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65年来中国货币首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以及后续的进出大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7月19日傍晚宣布,决定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国务院批准,从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是中国至今60多年来、人民币从来没有做过的动作。“利率市场化”主要包含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对众外国货币与人民币兑换的汇率;另一是更大分量的国内人民币的贷款、存款利率放开管制。在中国讲“利率市场化”,真是说易行难,囿于中国有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之“结”,中国货币的转轨至今难以到位、实现,堪比上九天揽月更难,触一发而牵动全局,甚至无法与国际货币接轨并行,这次人民币放开管制为疏通国内清除贷款障碍(存款还有待清障), “利率市场化”、“货币自由兑换”等开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继续之风。但这次“放开管制”贷款只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脚步又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
迈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关键的第一步;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中国存款利率改革还需要紧锣密鼓的有序推进。
目前:中国银行业贷款基准利率为6%,存款基准利率3%。
(1)、
是次央行规定,7月20日起全面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这样才是与所市场经济地位国家所有商业银行走上了一条同步之路,但仅贷款自主只是单项的“出”,还有存款的“进”有待解决,那样才能形成“进、出”的良性平衡机制,任何货币都要保障“进”与“出”的环境机制,否则就一定会乱套。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都未敢撬动利率这一难题的关键点,这意味着,一直酝酿已久的利率市场化大幕拉开,接着下一步就是存款利率限制等问题在等待解决,相信不会间隔时间太长。从金融货币的环境学上来讲,没有平衡的“进、出”通道是有麻烦的,且持续时间越久堆积的问题就更大,中国人民币利率的“进”和“出”的环境通道还亟待建立,但存款利率、诸国外汇汇率将更加复杂、短时间内依然难以走上“自由兑换”(这是“市场经济地位国”的规则要求)之路。
中国央行货币利率的“7·20”(20日0时开始,为完全放开管制第一天的时间节点)汇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6月20前后发生的“影子银行”危机事件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央行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开启了利率市场化的第一顺序的大幕。
很显然:中国央行这次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划时代举措,让不同国家在中国国内的商业银行、来中国的商业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服务的空间更大,也给国内外金融机构第一次名正言顺的提供了一个更公平竞争环境,致在中国国内的各国商业银行开始了真正意义在中国展开经营性竞争的开始。
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是利率市场化迈出的第一步,这与商业银行业的规模、成本、经营、品种等有机的链接了起来,更有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有可能决定未来商业银行业成长的退出或扩张机制频频过招。从目前来看,短期内不会对中国至关重要的股票资本市场、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任何冲击和影响。但能够成熟后的中国“利率市场化”,一定会让中国的房地产、股票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并不至于让中国房地产涨了十数年、至今还在发力向上……
值得分析研究的是,是次央行负责人在“7·20”出笼后当晚也表示,此项改革是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没错,这是中国货币“利率市场化”囿“人治”60多年开始走向“市场自由”的重要标向。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有中长期人民币向众多国际货币“汇率转换依据市场汇率确定” “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度”等目标迈进。
“6·20”演绎了中国第一次“钱荒”,为中国银行业进行了初次的“金融危机”演练,但意义超凡,因为中国64年至今从来没有遭遇过实质的“金融危机”。到2013年6月底,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105.45万亿元的历史之最;国家统计局7月18日发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数据显示,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63个,这是连续十数年的中国房市上涨……;中国股市依然是连续近15年死灰不燃,沪股综指依然是在最低线垂死挣扎,19日沪股综合指数又到1992.65上下,怎样让中国股市看到希望,这是中国所有人的出发点,更是中国梦的希望;中国经济增长已过10%、8%的历史时期,开始向7、6、5……渐次落下,但中国经济需要上质量、精细化、提高标准的上一个新层次。
(2)、
僵硬、不可动摇的利率制度,成了“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蔓延、存活的现实温床。将高利率金融产品(理财产品)筹措的资金贷给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框架不断扩大。虽然当局限制银行向房地产融资,但不经由银行的资金仍会流向地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从而滋生泡沫滋生的温床。此次中国利率改革并未改变存款利率的上限,也不会取消存款、租赁的基准利率。不少观点认为此举抑制“影子银行”效果十分有限,但国内外一致普遍认为:这是转轨制国家“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且这一步逼进中国要尽快建立与“出”并齐的“出”口通道,与国际其它货币融通的正常汇率转换市场机制。
