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里阿尼1.57亿巨作与2018年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卖最高成交作品
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
《向左侧卧的裸女》,1917年作
已售157,159,000美元
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向左侧卧的裸女》巨作以1.57亿天价荣登苏富比空前最昂贵艺术品宝座。此画是莫迪里阿尼毕生所创最大尺幅的作品,也是他唯一的横向全身裸体人像画。画中侧卧女子从右肩后回眸,充满自信;躯体轮廓起伏有致,与身后的留白空间完美交融。裸女肖像是西方艺术的一大主题;本画中的女子肤色层次丰富,背景色调深沉,别具现代新思,在经典主题的基础上独创新猷。莫迪瑞安尼成功捕捉裸女的形神气韵,使画中人栩栩如生,亦是本画的精髓所在。
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玛莉·德雷莎·沃特》,1937年作
已售62,537,338美元
女性一直是毕加索的缪斯,他笔下的女性肖像画往往是二十世纪艺术中新思满溢、表现力充盈的表表者。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的立体派风格人像、欧嘉·库克洛娃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肖像,到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玛莉·德雷莎系列,以至晚年以杰奎琳·洛克为模特儿的肖像杰作,可见女人是毕加索毕生创作的核心,让他得以尽展鬼才。从这些著名的女性肖像画,足见毕加索在人物形态方面的探索及澎湃丰富的情感,《玛莉·德雷莎·沃特》就是一幅精彩的范例。
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休憩》,1932年作
已售36,920,500美元
《休憩》刻画毕加索的“金发缪斯”玛莉·德雷莎·沃特,画面亲密迷人,是画家个人最具代表性的画幅之一。毕加索以爱人玛莉·德雷莎为主角的肖像画往往情思满载,这种爱、性和欲望的表现在二十世纪艺术界里无人出其右。毕加索在1932年的一系列作品里让这位年轻女郎首次亮相,宣告她对自己的生命和艺术带来的奇妙影响。本画中的特里萨宁静安详、酣睡正香,她侧脸如希腊古典人像,头枕于前臂,十指交叉,是当时一系列重要油画作品的典例。
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写信的女人》,1932年作
已售34,291,228美元
《写信的女人》是毕加索“金发缪斯”玛莉·德雷莎·沃特的肖像画,绘于1932年,此年对毕加索意义非凡:德雷莎的出现对他的生命和艺术带来巨大影响,他亦创造了一系列出类拔萃、传颂后世的杰作。这些作品见证了这个关键的年份,不但展现毕加索对玛莉·德雷莎的浓烈爱意,更成为毕加索创作事业的里程碑。《写信的女人》不仅体现画家与缪斯的蕴藉柔肠,更在艺术史上谱写出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浪漫故事。
雷内·马格里特(René Magritte)
《快乐原则》,1937年作
已售26,830,500美元
《快乐原则》绘于1937年,呈现马格里特作品中几个历久不衰、脍炙人口的艺术主题,包括视觉感受与理智之悖、熟悉事物的异化表达,以及可见与隐藏事物之间的矛盾。画中人为爱德华詹姆斯,一名美国铁路大亨的英国继承人,也是一位性情古怪的诗人;他积极赞助超现实主义艺术发展,影响力极大。《快乐原则》展现马格里特对视觉现实里的隐藏未知之数的兴趣。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
《暮色之城(小城之二)》,1913年作
已售24,572,500美元
《暮色之城(小城之二)》是少数尚由私人收藏的席勒城镇风景画作,卓绝超群。本作尺幅宏大,充分体现席勒在绘画主题与图案形状的独特巧思,同类画作现时多为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席勒的大尺幅城景画视野恢宏,全部绘于1913至1917年间,其时他处于创作巅峰状态,在构图和形态上戮力探索,最后开辟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暮色之城(小城之二)》最初由维也纳建筑师胡尔伯·容克购藏,当时由古斯塔夫·克林姆作中介。1928年,艾尔莎·科德舒克在哈根同盟购得此画,后者为维也纳当代艺术界的重要组织,直至1938年纳粹德国在奥地利夺权后被迫解散。纳粹德军进驻奥地利后,艾尔莎·科德舒克被迫四处藏匿,其住宅被一名党卫队军官及其家眷强占,而她最重要的珍藏——这幅埃贡·席勒的《暮色之城》,则被她的前租客变卖出售。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桃花心木上的即兴创作》1910年作
已售24,233,800美元
《桃花心木上的即兴创作》是康定斯基转战抽象的强力铁证。画幅上的色彩与形态达致完美平衡,呈大片紫、蓝、红、黄色彩,以大片流畅形状和明快断续的笔触谱出一支欢快的合奏曲。康丁斯基在1909至1910年间创造了一套几乎完全抽象的艺术词汇,这幅破格之作是当中的代表作;同年他完成著作《论艺术的精神》。
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斗牛士》,1970年作
已售22,946,711美元
此画署年1970年10月23日,是毕加索同年九月末开始的斗牛系列的最后作品,充分展现毕加索对斗牛的执迷情怀。本作有别于同期的斗牛作品,人物背景并非采用素淡的单色调,而是与斗牛士的形象融合。本作主题寓意深远、旁征博引,画风自由奔放、随心而发,属毕加索晚年一系列重要作品。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最后审判论题》,1913年作
已售22,879,000美元
《最后审判论题》印证了瓦西里·康定斯基在1911年发表的色彩变革力量艺术宣言,是艺术史上最早的非具象艺术作品之一。画作可见艺术家对抽象艺术的大胆探索,画面用色和形态完美平衡,以流畅笔触及大片图案,呈现出欢快明朗的缤纷三原色彩。
恩斯特·路德维格·基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
《炮兵》,1915年作
已售21,975,800美元
《炮兵》作于基希纳服役完毕的1915年,是一幅刻划战争心里现实的宏伟巨作。此画展现纯熟的表现主义构图风格,大胆揭露二十世纪初现代社会发展在人民心底里引发的焦虑,并延续他早年作为侨社(DieBrücke)成员时对人体的探究。此画是少数记录画家在炮兵队服役经历的作品,曾多次展出及刊载于出版物,供人探讨基希纳的这段关键时期。心灵饱受战火摧残的基希纳一直未能从服役的梦魇中完全康复,余生一直惨受精神问题、孤立无援感及绝望感折磨,并引致身体衰退。后来他隐居于瑞士山区,最终在欧洲再次敲响大战丧钟的1938年自尽而亡。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