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均来源于雅昌艺术网(排序依据为均价)
TOP1:靳尚谊
靳尚谊,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系。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原中央美院院长。现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2012—2014季度中国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靳尚谊,总成交额:306130000元、成交率:85.4%、均价:4584373元/平方尺。
靳尚谊《塔吉克新娘》 60×50cm 1983年 布面油画
成交价:RMB 85,100,000 拍卖时间:2013秋季 拍卖机构:中国嘉德
相关评论:潘世勋(教授 原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系主任)
有不少评论家将靳尚谊说成是古典写实大师,其实此说并不确切。姑且不论从欧洲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代再到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古典一词的含义已变得十分含混。靳尚谊自己从未标榜过古典主义,也不赞同将他领导的第一画室称为古典写实画室。1987年我与他合写《第一画室的道路》的文章时,特别加写了一段文字:“我们提倡学生从认真研究欧洲古典绘画艺术入手,但也反对学生拘泥于古典艺术形式,最后变成对某些古典风格的重复与模仿,美术史上16世纪以来流行于欧洲画坛的‘风格主义’、‘矫饰主义’,或之后毫无生气的‘学院主义’之矫揉造作的形象,都是没有出息的”。靳尚谊不论教学还是自己的创作一直是坚持这样的原则。我们从他的画作中不难发现,他确实较多地借鉴古典大师的某些技巧,但也融入许多印象主义的甚至表现主义的手法,直至中国画的用笔与神韵。不同时期手法也常有变换。过去他对学生讲解中西绘画造型语言之不同时,常说欧洲油画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使用侧光,但他作品却多有减弱侧光突出边线的变化。同时,他的油画画法采用的也并非古典技法,而完全是比较自由容易抒发情感的近代直接画法,显然他“转益多师”的终极目标,还是要在不断探索与创造中,打造与完善自家之面貌。
靳尚谊长于体味和表现当代青年女性之美。他笔下的女性大都具有清纯恬静的风采,即使是塔吉克和藏族妇女,质朴之中也赋予了庄重文雅的气质。正是这种高雅的艺术品格,与时下某些流俗之作的矫揉造作与搔首弄姿,充分显示出高低与文野之分。在追求创造当代理想和典型的女性美的这一点上,靳尚谊或许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的理念有某些相近之处,即真、善、美是不应割裂的。
TOP2:吴冠中
吴冠中(1919年—2010年),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文学代表作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在吴冠中先生眼里,艺术市场受到人际关系、利益包装、经济沉浮等人们无法回避的因素影响。庄子曾谓“凡外重者内拙”。吴冠中则如是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智者所见略同。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吴冠中,总成交额:221602880元、成交率:79.4%、均价:2623677.6元/平方尺。
吴冠中《荷花》 60.8×50.2cm 1974年 布面油画
成交价:RMB 3,534,720 拍卖时间:2013秋季 拍卖机构:香港蘇富比
相关评论:邵大箴(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吴冠中是一位通古今艺术之变的人,也就是说,他懂得古今艺术变化的大致规律。有的艺术家对古代艺术很有研究,但是对当今艺术不屑一顾。艺术必须尊重古人,不尊重古人的艺术家不会有出息,但是只是一味地尊崇古人,是不会成为大艺术家的。当代人必须对当代社会有真切的认识,对当代艺术思潮和走向有所分析和理解,懂得今天艺术为何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从而有自己的选择和处理方法,进而能有独特的创造。吴冠中先生在杭州国立艺专的时候受过林风眠先生和潘天寿先生的教育,他对中国古代艺术非常尊重;也尊重外国的古代艺术;他更关注印象派以来的西方现代艺术。他没有走抽象主义道路,但他对西方抽象艺术有研究。“通古今”是吴冠中先生成为大艺术家的基础。吴冠中先生很直率,性格很可爱,敢于直抒己见。如果我们的社会万马齐喑,大家都说一样的话,都唱一个调子,都歌功颂德,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艺术是不会有希望的。吴冠中先生是一个有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的艺术家。忧患意识对我们正在崛起的民族,十分重要,我们不要迷醉在歌舞升平和一片颂歌之中,我们要正视我们社会和艺术面临的问题。他对文艺界一些风气的批评很尖锐,听起来刺耳,也自然引起争论,何况经媒体热炒,更是火上加油!悲剧意识指的是他对人生的体会,一生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归结一个字“悲”。艺术家有悲剧意识,大概方能出有深刻思想的艺术品!综观吴冠中先生的一生,他是一位有真性情、不说假话的人,是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大艺术家。他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当代中国艺术有重大贡献。他的艺术在文化界和广大群众心目中引起广泛的共鸣,他为中国艺术在世界上争得了荣誉,他作为革新家的形象会永远记载在中国艺术史册上。