而货币利率、汇率与国际接轨,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绕不开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央行“7·20”表示,为迎击中国经济升级版、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求商业银行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因此,此次改革未对现行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作出调整,其利率下限仍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不变,但房地产保持基准利率0.7倍不变,能维持多久,什么时候变、这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中国国务院批准央行实施“7·20”取消贷款利率限制的同时,不再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设立上限。央行认为,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农村信用社实际贷款利率已极少触及上限,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后,涉农贷款利率不会大幅提高,这可能不是央行就可以说话算数的,因为这关系到有多少人民币可以投放到涉农资金,这是中国货币当局需要及时把握的,农村依然是中国的超过半壁江山。此次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短期内还难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从中国金融大环境来看,贷款利率管制放开之后,存款利率的放开也是早晚的事情。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收益,银行会不得不更多地把放贷目标,从国有大型企业转向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长期来看对实体经济从源头得到货币的实际支持、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利率市场化”被认为是中国放开资本管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在开放程度较高的金融市场,官方设置的固定利率如果和国际利率差距太大,就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因为储户会跨境寻求更高回报,贷款就会寻求更低的率。但中国政府一直、长达60多年不愿放开利率管制,原因是担心此举会迫使国内银行高息揽储,进而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这也致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迅速崛起、超级庞大,但这种弊端是银行业丰满了,老百姓得到银行业的好处却一直鲜见。
央行表示,此次改革没有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主要考虑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更为深远,所要求的条件也相对更高。就下一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至关重要的结果还是要“利率市场化,货币自由兑换”(是美欧判定“市场经济地位国”标准,分别见“美国市场经济地位判定标准”之第1、“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度”以及“欧盟市场经济地位判定标准”之第5、“汇率转换依据市场汇率确定”)。
(3)、
就在中国央行“7·20”举措出笼的同时,在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18日的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周三出席了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听证会,并就货币政策以及美国经济状况发表了证词。关于中国的汇率问题,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作证说:“中国一直管理着自己的汇率,很多年以来都是在低于真实水平的,以便增加其出口(是全球唯一最大的出口外汇赢利国)。这也是经济学家所说的一个零和博弈,基本上,当中国从中受益时,我们大多数国家就会受损”。他用“零和博弈”理论来说明中国是出口增加是全球最大的受益者,而美国则是利益受损者。相反,对采用宽松货币策略、推行“安倍经济学”的日本,却予以褒奖,他认为日本没有操纵汇率,而是以强势的国内货币政策措施,达到打破长达15年日本国通货紧缩局面而结了成功之果,为“安倍经济学”加以辩护。中国央行“7·20”取消贷款利率管制,为美国指责中国利率、汇率等提供了转轨制国家在不断进步、日益改革的大势所趋。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得了便宜还卖乖。对美国来说,所谓的汇率问题让中国受益、让美国受损,完全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偏面之词、偏执之举。中国在汇率市场没有完全放开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汇率进行必要的干预与调控,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更重要的,中国在鼓励出口、扩大出口过程中,受益最多的,并不是中国的企业和居民,而是美国等进口中国产品的国家。
长期以来,中国的利率管制导致存贷利差人为被扩大,这种局面不仅让银行获利丰厚,中国银行业一举成为2012、2013全球利益最丰厚,且占了球安银行业的近1/3(见英国《银行家》杂志,2012、2013年全球银行业排行榜)的也让作为传统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获得了超级大廉价信贷。但由于利率管制导致居民的储蓄收益极低,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向消费拉动型转变的努力也受到牵制。有学者分析认为,这也是中国消费水平落后于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存贷利差,没有形成根源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
进入7月下旬,中国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价格形势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稍纵即逝的有利契机。特别是上海自贸区上路后,中国金融“试验田”先遣作用正在显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已成为企业债券、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的重要基准,且货币政策向金融市场各类产品传导的渠道也已较为畅通。
还有观点认为:中国此次决定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有从事国际金融研究学者则认为:囿于中国“人治”根源所致,中国以低于基准利率的利息来融资几乎在目前还难以实现、甚至少又至很少,中国资源垄断企业常常享受“嗟来之食”,而这次实际影响将很有限,但对转轨制中国要走的路还很多、很多,不过是才迈出了银行业利率“出”的第一步。
