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科幻小说一般,只要我们拿着一部手机,开通了微信,就什么都不用带,在哪都能消费……
这样的情景还只能是幻象。现实中的微信5.0,支付功能概括起来就是充话费、买道具、购表情、网购付款、个人转账、生活缴费外加信用卡付款。传说中的摇一摇,毫无踪影。
而所有这些支付功能,全部分散在微信里的各类公众账号及游戏中心里。从招商银行、联通、微团购到财付通和支付宝。是的,你没看错,是支付宝。在支付宝公共账号,你可以向微信好友收钱,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以及付水电煤气费用,功能比腾讯的财付通公共账号里买彩票Q币和充话费还要多。
遗憾的是,微支付根本没有带来,任何能够让你情不自禁喊出“哇”的惊艳创新。
微支付并不友好。要使用微支付,必须先得完成一笔交易,要完成一笔交易,又得先关注一个开通支付的公共账号,随后触发购买行为,接着按提示绑定银行卡,然后设定密码,交易完成才算开通。
按微支付现有功能,我们只需下载一个支付宝钱包或者QQ财付通,绝大部分都能实现。要知道,支付宝公共账号里的服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微支付,它只是支付宝将自个管理后台接入微信,当你选择了某项功能后,后续的所有操作都是在支付宝上进行的。
同理,招商银行的支付也是如此。而微信的微支付,是由腾讯财付通提供技术支持,当你绑定了个人银行卡账户之后,通过财付通后台完成金钱转移的过程。
假如抛开支付宝与招商银行之类,微信的支付领域就更窄了,同微信好友收钱都不可能。再简单点说,微信能够实现的支付,仅仅是将互联网上最容易操作的虚拟商品购买,以及生活费用缴付搬到了微信上。连最熟悉的网购也尚未出现,从腾讯自家的易迅、到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和苏宁易购等著名B2C网站的公共账号,都没有付费购买的选项。
除了“扫封面”——通过扫书本、CD和电影海报等,直接跳转至亚马逊或者当当网的页面上,进行支付购买,但这也不是通过微支付来付款,而是两家网站后台提供的付款方式支付。
因此,微信的微支付,尽管顶着“移动支付”的光环,但实际上它的用处,目前还不如一个第三方支付的App应用。
终级问题就出在微信的设计逻辑。张小龙说过,微信是一个沟通与联系的“I/O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所有的人、物、事件都是对象,所有的行为都被理解为对象与消息之间的通信。
就算微支付也是如此,除了微信的表情商店和微信中心,你必须关注不同支付功能的公共账号,才能完整体验微信支付的全部。也就是说所谓微支付,并非一个标准服务,它存在于各个公共账号中,是公共账号与你对话时的一个选项,比如微团购,你得先发出“找美食”的信息,然后这个订阅号反馈一个优惠信息及更多团购给你,最后你再挑选并付款。
然而,不同的对话,就需要开发不同的页面功能,以及不同的支付功能。
如此带来的问题是,当三百六十行都想在微信上开通支付服务,使得学校在微信收学费,出租车付车费,媒体收订阅费,医院挂号收费乃至外卖点餐等等,每一个行业就是单独一个支付页面,需要设计不同“对话选项”来产生支付行为。
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由于支付不是腾讯的开放接口,同时也没有一个标准接口,那么什么行业可以开通微支付呢?什么样的公共账号有资格开通微支付呢?
微团购是自家高朋网来运营的,假如其他美团网糯米网等大型团购网站申请开通支付,腾讯答应吗?就算开放,接口功能的丰富程度与微团购一致吗?
而正是由于需要腾讯单独开放,甚至为一个行业的特殊需求,重新制定接口的功能,才能满足这个行业的支付需要,所以就算开放,也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开发。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也只有大型客户,如招商银行之类,能享受到腾讯的优待,也拥有资金与技术开发,这也是微信支付的应用场景稀少的原因。
说到底,微信不是为了商业而生,其骨子里仍是一个社交沟通平台,从微支付的隐蔽,就能看出,支付不过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工具,是为巩固腾讯帝国地位,令微信看上去更强大而必须做的产品。
因此,热闹的微支付,看起来诱人,用起来是鸡肋,未来也难以担当重任。
(编辑:陈家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