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se cinema》
巴西艺术家蒙斯·卢卡斯(1956—)一直致力于探索图像的可能性,通过切割、拼贴等方式创作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系列作品。在他最新的《quase cinema》系列作品中,摄影图片逐帧弯曲排列,制造了一种连续不断的类似于电影般的动态效果,他将拍摄的同组多张人像作品层层叠加并采取了镂空处理,使得照片呈现出独特的破碎感,该组系列作品中最多采用了13层图片镂空,其独特的艺术创意将艺术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
德国艺术家博伊斯(1921—1986),博伊斯出生于德国克雷费德。他从小对自然科学具有浓厚兴趣,不仅乐于搜集植物标本,还自办家庭动物园。中学毕业后,博伊斯经历战争,战争中他数次濒临死亡威胁,他曾遭遇被敌机击落,在深雪中失去知觉,有着依仗鞑靼人的毛毡和动物油脂治愈伤口的传奇经历。战后,博伊斯由于被雕塑家勒姆布鲁克“用雕塑指代内心世界”为灵感的雕塑作品所吸引,而正式投奔艺术,在国立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雕塑。博伊斯从“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宣言开始,到“扩展艺术概念”直至“社会雕塑”理论的完善,缔造出卓尔不群的艺术景观。
《Lucio Fontana Concetto Spaziale Attese》
阿根廷著名艺术家卢西欧·丰塔纳(1899—1968),生于阿根廷父亲是意大利人,活跃于欧洲与南美两处,空间主义与贫穷艺术的代表艺术家之一。最著名的艺术贡献在于其一系列“割破的”画布作品,他是空间主义的创始人。1949—1950年间,Fontana开始在创作中刺穿其画布,这一刀打破了观赏者视线所能看到的画面,通过画布本身,通往其后的空间,打破绘画与雕塑的界线,创造了无限的一维空间。
《Self Portrait the Day of My First Communion》
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波特罗(1965—),一贯以肥胖造型的绘画和雕塑著称。他作品中的“胖子”则往往被理解成为对贵族和中产阶级的反对、讥讽。无论男女,每张面孔的表情、长相几乎同出一辙,体型也都是肥肥胖胖。然而,各个主题都不同,颇具有卡通诙谐的味道,在他的画中,就连哥伦比亚总统、基督、圣母也难逃肥胖的命运。[NextPage]
《城市肌理》
法国艺术家JR(1983—),JR是一个游走于艺术创作与行动主义的摄影家。对他而言,街头是一个巨大的艺术画廊,而城市则是他展览的大舞台。从巴黎到洛杉矶,途径蒙费梅伊—克利希地区以及耶路撒冷,JR在许多街头艺术被禁止的地区和国家都张贴了他的巨幅照片。JR创造了“全民艺术”。他将艺术带去了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巴黎的贫民窟,中东的隔离墙,非洲的断桥,巴西的棚户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往往会认为包括艺术在内的许多事物没有存在的必要。但JR通过张贴巨幅照片,让中年妇女变成了模特,让喜欢涂鸦的孩子变成了街头艺术家。在这样的艺术场景中并不存在区分演员和观众所谓的舞台。展出之后,这些照片又被运往伦敦,纽约,柏林和阿姆斯特丹带给其他地区人们与众不同的体验。JR始终保持匿名并从不解释他的作品,为的只是将空间留给过路人与画像主体的相遇,期待每个人不同的理解和阐释。
《球形》
哥斯达黎加艺术家豪尔赫·希梅内斯·马丁内斯(1954—),1954年出生于埃雷蒂亚,之后在意大利卡拉拉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后加入弗洛伦莎大学建筑学院。他的作品主要强调两个方面:形状和材料的研究及圆圈和球体的象征意义的作用。他的许多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对博鲁卡文化所遗留下来的石球的观察。博鲁卡文化是位于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的前哥伦比亚文明。对豪尔赫·希梅内斯·马丁内斯来说,球体把矛盾体结合到一起,它是光明的桥梁,连接着过往和当下;它使哥斯达黎加成为一个和平、团结的国家。
《大黄兔》
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1977—),2000年毕业于荷兰坎彭的基督教美术学院,随后在德国的柏林—魏森塞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以后以荷兰鹿特丹为基地,开始从事在公共空间创作巨大造型物的艺术项目设计鬼才。霍夫曼的知名度排名相当高,他的作品为人们广泛认知,材料的大众化阻挡不了其作品的宏伟。他的作品使用特定的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对死亡的面具》
比利时著名艺术家詹姆斯·恩索尔(1860—1949)比利时画家和图形艺术家。他的作品影响了许多后来发展表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画家。诸如《阴谋(面具)》、《面对死亡的面具》,及《面具恋人的惊愕》之类的作品充满了色彩强烈、诡异怪诞的面具人物。《1889年基督进入布鲁塞尔》是他最著名的画作。他的早期作品是传统的海景画、风景画和静物画。19世纪80年代,他开始创作他赖以成名的原创性绘画。恩索尔还制作了许多蚀刻、雕刻和石版画。在艺术中,他则留下了无穷尽的充满嘲讽性的遗产。
(实习编辑:邢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