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艺术遥相呼应。自唐宋以来,两国僧侣艺客往来游历,代不绝贤。在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之下,中日两国不仅有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交锋和往来,在文化与艺术上也有着诸多的交集。在美术方面,中国的许多艺术家曾经留学或游学于日本,而日本的学者和有识之士也曾经对中国艺术做了深入的研究,可以说这种艺术和学术上的研究和交流增进了两国文化界、美术界的相互了解,成为促进同时期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
上世纪20-30年代,海外对齐白石作品的追购、收藏与研究现象是中国画在国际上占有地位、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结点。在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齐白石的艺术大放异彩,也正是通过日本画坛,其国际声誉大增,进而影响到国人对其作品的多爱与追捧,故老人的画作在日本存量较大。这一方面显示出白石老人艺术魅力之强劲,艺术成就之高远,后人几无超越,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日本当是海外民间保有齐白石作品数量较大,或许当是最大处,同时也是海外研究齐白石艺术较为深入的国度之一。
上海匡时春拍 中国书画专场
齐白石 《好风相送》
纸本立轴 1932年作
备 注:著名日本汉学家服部宇之吉上款。
151×42cm
RMB: 4,000,000-6,000,000
从日本曾保有的齐白石作品创作时期、艺术风格上看,结合老人生平,可知其作品流往日本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22年中日绘画联合展览第二回于东京举行,白石作品大放异彩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老人闭门谢客,建国后虽亦有流出,数量上当不及前。齐白石作品大量售往日本这十几年的时间恰好是老人衰年变法时期,所以日本曾保有的齐白石作品以老人变法时期的作品数量最多,从艺术成就上论,格调也是较高的。
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服部宇之吉与其相关著作
此幅作品中的上款人“服部先生”,为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服部宇之吉。甲午大胜中国之后,日本方面一直害怕激起中国强烈的反日情绪,对日本今后在中国的扩张不利。因此不少人主张和中国打着“同文同种”、“支那保全” 的口号改善关系,中国和日本军事、教育、司法、警务等诸方面开展了全面合作,以致有的研究者把这十年视为中日关系史上的“黄金十年”。在这一背景下,服部宇之吉作为中国哲学的科目的重要学者,以“半官半学”的条件执教北京京师大学堂七年之久。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齐白石山水画创作的黄金时期。齐氏此时的画作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齐白石山水画的佳作,大多产生于这一时期。此幅创作时间也与服部宇之吉离华时间相互吻合,或为白石老人精意送别之作。
《好风相送》之中,“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画面;齐白石“从水中望山”,他在“五出”时,历游湘江、长江、洞庭湖、漓江、珠江、渤海、东海、南海等水域,他常在船中、水中望山,故有此独特角度,以“大水面”为主体做布局,造就奇异独特的空间感。齐白石纯以墨线画水波纹,或不着半点颜色,或施以淡淡的色墨,浓淡、深浅的墨线墨色或重叠交织,或平行舒展;率意、天真的笔道,将江河湖海的浩渺无涯、急湍奔流、波涛翻滚表现得别具奇趣。
杨柳、江岸、波涛、帆船,以渴笔与淡墨交错的线条,以及渲染的墨色来表现:渴笔的劲健、淡墨的轻柔、墨色的浓淡深浅变化,交错对比,呈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清奇之美。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