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秋拍冷思考:国内艺术市场缘何遭遇冰火两重天

2017-01-12 09:39:56来源:大河美术    作者:

   
本季艺术品秋拍的余热尚未散去,“天价拍品”的话题还在持续刷屏:元代画家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卷》以3 036亿元成交,齐白石1931年作《咫尺天涯——山水12开册页》以1 955亿元成交,元代吴镇1338年作《山窗听雨图》以1 725亿元成交……《五王醉归图卷》为何能值三个亿?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


  秋拍市场观察与思考


  本季艺术品秋拍的余热尚未散去,“天价拍品”的话题还在持续刷屏:元代画家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卷》以3.036亿元成交,齐白石1931年作《咫尺天涯——山水12开册页》以1.955亿元成交,元代吴镇1338年作《山窗听雨图》以1.725亿元成交……《五王醉归图卷》为何能值三个亿?6件作品成交价过亿意味着什么?拍卖场上的资本血拼,是虚假的繁荣,还是真实的疯狂?国内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下,艺术品市场行情究竟如何?火热秋拍的背后,有市场回暖的企望,有艺术断层的哀愁,有文化自信的考量。本期热点版组织一系列文章,从不同角度解读冰与火的市场,敬请关注。


  朱浩云:《五王醉归图卷》为何值三亿


  今年秋季的艺术品拍卖,可谓热闹非凡,最夺人眼球的是中国书画傲视群雄,有六件作品成交价格过亿,分别是元代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现代齐白石1931年作《咫尺天涯——山水12开册页》,元代吴镇1338年作《山窗听雨图》手卷,现代张大千1965年作《瑞士雪山》设色绢本镜心,当代崔如琢2016年作《秋风摇翠》镜心,现代张大千1946年作《仿巨然晴峰图》立轴。其中,最为耀眼的当推在北京保利以3.036亿元成交的《五王醉归图卷》,这也是本年度成交最贵的一件字画作品。那么,元代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为何那么贵?


  年代久远流传有序


  自《五王醉归图卷》诞生以后,明确的收藏记录自明代开始,经朱尚宾、王麟郭、王永吉、梁清标、耿昭忠、耿嘉祚收藏,乾隆年间被收入宫中,并被编入《石渠宝笈》,乾隆、嘉庆、宣统皇帝都在上面盖有收藏印。


  这卷元代作品还有段不平凡的故事,此卷原为清宫旧藏,1922年由宣统帝溥仪以赏赐溥杰为名,偷运出宫,由天津转长春伪满皇宫,时称“小白楼事件”,而在同一日被赏赐名单中,还包含了宋徽宗《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这件国宝级文物,由此可见这一批赏赐作品的珍贵性。此后数年,这幅图卷先后辗转“琉璃厂八仙”博闻簃经理郝葆初与卢芹斋及女婿杜伯秋之手,并被带往美国。卢芹斋将这件《五王醉归图卷》带到了美国后,卖给了德国裔收藏家沃尔特·侯士泰。侯士泰有两件最著名的藏品:一件是武宗元《朝元仙仗图》,还有就是这件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后来《朝元仙仗图》被王季迁用几张明清画换去,侯士泰随后认为自己上当了,他认为王季迁拿几件赝品明清画换走了他的真画,于是在美国起诉王季迁,这是一场著名的官司,法庭上王季迁的律师问侯士泰:你懂不懂中国古代书画?侯回答:懂。律师问王季迁同样的问题,王季迁却回答:不懂。结果是侯士泰败诉。法官认为,懂中国书画的侯士泰不可能被不懂书画的王季迁骗。从此侯士泰愤愤不与书画圈交往,直到他去世,手中的《五王醉归图卷》再也不给任何人看了,连照片都没有流传出去。美国的高居翰和何惠鉴在他们的文章中都著录了这件《五王醉归图卷》,但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直到2007年侯士泰去世,才由侯氏家族将此卷拿出在香港佳士得于2009年第一次拍卖。


  存量稀少弥足珍贵


  目前全球已知任仁发存世的画作约21件,均为海内外博物馆或私人收藏,经历代著录的有十一件:台北故宫博物院《饮中八仙图》卷、《贡马图》卷、《横琴高士图》卷、《秋林访友图》册页三十帧;北京故宫博物院《二马图》卷、《出圉图》卷、《张果老见明皇图》卷;上海博物馆《春水凫骛图》轴;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神骏图》卷;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三骏图》卷;流传在民间的《五王醉归图卷》,此件由现代鉴定大家徐邦达鉴定为真迹,并称水准超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笔者以为:未来宋元书画无论是名家还是佚名都会受到众多藏家的青睐和追捧,而“纸保一千,绢保八百”已决定了宋元书画是珍贵之至,更何况是可靠的名家代表作。


