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新表现主义绘画

2014-07-07 16:38:58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起源

  在现代美术上,表现主义是一个重要的艺术思潮和流派。它兴起于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并活跃于德国,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所谓的表现主义,主要指的是一场流行于德国的现代艺术运动。在探讨德国表现主义的直接来源时,一般有两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一是德国19世纪的艺术和理论。另一方面是法国的前卫艺术。一种新的意识引进,使德国的同代人觉醒。先后出现了“桥社”、“青骑士”等艺术集团,标志着德国表现主义画派的初步形成。1905年,艺术家团体桥社在德累斯成立。“桥社”绘画的艺术特征是摒弃古典艺术的规则,反传统学院派的谨慎写实。将个人的主观感受转化为绘画的内容。1911年“青骑士派”在慕尼黑成立了,无论是桥社还是青骑士派都毫不犹豫的引进了法国和俄国的前卫艺术,因而促成了德国艺术近代化的显著进展,此外,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不仅接受了野兽派、立体主义及蒙克等表现性绘画的影响,还借鉴了德国以往的艺术和非洲、印度等地区的艺术。在他们的表现主义作品中,把残酷的历史展示于人又直面现实,追求直接感觉的自由发挥。

  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构成历史环境的产儿,它在理论上接受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美学风格,竭力主张还绘画以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内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语言。他们的作品主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情境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有的作品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有的作品则嘲笑自己的无能。

  新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它采用了色面绘画的色面层次组织,也采用了最少派艺术的直接表现法和波普艺术的形象。他们的作品没有限定的题材内容,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强调感情的率直﹑天真。他们的作品起到了恢复德国艺术影响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德国的文化精神。德国人认为,德国文化的独特使命就是发掘原始的、精神性的图像的意义,新表现主义的探索正是这一意义的体现。新表现主义绘画体现了德国绘画和文化的伟大历史传统,是真正具有德国性的艺术形式。

  共同特点

  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虽然各具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自觉地将自己的艺术创造与德意志观念紧密相连。他们抓住德国的创伤,试图探索德意志文化的根基。

  早在60年代,尽管还鲜为人知,但德国的表现主义已经开始复兴,或可以说新表现主义开始萌芽。东德的维尔纳·蒂布克和维利·西特的作品已开此先河,他们的作品混合了毕加索、古图索和德国第二表现主义的特征,尽管内容粗俗,但却是强有力的政治宣传和交流的媒介。同时,出生地在东德却因“政治不成熟”被子驱逐的巴泽利兹,在西德也开始以他的个人画展向人们展现这种新的艺术风格。它们奠定了德国新表现主义思想上的基础,这就是不可能保持脱离政治的态度,而是或多或少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对民族命运和政治风云的反映,这对80年代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产生了影响。[NextPage]

    新表现主义的绘画的代表人物


《爱丽丝梦游仙境》

  马库斯·吕佩尔兹(1941-)是德国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七岁时随父母迁居西德。在西德,他从1961年先后在克莱菲尔德和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学院学习。21岁的吕佩茨到了西柏林并开始了他所谓的“颂赞绘画”。1964年,他与他的艺术家同事在柏林共同创办了一间画廊。同时,他继续展现他的“颂赞绘画”,这种绘画对他来说,就是意味着结构形式与颂赞表现的合一。70年代中期“颂赞绘画”被其他结构形式,如“巴比伦-建筑”或是“斯提尔(风格)-绘画”所取代。画家总是使用不同的技巧进行创作。从1981年始他开始从事雕塑,1995年他的雕塑艺术达到高峰。自1974年吕佩尔茨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并从1986年以来一直是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教授。他创作的精品系列绘画是90年代的“没有妇女的男人-帕西法尔”。吕佩尔兹获得过众多奖项和赞誉,其中包括德国艺术协会的克林特奖,现生活工作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和卡尔斯鲁乐两地。


《极度抑郁》

  安塞尔姆·基弗(1945—)被公认为德国当代最重要的美术家,作品中出现了更浓厚而微妙的政治内容。70年代他就创作了一系列神化战时德国冒险行为的作品,既含讽刺,又有歌颂。80年代基弗反复表现的主题是对大屠杀的记忆。相比之下,战后出生的费廷的作品政治内容较少,人们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的是一个画家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他存在的社会,既便如此,他也一直抗议柏林墙的存在。对于新表现主义画家来说,艺术不是用来装饰的手段,而是经过周密思考的宣言。这也决定了在表现手法上他们必须要打破传统,选择最适合表现自己内容题材的物质材料来突出主题,如基弗就常用稻草、铅等材料,从内容到表现手法上都突出和表现个性,展示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是近几年来,这种过于激进的趋势有所减缓。


《三名士兵》

  A.R.彭克(1939—),曾用名RalfWinkler,在东德接受艺术教育,后来到了西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彭克参与创造了德国新表现主义美术潮流。在原来表现主义的基础上,他参照了未来主义﹑形而上画派的表现语言,吸收了50年代以来一些流派的手法,使现代艺术具有新的反叛精神。A.R.彭克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对原始艺术的热爱,重新在自己的画中复苏了表意符号、象形符号和书法,让人回想起洞穴文化,古埃及、玛雅和非洲的艺术。他相信原始人的精神同现代人是类似的,而原始图像对二者而言同样可懂。此外,彭克认为这一主题物传达了冷战时代的恐怖与隔离的心理经验,特别是德国一分为二之后的情况。所以,他的作品是其新表现主义同伴们所共有的危机心态的典型代表。


《木星第三卫星》

  乔治·巴塞利兹(1938—),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代表性人物之一。1958年,20岁时穿越柏林墙从东德到了西德。1964年,他开始画笨拙粗鲁的农民、牧人和猎人。1965年,他发展出一种颇具表现性的人物画风格,将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在被焚毁的德国土地和风景上重现出来。他对绘画的纯粹图像因素感兴趣,有意忽视叙事性和象征性。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巴塞利兹尝试用一种“形象倒置”的方法创作绘画。在这样的画作中,上下倒置的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力颠倒,强烈的色彩和宽大而粗犷的笔触渲染出独特的画面形象。


《镜子里的女人》

  西格玛·波尔克(1941—2010)是一位画家、摄影师及版画家,是上世纪60年代“资本现实主义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性艺术家之一,在德国享有盛誉。1953年搬家至德国维利希,同时给一名玻璃画家当学徒。波尔克后来到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求学,并创作出他的第一件资本现实主义作品,其作品针对于社会写实主义和波普艺术有着反讽的意味,在1963年的一次展览中,波尔克组织格哈德·里希特和康拉德·菲舍尔对德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进行了直观的评论,这些早期作品已经呈现了波尔克标志性的幽默与讽刺。这些作品包含日常生活场景及批量化生产的对象,也很符合他在墙纸或织物上使用胶印技术进行绘画。

  (实习编辑:邢瑞)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