TOP3:赵无极
赵无极(1921年—2013年)华裔法国画家。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现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赵无极,总成交额:1,316,211,579元、成交率:94.6%、均价:1,047,072元/平方尺。
赵无极《水之音》160.5×128.5cm 1956—1957年 布面油画
成交价:RMB 26,064,720 拍卖时间:2013春季 拍卖机构:佳士得
相关评论:区础坚(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赵无极先生从50年代在巴黎画坛崭头露角开始,就一直持续地保持着在国际艺术界知名的记录,他享有了国际艺术界给予他的许多荣誉和尊敬,也是中国艺术的光荣。
赵无极先生早年在国立杭州艺专学习时,受到林风眠的指教。他向林风眠学到的不是具体的绘画技巧,而是林风眠敢于创新、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的精神。从他早期的作品便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着天赋素质的画家,在作品中无遮无拦地表现出自己的感觉,不受学院派写实技巧的束缚,而且怀着对自由抒发胸臆的梦想。
也就因为怀着艺术的梦想,他走向巴黎。后来的实际证明,他的性情和法兰西文化几乎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在那块土地上得以顺畅的发展。他的艺术锋芒从来就是咄咄逼人的,这与战后欧洲画坛重新复苏的探险热潮十分吻合;他的艺术智慧又是充沛深厚的,这使他能在几十年里不断推进和完善自己的风格,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境界;他的艺术上充满感性的,这与法国艺术整体中那种热烈与典雅的趣味切合相投。法国人首先在感觉上接受了他的艺术,而整个西方画坛则从艺术史的逻辑中承认了他的艺术。
赵无极先生在海外迎对的是西方抽象绘画大潮,他从表现性的具象绘画开始,发展成符号化的意象绘画,再进而发展成表现性的抽象绘画,在画风确立的过程中,他的艺术境界也愈发显得扩大。西方抽象绘画做的是画布上的形式营构,赵无极先生则从关于自然的憧憬与感受中上升为抽象语言,这就拉开了与西方抽象绘画的距离。他的盛期作品是一个完全抽象的形式世界,但叠印出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自然世界,让人生发许多投射了审美联想的幻觉,从画中看到变化的广袤自然。这是以东方传统为根基的抽象形态绘画,是中西艺术在精神上的交融。
TOP4:王沂东
王沂东1955生于山东。1972年进入山东省美术学校,曾任教于山东艺术学校美术科。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留校任教,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沂东对家乡沂蒙山有着浓厚的感情,山村的人物和景色成为他绘画的主题。其作品曾在新加坡、法国、意大利、日本和美国展出。1987年在纽约哈夫纳画廊举办个展。作品《古老的山村》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王沂东,成交额:213336701元、成交率:84.4%、均价:734432.8元/平方尺。
王沂东《瑞雪》100×150cm 2001年 布面油画
成交价:RMB 13,225,000 拍卖时间:2012秋季 拍卖机构:北京保利
相关评论:王春立(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王沂东非常熟悉家乡的农民,这时期他所画的农民肖像,犹如采取了“史家”笔法,提示了心灵发展的历史,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蕴,涵括了重大的社会内容。曾经参加过法国第十六届世界艺术节的《王玉贞》,创作于1983年。在画面上,画家通过对主人公凝视的两眼、微张的嘴、并扰的双脚细微地刻画,表现了少女的羞怯和情绪的紧张。她衣履不整,过分粗大的手以及疲备的身形,向人们展现了她依恋于土地、整年整月在土地上艰辛劳动的情景。她是那样的善良、朴素和坚强,强烈地唤起了人们的敬意和同情。她是中国几千年农村妇女的一部历史的缩影。透过她的头部、双手、红色上衣与黑褐色背景的对比,暗示了她必将冲破落后的小农经济的樊篱,迎来新的光明。1986年以后,王沂东在创作上,从多以瞬间即逝的情节揭示作品的主题,转向通过更加单纯明快而又含蓄丰富的艺术语言,以“外部”的真实表现“内在”的本质——即通过所描绘的严谨的具体物象,表现抽象的理性内涵。在《惊蛰》中,虽然描绘的是北方山野冬去春回时的景色,但并不是自然的翻版。作者以对所描绘的景物独特的感受,炼铸了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并以此对所描绘的自然景象进行了再创造。1986年创作的《母与女》,曾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称号。这是一幅非常简洁、情感炽热的画面:画家捕捉了小女孩唯恐母亲背着的薯藤掉下来,正在用力往上托这一在农村中经常可见的情景,着意刻画了母与女的深情。