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40年代,法国抽象表现主义巨擘马修(Georges Mathieu)就通过科学与哲学的切入口,找到绘画之路,又以个人卓群的领悟力及渊博的学识,将几何、音乐、文学、书法融合入画,前瞻的捕捉“书法”与“抽象”的链接,强调艺术的“自发性”及其爆发力,不仅为西方抽象主义带来具有超现实主义式的想象空间和行动力,更是战后首位自西方走向东方,将“东方书法性”由形式到意象融会贯通的艺术家,与另一端,自东向西迈进的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及吴冠中等华人艺术巨擎,在全球化语境中相映成辉,构建出一条独具“书法性”的“抒情抽象”之路。
此次秋拍,嘉德香港隆重呈现亚洲拍场尺幅最大之恢宏史诗巨制《向华铎致敬》,领略这位法国国宝级大师的非凡艺术魅力!
Lot 87
乔治·马修(1921-2012)
向华铎致敬
油彩 画布 | 150×500cm| 一九七四年作
Georges Mathieu
Hommage à Watteau
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74
出版
1977年,《朝圣华铎》,巴黎铸币厂,巴黎,第461至463页
2006年,《向马修大师致敬》,爱力根画廊,台北,画册封面及第66至67页
展览
1977年7月6日至10月31日,“朝圣华铎”大展,巴黎铸币博物馆,巴黎
2006年12月16日至30日,“向马修大师致敬”,台北爱力根画廊,台北
来源
原欧洲私人藏家直接购自艺术家本人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附:艺术家开立及亲签之作品证书
估价 ESTIMATE:
HK$ 5,000,000 – 8,000,000
美术史的改写与预言:
照见东西,开抒情抽象之先河
马修早年主修哲学,1942年开始尝试艺术创作的他,在当时与同在巴黎的常玉、赵无极与谢景兰结为好友,心仪东方文化的马修,更在 1957年拜访日本,在东京举办个展外,并与日本具体派成员展开交流,东方书法的文字造型与速度感让他心顷,并影响他在抒情抽象表现创作中对造型符号的转化。
1950 年,画商勒布(Pierre Loeb,右二)与艺术家赵无极(后排左)、达?席尔瓦(Vieira Da Silva)、热尔曼(Jacques Germain,后排右)、和里奥皮勒(Jean-Paul Riopelle,前排右),共同生活、创作于艺术之都巴黎。
其创作在50年代中期臻于成熟,被法国政府视为国宝级艺术家,60年代,时任法国首任文化部长马乐侯(André Malraux)在观其画作后,更欣喜的表示:“终于有个西方的书法家!”。80年代,美国著名评论家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称马修为“欧洲最伟大的画家”,使其成为战后唯一获美国及欧洲主流艺评界共同推崇的艺术家。
1957年,马修在东京户外创作作品《天皇荣耀回东京(Go Da?go's triumphant return to Tokyo)》
马修一生曾举办逾200场展览,四次大型回顾展,全球17个国家、近百家权威美术馆皆收藏其作,包括:纽约现代美术馆、纽约古根汉美术馆、巴黎庞毕度艺术中心、伦敦泰特美术馆、东京现代美术馆等,可见其国际声誉之隆。
法兰西香颂:
发行逾亿之图纹,亚洲拍场尺幅之最
70年代,马修迈入艺术创作的全盛期,绘画风格尤显瑰丽优雅,绽放独有的高贵气质,被视为法国官方代表的艺术家。与此同时,不仅于绘画方面,他在平面美术及建筑设计中亦展露过人才华,诸多著名设计作品均出自这一时期,包括:法国光波电台大楼壁画、法国航空宣传海报等。其中规模最大之创作,莫过于法国造币局委托其设计的10法郎硬币,于1974至1987年间,累积发行逾一亿枚,遍布法国乃至欧洲的各个角落,令其声望攀至巅峰!
艺术家马修手持其设计的纪念币
《向华铎致敬》为完成于同年的史诗级作品,长达 5 米的宏大尺寸,是迄今亮相亚洲拍场的马修最大尺幅之作,气势磅礴尽展其丰沛的创作能量。
《向华铎致敬》作品局部
马修在此采法国国旗的三颜色: 蓝、白、红为主色,创造了一个令人炫目的画境。画面右侧有着书法结体的图示宛如一奔驰的马车,此造型源自他为钱币所设计的图示——具六边形的轮廓代表法国地貌,若光芒绽放的密集黄彩线条共同凝聚向首都巴黎,线条的收缩间令人感受荣光万丈的脉动,凸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与法兰西王朝辉煌的迷恋。
1974年,马修设计的10法郎硬币(右图),正面上方的图案来自法国地图轮廓。同年,他完成《向华铎致敬》(拍品编号87)画作,并将设计于10法郎硬币上的经典图纹入画,寄语对国家及法兰西王朝辉煌过往的敬意。1977年,他将画中图纹再作新绎,设计了由巴黎铸币厂发行的“向华铎致敬”直径81mm的纪念币(左图),在铸币博物馆举办的大型同名展览中,纪念币与画作共同首次亮相公众视野,轰动不已!
《向华铎致敬》(拍品编号87)作品局部
致敬华铎,独醒的自由意志
《向华铎致敬》中的“凸形”构图来自洛可可时期法国代表艺术家华铎(Watteau)经典的“优雅庆典”(Fêtes galantes)画风之标志,中区衔接两侧的“S”形曲线,更是洛可可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绘画特征。画面中央“留白”式的构图,不禁令人联想至华铎名作《意大利喜剧演员》,马修曾发表“自由即留白”的观点,更是与华铎画中身着白衣、向往自由的戏剧演员遥相呼应。
华铎《意大利喜剧演员》,油彩画布,63.8×76.2cm,约1720年作,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向华铎致敬》(拍品编号87)局部
形在意先,独创西方书法
马修视“自我探索”为创作的核心,他将创作时内心潜在的力量诚实的予以投射,真诚涌动的气息孕生出画布中的澎湃璀璨,对于自己特殊的创作方式,他曾解释道:“艺术家的使命难道不就是创作,而非复制吗?速度和即兴,让我们得以将绘画中那些创意不拘的形式,联想成既自由又直接的音乐体现…象是爵士乐、或是飞舞的东方书法。”此正体现了艺术家“形在意先”之理论,与中国书法“意在笔先”之精韵殊途同归。
上:陈容《五龙图卷之一》,宋,墨、淡彩纸本,45.2×299.5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画境与马修的《向华铎致敬》(拍品编号87)展现有趣的对照。 下:《向华铎致敬》作品局部
画面中成团而行的洋红曲笔,在穿越苍穹中蜕变成优雅轻盈的紫色弧线,体现了马修灵巧的手法及成竹在胸,如怀素狂草般的书法线条,自马修跳跃的身姿下向中央聚拢,行速如神龙、聚首天地正气中,气势堪比陈容之《五龙图卷》,色彩犹如曹唐之诗“赤龙听步彩云飞”,再现昔日君主体制的荣光,亦呼应艺术家此时登临天下之事业巅峰!
中国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10月7日 下午2时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展览厅5BC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