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鲁迅的文章“过时”了?

2009-09-19 12:36:26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

   

作者:鲁也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鲁迅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一些中学语文教师传来学生中流行的一段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将“怕周树人”即怕鲁迅与“怕文言文”、“怕写作文”并列。据这些教师说,原因是鲁迅的一些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言外之意“过时”了。

  笔者没做过中学教师,未能体验教学的甘苦,更不了解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情况,不敢妄喙。但要说鲁迅文章“晦涩难懂”,要像“怕文言文”、“怕写作文”一样怕鲁迅,因而退避三舍,意谓“过时”,倒有几句话要说。

  作为中国文化新军的伟大旗手,鲁迅生活于上世纪前期,他面对封建余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面对黑暗的旧世界,掷出投枪,发出呐喊,表现出了不堪奴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他的许多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书信、文学理论特别是杂文,迄今犹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正应该引导学生孜孜读诵,加深理解,俾使后辈懂得革命包括新文化革命的磨难与艰辛,并从中领悟做一个真正的人的道理,岂能轻言“过时”,从课本中删去?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倡导“读点经典”,全民响应,影响及全国,从已出版的几本书看,多引古籍,其中如《论语》如《孟子》如《老子》如《史记》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哪篇不是古文?哪句了无“晦涩”?但却振起了我们年轻直辖市的精气神,男女老少盎然诵读,没听说哪个叫喊“晦涩”“难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引《孟子》:“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比起鲁迅说的“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你说哪个更通俗易解?哪个更“晦涩难懂”?老实说,中国古文,博大精深,张扬着中华灿烂文明,承载着中国悠久历史,够得我们学一辈子,这也是连古文字学也从“绝学”成为“显学”的原因。

  教师的职责,传道解惑而已。如果学生“怕文言文”,我们便尽弃文言而通白话、时尚话甚至网络话,则中国文化断矣;学生“怕写作文”,我们便放弃写作而行其他比如游戏之类,则难免出现“父母亲大人等等”类的更多笑话;学生“怕周树人”,我们便跟着喊“晦涩难懂”,从课文中删节鲁迅,则鲁迅的硬骨头精神何继?鲁迅所代表的“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焉存?教师也夫,又传的什么“道”?解了哪门子“惑”?

  已经有人指出:如今“许多教师身边除了‘教学参考书’,最多也就是《读者》这样的‘心灵鸡汤’。为什么学生害怕鲁迅文章,要我看,是很多教师本身就搞不懂鲁迅文章。”这话可能有点难听,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没弄明白的东西,生吞活剥,强行灌输,学生能不“怕”么,要我,也赶快躲远点!柳宗元说:“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人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看来,教鲁迅文章,先要读鲁迅文章,懂鲁迅文章,对于教师,应当不是苛求。

  (实习编辑:魏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