背着薯藤的母亲用绳子向下拉的力,与小女孩跷起脚跟,两只小手向上托的力,通过母亲背上的薯藤这一共同的媒体,交融在一起。母亲红色上衣遮挡了女孩红色上衣的袖子,因而又使俩人上衣的红色,连结在一起。这些都为表现母女之间亲昵的关系,显示了特殊的意义。他的《肖象》描绘了一位非常娴静优雅的姑娘。这位姑娘正面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交指于身前,黑色的背景与衣服的黑底色融为一体,彷徨三维空间的画面被“压缩”为平面构成。她的头颈、手臂和绣有红、白、绿色花纹的服饰,做为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从背景中清晰地突现出来,构成了完美简洁的圆形。她的在前胸、袖口、肩部、臀部服饰中平行的直线与规则的曲线的变化,准确地暗示了型体结构的起伏。这些处于人体不同部位的服饰,做为一种“不完全的形”保持着内在的联系,因而使得它们中间被黑色“断”开来的完美的线条,保持着必然的连续性。服饰中平行的直线和由规则的曲线所构成的四方连续的花纹,形成了有节奏的变化。从那时起,王沂东以严谨扎实的写实作风,单纯明快的艺术语言,娴熟精湛的表现技巧,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艺术家对生他养他的沂蒙山区,对一望无际的北方田野,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勤劳、敦厚的农民,倾注了无限的爱。
TOP5:张晓刚
张晓刚,1958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画廊、以及私人收藏。他的作品是当代艺术所蕴世故的中国情境的最佳体现。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他运用近现代中国流行艺术的风格表现革命时代的脸谱化肖像,传达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这种对社会、集体以及家庭、血缘的典型呈现和模拟是一种再演绎,是从艺术、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发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曾于1997年荣获英国国际艺术基金会所颁发的亚洲当代艺术家。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张晓刚,成交额:299434504元、成交率:77.4%、均价:679224.8/平方尺。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系列》160×200cm 2006年 布面油画
成交价:RMB 7,750,560 拍卖时间:2014春季 拍卖机构:佳士得
相关评论:蒯乐昊(评论家)
张晓刚可以说是中国近20年来新艺术发展的一个微缩模型,作为罗中立、程丛林、何多苓等人的同学,张晓刚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出了名,经历过“伤痕”的表达,经历过改革的青春期,并最终熬到了艺术与资本热烈握手的今天,依然活跃在创作的前台。从绘画技法而言,在京城画坛的“四大金刚”里,张晓刚是最不可取代的一位。王广义、方力均、岳敏君的“政治波普”也好,“玩世现实主义”也好,画作跟印刷品之间的差别并不很大,但是张晓刚不同,他是个极度追求原画效果的画家,看他的画,印刷品是不过瘾的,一定要看原作,在原作前,你会迷失,被吸进那些面貌气质统一冷漠的大家庭之中,并浮想联翩。张晓刚似乎永远也画不出阳光明媚、其乐融融的画来,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艺术作品永远是阴性和忧郁的。他的《血缘大家庭》系列、《同志》以及《记忆与失忆》等系列,无一不是阴性气质贯穿始终。那些似乎是班驳老照片中的人物,拥有被时代整齐划一了的外型、衣着和表情,那些单眼皮的眼睛,眼仁微微凸起,冷漠而警觉,神态游移。而他的画,也呈现出一种奇怪的质感,朦胧、平滑,暗含肌理。[NextPage]
TOP6:冷军
冷军,1963年生于四川。198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艺术系。现任武汉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在2007年9月22日下午闭幕的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冷军当选为省文联副主席。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数次获全国美展大奖,声名海内外,是近年来大陆非常有影响的青年美术家。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冷军,成交额:21739500元、成交率:83.6%、均价:565516.4元/平方尺。
冷军《世纪风景之三》105cm×200cm 1995年 布面油画
成交价:RMB 19,550,000 拍卖时间:2012春季 拍卖机构:北京翰海
相关评论:彭德(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冷军的传世之作是他的超级写实油画《世纪风景》。三年前我曾讲,他不可能画出更有力度的作品了。他随后创作的那幅五角星,在立意和视觉效果上,就没有显著地超越《世纪风景》。冷军的视力已经近视900度加轻微散光;再过六年,他的视力又会自然老花。也许意识到了这个不可抗拒的进程,冷军开始创造一种异型绘画。这种画法有可能使他最终告别超级写实油画。
1998年秋,冷军将橡胶奶嘴、布条和手术剪刀组合在一起,通过复印机的复制技术,采用高档3A型复印纸,复印成一幅幅黑白图,然后用丙烯黑色将背景和暗部加以强化,用小刀刮出亮部和高光,从而形成类似于经典摄影作品的效果。由于整个画面亚光,有绒面感,比黑白照片更具有磁性,更柔和,更耐看。