——看65年来中国货币首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以及后续的进出大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7月19日傍晚宣布,决定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国务院批准,从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是中国至今60多年来、人民币从来没有做过的动作。“利率市场化”主要包含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对众外国货币与人民币兑换的汇率;另一是更大分量的国内人民币的贷款、存款利率放开管制。在中国讲“利率市场化”,真是说易行难,囿于中国有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之“结”,中国货币的转轨至今难以到位、实现,堪比上九天揽月更难,触一发而牵动全局,甚至无法与国际货币接轨并行,这次人民币放开管制为疏通国内清除贷款障碍(存款还有待清障), “利率市场化”、“货币自由兑换”等开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继续之风。但这次“放开管制”贷款只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脚步又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
迈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关键的第一步;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中国存款利率改革还需要紧锣密鼓的有序推进。
目前:中国银行业贷款基准利率为6%,存款基准利率3%。
(1)、
是次央行规定,7月20日起全面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这样才是与所市场经济地位国家所有商业银行走上了一条同步之路,但仅贷款自主只是单项的“出”,还有存款的“进”有待解决,那样才能形成“进、出”的良性平衡机制,任何货币都要保障“进”与“出”的环境机制,否则就一定会乱套。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都未敢撬动利率这一难题的关键点,这意味着,一直酝酿已久的利率市场化大幕拉开,接着下一步就是存款利率限制等问题在等待解决,相信不会间隔时间太长。从金融货币的环境学上来讲,没有平衡的“进、出”通道是有麻烦的,且持续时间越久堆积的问题就更大,中国人民币利率的“进”和“出”的环境通道还亟待建立,但存款利率、诸国外汇汇率将更加复杂、短时间内依然难以走上“自由兑换”(这是“市场经济地位国”的规则要求)之路。
中国央行货币利率的“7·20”(20日0时开始,为完全放开管制第一天的时间节点)汇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6月20前后发生的“影子银行”危机事件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央行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开启了利率市场化的第一顺序的大幕。
很显然:中国央行这次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划时代举措,让不同国家在中国国内的商业银行、来中国的商业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服务的空间更大,也给国内外金融机构第一次名正言顺的提供了一个更公平竞争环境,致在中国国内的各国商业银行开始了真正意义在中国展开经营性竞争的开始。
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是利率市场化迈出的第一步,这与商业银行业的规模、成本、经营、品种等有机的链接了起来,更有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有可能决定未来商业银行业成长的退出或扩张机制频频过招。从目前来看,短期内不会对中国至关重要的股票资本市场、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任何冲击和影响。但能够成熟后的中国“利率市场化”,一定会让中国的房地产、股票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并不至于让中国房地产涨了十数年、至今还在发力向上……
值得分析研究的是,是次央行负责人在“7·20”出笼后当晚也表示,此项改革是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没错,这是中国货币“利率市场化”囿“人治”60多年开始走向“市场自由”的重要标向。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有中长期人民币向众多国际货币“汇率转换依据市场汇率确定” “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度”等目标迈进。
“6·20”演绎了中国第一次“钱荒”,为中国银行业进行了初次的“金融危机”演练,但意义超凡,因为中国64年至今从来没有遭遇过实质的“金融危机”。到2013年6月底,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105.45万亿元的历史之最;国家统计局7月18日发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数据显示,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63个,这是连续十数年的中国房市上涨……;中国股市依然是连续近15年死灰不燃,沪股综指依然是在最低线垂死挣扎,19日沪股综合指数又到1992.65上下,怎样让中国股市看到希望,这是中国所有人的出发点,更是中国梦的希望;中国经济增长已过10%、8%的历史时期,开始向7、6、5……渐次落下,但中国经济需要上质量、精细化、提高标准的上一个新层次。
(2)、
僵硬、不可动摇的利率制度,成了“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蔓延、存活的现实温床。将高利率金融产品(理财产品)筹措的资金贷给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框架不断扩大。虽然当局限制银行向房地产融资,但不经由银行的资金仍会流向地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从而滋生泡沫滋生的温床。此次中国利率改革并未改变存款利率的上限,也不会取消存款、租赁的基准利率。不少观点认为此举抑制“影子银行”效果十分有限,但国内外一致普遍认为:这是转轨制国家“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且这一步逼进中国要尽快建立与“出”并齐的“出”口通道,与国际其它货币融通的正常汇率转换市场机制。
