒》。他后来回忆说:“在卡米勒的病床前,我十分本能地对那已无表情的年轻面孔仔细端详,寻找死神带来的色彩,观察颜色的分布和层次的变化,于是,萌生出一个念头,要为这即将离开我的爱人画最后一幅肖像。”

  莫奈作为举世闻名的画家,一生中却只为他最爱的卡米勒画过肖像画。相对于那些频繁换模特的画家,莫奈显得很独特。在莫奈心中,卡米勒不但是个模特,也是他的终生爱人,是他心中永恒的美神和缪斯。卡米勒是无法替代的,因为没有卡米勒,就没有莫奈的成功,甚至也许这位天才早就夭折了。而莫奈作为回报,除了他诚挚不变的爱情,就是让卡米勒的生命得以永恒,在他永恒的艺术中。


《卡米勒与一只小狗》


卡米勒

  当卡米勒死时,莫奈尚未不惑之年,但直到年过花甲,才又与赞助商的前妻艾丽丝结婚。虽然莫奈和艾丽丝生活的时间,比卡米勒还长,但莫奈从没有为她画过肖像画。在莫奈的后期作品中,也曾出现过艾丽丝和女儿们的身影,但在这些作品中,人物的脸部十分模糊,似乎给人感觉,那飘动的仍然是卡米勒的身影。

  莫奈晚年时,画了很多睡莲的组画,充满着和谐、庄严而宁静,流露出一种缥缈虚幻的意境;而其中的睡莲,更是凄艳绝伦、盖世无双,就象梦中的睡美人一样。有人说,那就是他的终生爱人卡米勒的化身,寄托了对卡米勒深深的思念。

  有句话说,年轻时,能够在陪伴男人奋斗的女人最伟大,年老时,能够陪伴在糟糠之妻身边男人最值得人敬重。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