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秋拍珍品诸多
近期,各大拍卖公司相继于海外市场举行秋拍。9月12日,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率先登场,期间,中国书画拍卖成交总额逾266万美元。唐三彩陶器、龙泉青釉瓷、青花瓷、清宫珐琅器等中国瓷器,亦成焦点拍品。
9月29日至10月3日,香港苏富比呈现逾3000件拍品,涵盖现当代艺术、中国书画、当代水墨艺术、中国艺术珍品及珠宝佳酿,总估价超过21亿港元。其中,中国书画专场总成交额5.2亿港元,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总成交额1.22亿港元,值得一提的是李可染的巨幅山水画《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估值约7800万港元,以1.22亿港元成交,成为本季度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所有板块最高价作品。
“目前,现代艺术拍卖市场处于稳中求涨、求变阶段,西方市场也越发吸纳亚洲名家作品,作为收藏体系的一部分。”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海预展现场,苏富比现代亚洲艺术部专家郭东杰表示。
10月1日—13日,保利香港举行2017年秋季拍卖会,逾1500件拍品总估值超过10亿港元。其中,现当代艺术专场上拍124件精品,总成交额2.8亿港元。赵无极的大尺幅竖幅作品《24.03.59—31.12.59》以6136万港元成交,摘得桂冠。中国书画专场中,傅抱石的《高山仰止》以16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5000万港元落槌,加佣金5900万港元成交。中国古董珍玩专场中,除了延续春拍的玫茵堂藏瓷专题,还推出香港地区和日本藏家旧藏的一批青铜重器。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持续调整,让内地拍卖行业重新洗牌,一批中小拍卖行歇业或倒闭。同时,海外艺术品拍卖市场近两年出现整体收缩。”有艺术品市场评论人士表示,随着亚洲藏家尤其中国藏家购买力提升,中国艺术品海外市场占有额发生转移。随着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拍卖行将重要拍品转移到香港,中国艺术品和文物市场正持续往亚洲方向集中靠拢。
内地拍卖量减质增
随着海外市场秋拍逐一落槌,内地秋拍纷纷开启。
最早完成秋拍的是9月24日佳士得上海秋季拍卖。其中,“开创上海”和“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两场拍卖共取得总成交额9858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此间,赵无极晚年巨作《24.12.2002—双联作》以3360万元成交,一举成为佳士得在中国内地举行拍卖以来,成交价最高的艺术品。
继佳士得之后,上海匡时2017年秋拍巡展正式启动,除主打中国书画板块以外,另有金石佛像、明清家具、紫砂茶艺、名酒养生、古玉珠宝及奢侈品等重要艺术珍品汇聚一堂。之后的杭州巡展中,上海匡时还特意甄选“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浙江四家的部分佳品。
此外,西泠印社2017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0月14日开槌,设立六个专场,包括: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一)、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二)、文房清玩·古玩杂件专场、集草轩藏明清翰林学士手札专场、中国书画扇画作品专场、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
“国内拍卖公司会将重要书画拍品放在接下来的内地秋拍中,去年以来,与海外市场成交额的收缩相比,内地艺术品市场呈现一波逆势回升行情,其中1000万元以上成交的拍品总额占总成交额的29%,比两年前增长一倍多,原因在于高端艺术品市场的增长成为内地市场复苏的关键。”业内人士分析。
记者了解到,减量增质已成为中国拍卖行业的趋势共识。数据显示,2016年内地市场上拍的拍品总数降至7年来最低水平,随着拍品总体质量提升,成交率从2014年的46%回升至2016年的51%。
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高品质拍品作为较稳定的资产配置形式,日益受到藏家追捧。中国艺术品的收藏投资群体不断扩大,收藏品位的多元化、专业性日益提升,特别是企业收藏异军突起,对私人博物馆及优化资产配置、提升品牌形象需求的增加,这些因素都带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价格和成交额上升。”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