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请莫讪笑诺贝尔文学奖

2009-10-20 10:38:56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作者:马上飞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与了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这是一位曾经在齐奥塞斯库统治下生活过的罗马尼亚移民。这位女作家在德国只是“小有名气”,许多德国人甚至不知她是谁,或听说她的名字。德国文学圈内专业人士评论,她“首先绝对不是一名畅销书作家”;其次,“她写作的主题——专制社会中的人性,也早就是老掉牙的内容了”。报纸配的新闻标题,眉题是“对于瑞典文学院选择赫塔·米勒”,大标题是“德国文学圈面面相觑”。

  历年诺贝尔奖各个奖项发布的获奖者中,最受争议的就是这个文学奖了。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无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东西方观点不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这就造成凡文学获奖者名字一出来,立刻就会引来纷纷议论:赞许者有之,非议者有之,讪笑者也不少。

  这在当前公众认可的多元化世界和社会里,原是正常的现象。上引新闻报道关于这次德国人对文学奖得主的看法,包括记者的一些用语,应属于介于非议与讪笑之间,而后者的意味居重。如这篇报道最后引德国评论界的话指出的,“即使获奖,赫塔·米勒也无法掩盖自己作品的小众特点——她的头脑,还生活在那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时代,她的文学世界,依然充满了无家可归的迷茫和绝望”。但是,在一个目前正在热烈庆祝柏林墙倒塌二十周年纪念的德国社会里,评价赫塔·米勒的获奖,难道仅有这样一种声音吗?

  其实,中国人最关注最在乎的诺贝尔奖,也就是这个文学奖,以至于形成了一个心情复杂的情结。多年前作家老舍家人出面疾呼,原已确定授予老舍诺贝尔文学奖,却因评审会一个失误错给了别人,致使老舍与诺奖“擦肩而过”。此事言之凿凿,但查无实据,终成笑谈。再过几年,又有多位闻人出面,连续两次大力推荐金庸大侠出任诺奖候选人,并通过媒体大加宣传;有论者认为这恐怕是“中国人想诺贝尔奖想疯了”。也有人说是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的偏见,致使不合他们胃口的中国作家被排除在外。又有索性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没什么了不起,好几个获奖者不就是一些二三流作家么?但也有反对者认为这是酸葡萄心理。

  我看,对诺贝尔文学奖,非议可矣,如说描写“专制社会中的人性是老掉牙的内容”之类;而持讪笑态度,则是最不可取的。美国奥巴马这次获诺贝尔和平奖,连古巴老总统卡斯特罗也致以祝贺,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发了贺电;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10月1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也代表中国政府对此表示了祝贺。他们这种以开阔宽容胸怀表示的语言,为什么不可以同样见之于我们对待诺贝尔文学奖的尊重与评论上呢?

  (编辑:魏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