  画作精湛技法娴熟


  据专家考证,《五王醉归图卷》描绘的是登基之前的唐明皇李隆基与他的四个兄弟:宋王李宪、申王李撝、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出游饮酒,醉后骑马回家的情景。画中共有五个王爷,四个侍从,九骑九乘。其中穿深红色衣服,由两个侍从搀扶的是玄宗,他所骑的是“照夜白”;在玄宗后面的是身着淡黄衣,骑乌骓马、面部醉红的宋王;接着是前顾后盼、骑玉花骢的岐王和骑黄骢骠的薛王李业;需要侍从侧骑服侍、伏鞍欲吐的申王,骑的是九花虬。侍从挽着袖子,一边照料身旁醉得坐不住的王爷,一边还要回头问后边那位能否撑得住,好不生动。


  这幅作品不仅在题材上取自唐代,在绘画风格上,也是取自唐人的笔法和用色。这还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起,元代初期为了不触及蒙古人敏感的政治神经,书画界盛行一股复古思潮,舍弃南宋而直接入晋、唐,任仁发也是其中之一。任仁发画的马,直接师承唐代韩干和北宋李公麟的画风,马匹肥壮体健,采用均细圆劲的铁线勾勒,淡彩晕染,画面中除人、马以外没有任何背景陪衬,完全遵循了唐代画马的风格。更重要的是,画马还反映了任仁发的政治思想,以肥壮的马批评官场的腐败与黑暗。


  名字好听藏家青睐


  2007年《五王醉归图卷》第一次拍卖是在2009年香港佳士得,成交价为4658万港元,在当时已是一件天价作品了。有趣的是2016年因画家显赫的身世和作品精彩的故事加上业内人士戏称的好名字——“人人发”,使得这件拍品在保利竞价异常激烈。当拍卖师以6800万元起拍后,价位便轻松过亿,50多轮竞价后,依旧有多位买家参与拼抢,最后十分钟的争夺在三位买家之中展开。经近100轮竞价,最终以2.64亿元落槌,成交价为3.036亿元,刷新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也是今年第一高价,据悉,买家为实力雄厚的苏宁集团张桂平。由于任仁发的存世作品大多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流传在民间的凤毛麟角,所以,这个成交价格可谓物有所值。


  总的看,尽管国内艺术品市场总体疲软态势未有改变,但艺术精品仍受到众多买家的青睐和追捧,特别是《五王醉归图卷》超3亿元的成交足以给疲软的市场注射一支兴奋剂,也让海内外藏家看到了可遇不可求作品的市场魅力。笔者以为,在艺术市场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有眼光的藏家择机选择名家精品收藏,当是十分明智的,也许用不着很长时间,这些精品的价格又会让众多藏家刮目相看。


  邢千里:火热秋拍背后的理性与隐忧


  在中国当代拍卖市场中,从来就不缺少惊喜。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人们已经习惯了一个个新天价的不断诞生。即便如此,大家还是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期待着下一个天价纪录的随时爆发,并时刻准备着为之欢呼雀跃。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惯性和公众心理之下,2016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再次如期刷新了人们对古代书画作品的认识高度和价值期待,特别是12月4日的中国书画夜场,被调侃为“业余画家”的元代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卷》经过近一小时、147次的激烈竞价,最终以3.036亿元成交,成为本年度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


  除了一时的喧嚣和兴奋,随之而来的,依然是市场的各个层面对于以这件作品为代表的如此火热的保利秋拍展开的思考与讨论。火热秋拍的背后,是否如某些专家所预料的那样,意味着艺术品市场整体上开始回暖?或者,这不过是市场热钱盲目性转移造成的市场假象而已?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角度来看,古代书画市场的火热,是不是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和理论转向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