而货币利率、汇率与国际接轨,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绕不开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央行“7·20”表示,为迎击中国经济升级版、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求商业银行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因此,此次改革未对现行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作出调整,其利率下限仍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不变,但房地产保持基准利率0.7倍不变,能维持多久,什么时候变、这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中国国务院批准央行实施“7·20”取消贷款利率限制的同时,不再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设立上限。央行认为,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农村信用社实际贷款利率已极少触及上限,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后,涉农贷款利率不会大幅提高,这可能不是央行就可以说话算数的,因为这关系到有多少人民币可以投放到涉农资金,这是中国货币当局需要及时把握的,农村依然是中国的超过半壁江山。此次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短期内还难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从中国金融大环境来看,贷款利率管制放开之后,存款利率的放开也是早晚的事情。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收益,银行会不得不更多地把放贷目标,从国有大型企业转向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长期来看对实体经济从源头得到货币的实际支持、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利率市场化”被认为是中国放开资本管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在开放程度较高的金融市场,官方设置的固定利率如果和国际利率差距太大,就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因为储户会跨境寻求更高回报,贷款就会寻求更低的率。但中国政府一直、长达60多年不愿放开利率管制,原因是担心此举会迫使国内银行高息揽储,进而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这也致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迅速崛起、超级庞大,但这种弊端是银行业丰满了,老百姓得到银行业的好处却一直鲜见。
央行表示,此次改革没有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主要考虑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更为深远,所要求的条件也相对更高。就下一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至关重要的结果还是要“利率市场化,货币自由兑换”(是美欧判定“市场经济地位国”标准,分别见“美国市场经济地位判定标准”之第1、“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度”以及“欧盟市场经济地位判定标准”之第5、“汇率转换依据市场汇率确定”)。
(3)、
就在中国央行“7·20”举措出笼的同时,在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18日的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周三出席了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听证会,并就货币政策以及美国经济状况发表了证词。关于中国的汇率问题,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作证说:“中国一直管理着自己的汇率,很多年以来都是在低于真实水平的,以便增加其出口(是全球唯一最大的出口外汇赢利国)。这也是经济学家所说的一个零和博弈,基本上,当中国从中受益时,我们大多数国家就会受损”。他用“零和博弈”理论来说明中国是出口增加是全球最大的受益者,而美国则是利益受损者。相反,对采用宽松货币策略、推行“安倍经济学”的日本,却予以褒奖,他认为日本没有操纵汇率,而是以强势的国内货币政策措施,达到打破长达15年日本国通货紧缩局面而结了成功之果,为“安倍经济学”加以辩护。中国央行“7·20”取消贷款利率管制,为美国指责中国利率、汇率等提供了转轨制国家在不断进步、日益改革的大势所趋。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得了便宜还卖乖。对美国来说,所谓的汇率问题让中国受益、让美国受损,完全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偏面之词、偏执之举。中国在汇率市场没有完全放开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汇率进行必要的干预与调控,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更重要的,中国在鼓励出口、扩大出口过程中,受益最多的,并不是中国的企业和居民,而是美国等进口中国产品的国家。
长期以来,中国的利率管制导致存贷利差人为被扩大,这种局面不仅让银行获利丰厚,中国银行业一举成为2012、2013全球利益最丰厚,且占了球安银行业的近1/3(见英国《银行家》杂志,2012、2013年全球银行业排行榜)的也让作为传统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获得了超级大廉价信贷。但由于利率管制导致居民的储蓄收益极低,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向消费拉动型转变的努力也受到牵制。有学者分析认为,这也是中国消费水平落后于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存贷利差,没有形成根源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
进入7月下旬,中国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价格形势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稍纵即逝的有利契机。特别是上海自贸区上路后,中国金融“试验田”先遣作用正在显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已成为企业债券、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的重要基准,且货币政策向金融市场各类产品传导的渠道也已较为畅通。
还有观点认为:中国此次决定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有从事国际金融研究学者则认为:囿于中国“人治”根源所致,中国以低于基准利率的利息来融资几乎在目前还难以实现、甚至少又至很少,中国资源垄断企业常常享受“嗟来之食”,而这次实际影响将很有限,但对转轨制中国要走的路还很多、很多,不过是才迈出了银行业利率“出”的第一步。
(编辑:陈家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