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难以相符,这一直是收藏界绕不开的难题。“艺术无价”,人们难以真正把握一件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而同一件艺术品在不同渠道可能会遇上N种不同的价格。
拍卖行的价格
拍卖行在拍卖之前首先要给出预估价。预估价在操作上又有指导性估价和策略性估价之分。指导性估价通常是从过往同类型艺术品的成交价格汇总而来的,呈现为一个价格区间。策略性估价则是在拍卖操作中发展出来的营销技巧,经典模式就是所谓的“低标高卖”,较低的估价用来吸引更多的竞标人,然后在其后的竞价中形成较高的价格。这种策略常常出现在那些流动性强、关注度高的作品上。
传说中的艺术品拍卖天价是在常规估价之外,加上不同程度的溢价而形成的,也就是俗称的“落槌价”,其参考价值是有限度的。
送拍方为保障自己的利益会先约定一个底线价格,也就是保留价。当拍卖的最高应价达不到该价格时,则拍卖停止。保留价通常是保密的,只有拍卖公司业务部门和拍卖师知晓。《拍卖法》第五十条对保留价做出了规定:“拍卖标的无保留价的,拍卖师应当在拍卖前予以说明。拍卖标的有保留价的,竞买人的最高应价未达到保留价时,该应价不发生效力,拍卖师应当停止拍卖标的的拍卖。”法律没有规定保留价应在拍卖前进行说明,因而没有说明的,可视为事先有保留价。
对于那些不幸流拍的拍品,存在着私下交易的流拍价。流拍价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更接近于真相,但是由于透明度不够,难以引用作参考。如果卖方购买了担保,流拍品将由艺术品拍卖担保公司买下。担保公司支付的担保价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就是拍卖行的保留价,其二是担保公司和卖方事先商定好的约定价。
画廊和经纪人的价格
虽然目前国内艺术品交易一二级市场出现倒挂状况,70%的交易额通过拍卖实现,但是画廊毕竟是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它沟通买卖双方尽可能地促进交易,其价格具有主导性的作用。
画廊和经纪人代理的主要是初出茅庐、刚刚进入市场的新人和新作品,它的价格是在静态定价的基础上通过买卖双方的进一步议价而形成的,其定价取决于很多因素。首先是学术价值,比如作者的艺术涵养和作品的概念,以及参展经历和外界专业评论;再来是社会价值,比如作者的身份地位和作品的背景;还有市场价值,可参考相对性价格,即市场上与其年龄、知名度和风格相近的其他艺术家作品的价格。此外,古玩艺术品还要考虑其史料价值。
在常规定价基础上,画廊对于重要的严肃藏家和其他同业者会给出一定的折扣和让利。
艺术家和藏家的价格
当然会有人选择直接找上门从艺术家的工作室购买艺术品,由于其特有的保真性,这种工作室价也会高过画廊价和拍卖价。此外还有藏家与藏家之间的交易价。艺术家或藏家的定价个人化色彩较重,对于以收藏为乐的藏家来说,能给出什么样的价格完全可以是很感性的,可能与藏品本身的价值无关,这种排除了第三方机构的私下交易可避免价格虚高,但是和流拍价一样难于引用。
以上无论哪一种价格都没有成为定价的标准。相对于艺术品的海量信息和模糊内涵来说,一般买家的判断力显然捉襟见肘,艺术品交易依旧无法摆脱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艺术品的价格和价值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使艺术品投资常常成为危险的游戏。或许这也正是收藏界千百年来从不缺乏爱好者的吸引力所在。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