  如此火热的秋拍是否意味着市场开始回暖?那倒未必。所谓“两头热中间冷”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依然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嘉德、保利等指标性的春拍与秋拍成交率下降说明市场依然处于犹疑和观望状态,单件拍品价格的不断刷新则说明藏家对市场普通缺乏信心,因此才会针对那些流传有绪的经典作品展开角逐,市场“不差钱儿”,特别是在犹在眼前的股灾和国家加大房市的调控力度之后,大量的热钱急需寻找出路,投资保值且回报想象空间大的艺术品特别是公认的热点作品无疑是一个上佳选择,大量的资本在几件作品上发力,当然会不断地出现天价纪录。市场成交率的下降和明星作品的过于集中,正是市场不健康的表现。


  但我们也没必要过于悲观,市场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市场在慢慢趋于理性。曾几何时,在一路高歌的艺术市场刺激下,无数收藏者杀将进来,盲目跟风,以一种近似狂热的投机冲动横扫拍卖市场,其中的大多数今天已经销声匿迹,有的人甚至血本无归。须知,一个“两头热中间冷”的失衡的艺术市场固然是不健康的,一个全面狂热和普涨的市场同样也是危机四伏。市场的这种理性体现在看上去有点过于谨慎的对于拍品的选择上。对于作品的价值而言,从长远来看最可靠的当然是时间的评判。在表面上热点不断、当代艺术丰富多元的今天,我们已经习惯并见证了在各种客观与人为因素下很多作品在市场中的大起大落。而经历了时间荡涤之后的古代画家的经典作品无疑则顺理成章地成为市场的宠儿和“硬通货”。


  那么,以天价《五王醉归图卷》为标杆的中国古代书画的热拍,是否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和理论向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熟悉中国当代艺术脉络和生态的人都知道,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经历了短暂的自我觉醒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启蒙,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在西方艺术趣味和资本的直接驱动下,整体上呈现出符号化、概念化、雷同化的面貌。不过,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大批当代艺术作品遭遇滑铁卢,有的在市场中遭到无情碾压,很多作品的拍卖价格被腰斩甚至更多。市场的迅速降温反过来倒逼当代艺术创作和理论的自我反思。绝大多数艺术家和学者都认识到,唯有真诚地回看自己的文化艺术传统,适当借鉴西方现当代艺术成果,中国当代艺术才能真正确立自己的身份价值。


  不过,虽然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达成了较为普遍的共识,但真正要实现自我角色的确立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但需要时间,更需要艺术家和理论家的潜心和耐心。当代艺术带有民族文化和符号语言色彩的实验此起彼伏,每年的展览不计其数,能够真正有独立思考和一定建树的却寥寥无几。很多艺术家并不能真正拒绝市场的诱惑而潜心研究传统,并探索新的艺术可能。很多人依然梦想着重现曾经多年前一夜成名和暴富的市场奇迹。在这种浮躁心态之下,很多以所谓传统文化面貌出现的艺术作品不过是对传统文化浅尝辄止的简单阐释和符号挪用。而“曾经沧海”的当代艺术市场早已对此表示警惕,并不为这些作品和展览表面的深邃与热闹所轻易动心,只是远远地观望和等待。


  陈婉之:当代中国人还有自身民族文化自信吗?


  当平安夜、圣诞节的祝福在微信圈刷屏,我们的传统节日冬至却只是成了中老年朋友圈偶尔提起的回忆了。很多的小年轻甚至不知冬至是什么节日。冬至节本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历来宫廷和民间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如今在冬至节临近的中国大街小巷,却到处挂着戴红帽的圣诞老人,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我们的实力引起全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关注,但我们拿什么去向世界展示自身民族文化的一面呢?难道是圣诞老人?美式咖啡?还是欧式装修?在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从羡慕到追逐到习惯西式生活方式的今天,我想问,我们传统的文化情结去哪了呢?我们中国人自身民族文化的信心去哪了呢?


  或许中国的近代史可以给我们一些提示。


  清末,因整体国力羸弱不堪,备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他们用坚船利炮打醒了闭关锁国、唯我独尊的清末政府,迷茫慌乱中清政府为自救,兴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提出“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基本原则,来处理中西民族国家关系及中西文化交流。如晚清思想家冯桂芬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到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之一薛福成的“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都是作为一种理论服务于“求强”、“求富”这一洋务运动主导思想的代表。倡导在学习和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时候,维护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在中西文化大交流中,保持中华民族的特色,且将其放在主要的地位,使西学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为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服务。这些理论是晚清的洋务派坚持保留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底线,也是保持民族文化信心的底线。所以个人觉得晚清的洋务派在西方列强面前虽处于弱势,却能清醒自知,不盲目崇洋媚外是值得肯定的。


