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冬天还没有结束,我们已经走在了辞旧迎新的道路上。回顾2018年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不管是经营者还是投资者,其心情都可谓是复杂的。新的2019年已经开始了,“金猪”在财富上无疑被每个人寄予了更多的想象和期许,在遭受了过去一年的行业持续大调整的考验以后,能否在接下来的一年迎来更多的好运气,现在就让我们来放飞思绪,自由畅想一下。
需求疲软引发的调整趋势能否回归正常轨道?
受大环境的影响,2018年的生意很难做。上半年还有业内人士不服输,认为股市和楼市这两位带头阿哥在睡觉了,留在市场上的资金多少会有点挤出效应。到了年底才发现这样的想法太幼稚。没错,资金是从其他地方挤出来了,问题是没有挤到艺术品的盘子上来。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整个市场的需求减少了,艺术品行业岂能独善其身。
所以,从一年的时间维度来看,2018年还在想着通过资本运作来抄底和扩大地盘的“新贵”基本上都抄在了半山腰上。去年吃过亏的同仁2019年千万要改变那种“人定胜天”的观念了,一定要切记对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客观规律,而不是你那只拎着一坨钞票的手。对搞投资的人来说,趋势才是你唯一的朋友。只有懂得看大势的人才能赚大钱。2019年艺术品市场能不能迎来大行情,当然要看整个宏观经济的走势配不配合。
职务作品和部分名家作品的价格能否止跌回升?
过去依靠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吃成一个大胖子的高端艺术品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为了满足财富高净值人群和精英阶层交际需求而形成的礼品市场。在社会普遍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不高的大环境下,这个市场一路都是由职务作品极个别的一些名家作品所垄断的。
名家作品大家都好理解,就是靠着机遇和个人能力最早爬到市场塔尖上去的那部分一线艺术家的作品,全国也有几个。职务作品比较特殊,可定义为在美院、画院等机构和行业协会担当要职的那部分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这部分艺术家的作品在学术价值上尚无定论,但借着国内买家心里那份特殊的情结而一直在市场上红透半边天。
过去这两年,由于礼品市场的适微,这两类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在市场大面积滑坡,有的惨遭市场腰斩。新的一年能否止跌回升?那就要看他们之前的市场运作对自己的价值“透支”情况如何了?尤其是依靠职务来托高的价格,到底虚高到了50米还是100米?相信在这个脱虚向实的过程中,每个艺术家的心里是有底的。
拍卖行情滑落真的是投资信心不够造成的吗?
不管行业数据如何去优化和“纠正”,今年国内艺术品行业整体交易规模萎缩的大趋势在业界人士的心里都已确立。年初还有一部分机构在诊断这个市场交易停滞的症结是投资者信心不足所致。从媒体的报道上也可以看出,有些上家春拍和秋拍都使尽浑身解数在高端板块来发力,企图借助市场的传导效应用一些天价成交案例来拉动整个大盘的回升。事实证明,这种老套的操作办法收效甚微。
根子在这些机构对市场的判断出了问题。谁都知道研究机构的数据是从拍卖企业来的,是国内规模企业报上来的成交数据的汇总,聪明的资本不会借助这样的数据来进行投资决策。2019年拍卖行情能否改观,真的要看大家的价值观是否愿意跟着形势走。靠信息不对称来收获剪刀差的环境已经成为过去式,倒不如现在就开始转型,一步一个脚印去重新培养新的买家,用高质量的居中服务来赢得投资者的尊重和认可。
画廊和艺术机构的春天会否提早到来?
在过去这一轮行业大调整中,命运最惨的就是画廊和艺术机构,据一些业内人士估测,广州的老牌画廊到目前为止已经牺牲了一大片了,剩下来的几家也是靠吃老本苦撑。
比起其它市场参与者来说,长期深耕一级市场的画廊,其衰落的原因要复杂得多。一方面受制于大环境的改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内的艺术家成名以后普遍已经绕开艺术经纪机构直接进入市场掘金,老实话已经不用靠画廊的力量来讨生活了。再加上拍卖企业跨界到一级市场抢饭吃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画廊和艺术机构实际面临的是两头被挤压的窘境,只能在夹缝中求存。低端市场已经完全被广州文德路和深圳大芬村那类装饰品市场垄断,高端的又玩不转,所以画廊的活动空间其实就很窄了。2019年的春天会不会提前来?目前来看难。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画廊业的竞争将变得更加集中,谁能笑到最后,估计就得看实力了。
艺博会和文博会倡导的艺术品消费时代能否到来?
在商业级的艺术展会里边,由于香港巴塞尔实在办得太有名,一下子就吸引了全球艺术圈的眼光,其他国内品牌也就显得相形见绌了。近几年我几乎每年都在孜孜不倦地逛了艺博会、文博会,每次都淘回十件八件。总体来看,国内的艺术展会近年来交易还是很活跃的,只要档主肯让价,总是能把东西卖出去。不过,社交媒体上经常能听到一些批评的声音,说这类展会鱼龙混杂、品位不高,甚至还有大量的假冒伪劣和江湖艺术家的作品。
在大部分国内展会还在思考如何“活下去”的时候,在市场准入门槛设置上放放水,也是可以想象的一种“正常”现象。尤其是遇到近几年的行业大调整,综合性的展会还真的必须在大众消费领域深耕,靠多变现一点“流量”来维持生存。事实上,从装饰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已经可以看出,中国的艺术品消费时代早已到来。对大众消费市场来说,永远都是春天。只不过,在凝聚客户和变现流量的同时,如何在教育大众和审美引领方面多作一点贡献,就要看操盘者的眼光和情怀了。
艺术金融和文交所作为行业探路者会更健康吗?
艺术金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新话题。国内最早吃螃蟹的几家银行,后来都因为碰了一鼻子灰而把业务停了下来。在整个国内艺术品产业链还很不完善、不成熟的情况下,艺术品金融化的道路一定是崎岖不平的。不过,只要有钱赚的地方,总是不缺乏胆大的人。
在艺术金融方兴未艾的前些年,文交所作为一种新业态火爆全国。其实,没有这几年的行业大调整,文交所的问题也跟它身上的优点一样多。在国家的重拳整顿下,一些危及金融风险的问题逐步解除了。不过,被一些投机者玩坏的规则和平台,总是要花时间去重建的。本质上,文交所是因为“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的价值目标而生的,从业者自然就要守住这套规则体系,才能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下去。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