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条《优步(Uber)模式进军艺术O2O领域》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热转。尽管最终人们无法确定这一新闻的真实性,但它的传播率却真实地证明了人们对这一商业模式的关注和期待。
8月3日,在“我们艺群人——雅得艺术交流展”的开幕式上,自称为“创新型O2O艺术品交易平台”的雅得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宣布正式推出“艺术品定制业务”,表明将“为艺术爱好者提供独特的互动型艺术消费体验,探索艺术品衍生品及私人定制的新渠道”。
人们对“O2O+艺术”高度期待,基于许多业内专家对这种商业模式有可能为以画廊等传统艺术机构带来生机的预判断。但同时,另一部分专家也指出“这种疯狂扩张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的危机”。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联动,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界最为热门的商业模式之一。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将“O2O”作为标配,并将其作为自己公司的主营业务的重要构成。而这个概念,对于在目前大环境并不景气的艺术市场,也被视为一根“救命稻草”。
8月7日,曼哈顿切尔西地区备受尊重的墙空间(Wallspace Gallery)宣布永久关闭。在纽约的艺术界,如此知名的画廊的关闭,正在向人们展示这样一个现实——虽然在艺术品市场上,看似有看似漫天飞雪般金钱撒向艺术家,但是对于艺术机构来说,赚钱却出乎意料地困难。对此,《艺术画廊管理》作者马格纳斯·雷施(Magnus Resch)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画廊的平均利润率仅为6.5%,其中租金过高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似乎也让O2O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雅得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声称要为艺术爱好者提供独特的互动型艺术消费体验,用户可通过线上意向咨询,明确主题、介质、尺寸等艺术品需求。由专业艺术顾问根据需求,推荐2-3位合适的艺术家供用户选择。用户确定好艺术家并与艺术家进一步沟通创作方案,艺术家根据方案进行创作。在创作后期,用户还可提出调整意见,直到创作出自己心仪的艺术品。这种形式把用户融入了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艺术品消费的大势所趋;还有一家机构则推出,O2O模式的在线高等艺术教育,约请一位或多位高等艺术院校的在职教师,与网友进行一对一的见面交流。
而不久前推出的“O2O连锁画廊”概念,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艺米空间画廊(以下简称“艺米空间”)以“众筹+O2O的经营模式”,以及主攻大众消费的市场定位,让其自今年5月落成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他们在针对艺术品交易人和代理商项目介绍中这样写道:“几百家画廊的艺术买家共享给你,你的客户群暴涨几百倍,几百个艺术空间共享给你,几百家画廊同时销售您代理的艺术作品,您的销售触角遍布全国,这就是‘艺术O2O模式’和‘艺术共享经济模式’对您的帮助。”
应该说,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在O2O领域的频繁出手,让O2O行业看起来无比诱人。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O2O虽然有空间,但对于艺术市场来说,运作难度很大,特别是对于毫无市场经验的人,如果贸然进入艺术品市场,其风险远远高于其他任何产业。
“艺术品就其本质来说,不是投资品,而是一种文化消费品。”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胡志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投资者对艺术没有理解和热爱,既无法欣赏艺术品,发现其投资价值更是无从谈起。对于艺术类O2O项目来说,需要线上线下都完成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及各环节的完全畅通。整个环节可以分为上游艺术家、中游画廊等艺术机构、下游藏家,其间每一个环节都可谓困难重重,仅仅依靠着所谓的“巨大网络”,而不进行系统整合,这样的项目要想能够获得成功,几乎是很难达到的事情。
“艺术品投资者注意,与股市相比,艺术品市场是一个相当小的市场,操纵很容易做到,并且,这些操纵可能完全合法。”英国学者戈弗雷·巴克在不久前出版的《名利场:1850年以来的艺术品市场》一书中这样提醒投资者。而对于艺术类O2O来说,口碑与公信力不够也是其发展的短板。艺术品是一个很复杂的商品,影响价格的因素非常多。而艺术品本身是不会说话的,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艺术的市场价格和欣赏价值等元素又说不明白,这让潜在消费者无法认可网上的艺术品点评。难以建立的公信力,会导致口碑传播的失效,这对于运营艺术类O2O的机构来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难题。
在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涌看来,传统拍卖公司也好,画廊也好,O2O应该是不错的一个拓展。他认为:“艺术市场一直在不断提升Online和Offline的链接。但艺术电商需要对文化,对收藏有非常深的积累和了解,才能理解此类用户的体验。同时,这些电商还得对艺术市场的数据要有非常清晰的理解和判断。”
O2O日益盛行的大势下,势必会出现一批新兴的艺术品电商,他们将拥有快速的适应能力,利用O2O的特点来开拓业务。但如果仅凭“概念炒作”而进行疯狂扩张,其结果很难逃脱被市场抛弃的命运。!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