  洋务运动给晚清带来了一线生机,但大清帝国已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于是颠覆封建体制的辛亥革命爆发。晚清到民初是中国文明全盘彻底崩溃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全部覆盖。以传统书画文化为例,不少仁人志士提出了改变现状的见解。康有为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谈及康有为,目光总是聚焦在他和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及政坛上掀起的惊涛骇浪,却常常忽略,他其实是“从晚明到清末三百多年来从文化角度观察、评议西方美术的第一人;他又是近现代敢于承认中国传统美术也有弱点,而植根于异质文化的西方美术也有优点的第一人”。


  康有为本人热衷于收藏历代名画,精于研究、品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变革中国画学的主张。1917年完成的《万木草堂藏画目》就是这方面内容的集中反映。在这些评论中,要求变革的心声随处可见,他既称赞宋代院体画为画学正宗,认为“敢谓宋人画为西十五世纪前大地万国之最”,也认为自元四家始,中国画坛重“逸品”,轻“正宗”,特别是明清画家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缺乏彻底的创新精神,导致“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敝极矣”。故而康有为指出,中国人应当学习西法的写实主义,合中西画学的精华加以变通。乾隆朝在皇宫为皇帝作画的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也就因此被他视为这条路径的“祖师爷”。


  康有为这些改革中国画的思想对一位近现代美术史上影响力巨大的画家触动非常大,那就是徐悲鸿。康徐的师生情颇有传奇性。徐悲鸿因为仓颉画像征稿脱颖而出,从而有幸走进哈同花园,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会,从此开始得到了上层社会的青睐。在哈同花园,经校长姬觉弥介绍,徐悲鸿结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恩师——康有为先生。徐悲鸿此后的一生无论创作还是美术教育,都奉行写实主义,他的具体解决办法就是用西方的素描来改造中国画的造型方式。在他后来论述中国画的许多文章中,无不强调写实主义观念,而在写实主义造型中他着重强调素描这一观点。他认为学艺术的人必须学习素描,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他将素描写生作为必修的实践课纳入到教学上。时至今日中国各大美术院校仍奉行这套体系。他的这套体系对推进人物的造型准确度上有它积极的方面,但素描式的国画大行其道的今天,失去了中国传统国画的笔墨线性之美,这改革恐怕就有些本末倒置了,也失去了其恩师提倡的“学习西法的写实主义”,是为“合中西画学的精华加以变通”之目的。如果一种革新最终变成了模仿另一种绘画效果,那就不能称之为革新,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之根做基石,因为那是我们保持自身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


  现在,很多学者及书画家在为回归中国传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做着努力。北大教授朱青生在“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成果发布会上说:“今天特别是在台湾地区有对徐悲鸿追究其罪责的说法,可能是少数人,但是这个呼声是很清晰的,就是要追究徐悲鸿这代人“错误”的选择。为什么他们到西方后分不清楚什么是西方的传统、什么是反传统而产生的现代化?忘记了西方的发达并不是因为西方的传统和中国不同,而是西方在反传统过程中率先现代化,他们首先打败了自己的传统,然后把一切传统的国家都打败了。”所以,我们看到了当代文化人对徐悲鸿的思考,他们在做着“回归中国”的工作,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一种现象,即使这种现象存在着攀附和各种不足,至少比满大街挂着圣诞老人像要好些。所以,当范曾先生近期在荣宝斋的画展盛况空前,百姓彻夜排队求签名画集时,我忽然觉得也不是那么不喜欢他的行为了,他那么自信的在荣宝斋的贵宾室跷腿坐着,范扬、朱军等名画家和明星那么小心翼翼地站他后面合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树立“民族文化信心”的一种表现途径吧!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国家领导人对“回归中国”的倡导和支持。今年刚刚召开的全国文代会中,“文化自信”是习总书记开幕讲话的重点,讲话提出两个“保持高度信心”:其一是“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其二是“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这是值得欣慰的。


  当哪一天,我们的年轻人不再张罗忙着过平安夜和圣诞节,而是在冬至节回家跟家人一起吃碗饺子、馄饨,或品尝一个米团来庆祝这个预示着吉祥阳光的日子时,我想那时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自信已然根植于这个时代的土壤了!且已经枝繁叶茂。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