复制技术同美术史的关系非常密切。史前出现的陶冶技术,即用陶制模范复制青铜器的技术,导致了青铜艺术的出现。而雕刻技术的普及与变异,先后推动了先秦金石艺术、汉代画像砖艺术、汉唐丝绸染缬艺术和晋唐以后的版画艺术。直接采用复印机的复制技术,正在引起美术界的关注。济南高氏兄弟和长春黄岩,都曾创作过平面物象拼贴复印图像。在一切都可以复制的当代世界,冷军采用复印技术发明的这种异型绘画,也就是将小型立体装置转变为平面的刮绘作品,具有艺术史上的断代价值。
TOP7:陈逸飞
陈逸飞(1946年—2005年)生于宁波。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成为文化名流。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陈逸飞,成交额:359970370元、成交率:79.4%、均价:508850.4元/平方尺。
陈逸飞《弦乐四重奏》150×226cm1986年 布面油画
成交价:RMB 53,680,920 拍卖时间:2012春季 拍卖机构:佳士得
相关评论:孙景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陈逸飞思想蛮活跃的,虽然他是我们改画组年龄最小的,26岁。《开路先锋》使他成为中国美术界备受瞩目的青年画家。那一年他还创作了《黄河颂》,但没有送到北京。整个70年代,他的《黄河颂》、《南来北往》、《踱步》,尤其是1976年完成的《占领总统府》(他与魏景山合作创作的油画《蒋家王朝的覆灭》,也称《占领总统府》)曾获全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评选一等奖,后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使他成为当时——直到80年代初期他出国前——中国美术界最受注目、最有实力的青年画家。70年代中叶到80年代初期,很多学画的年轻人都把他当作一个榜样和崇拜对象,希望将来能够成为陈逸飞那样的画家。
陈逸飞做画很踏实,很敬业,善于学习,非常谦虚。每次他和朋友们见面,总是要把自己的画拿出来,让大家品头论足,一定要大家留下批评意见。我去上海,他就会把我拉到他的画室里,把他最近的作品全部拿出来,一件件让我看。我也注意到,他也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每次见到他的作品,都发现他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他的作品基本可以归入当时所提倡的革命现实主义,比较关注中国现实和中国近百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TOP8:艾轩
艾轩,1947年生,浙江金华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北京市政府高级文艺职称评审委员,北京画院油画创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性格乐观,开朗而又深沉,作品感染力强。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艾轩,成交额:151501023元、成交率:89.8%、均价:470649.4元/平方尺。
艾轩《荒原的黎明》110cm×110cm 2007年 布面油画
成交价:RMB 6,785,000 拍卖时间:2013秋季 拍卖机构:西泠拍卖
相关评论:邵大箴(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家、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美术史系副教授)
艾轩风格的另一特点是他把孤寂的抒情性与少许的神秘感美妙地结合了起来。本来,孤独本身即会有某种神秘性,在浩瀚的荒原中,孤独的神秘意味就更浓。但艾轩始终不忽视人和自然景色的优美。即使采用奇特构图(如《说不清明天的风》)加强画面不平凡的效果,作者也不忘记给观众以审美的满足。所以,艾轩是用美的魅力把观众带进那有宗教情绪和神秘气氛的艺术世界里。他的画有象征的意念(如《也许天还是那样蓝》、《歌声渐远》),但运用的是“点到为止”的含蓄手法,似弦上之箭,引而不发,其征服力和感染力更为强烈。
艾轩风格中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提起,那就是他绘画语言的凝炼与精致,这种绘画语言的求得,既与制作的技术有关,又不全是制作的技术问题。他把粗俗的生活往“雅”里面精心安排,着意推敲。轮廓线的分明、外轮廓的大效果和由此形成的空间分割、轮廓内的微妙关系,都使他迷恋和陶醉。但他处理得很谨慎和有分寸,既保有来自生活的感受,又赋予理性的秩序,同时避免了“做”的痕迹。艾轩的目标是既明确而又朦胧的,他很善于思考,他会沿着他自己选定的路向前走。至于那路的尽头是什么,他自己似乎也说不清楚。他要不断变化、不断创新。
TOP9:王怀庆
王怀庆,1944年出生于北京,曾用名王怀。就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69年获学士学位,1981年获硕士学位。1987—1988年美国OCU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在王怀庆的作品中中国艺术传统中关注的结构因素被创造性地实现了现代转化。具象的画面并没有掩盖去其中抽象的精神,东方文化内涵和西方表现技巧在这里水乳交融。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王怀庆,成交额:37296049元、成交率:78.4%、均价:414788.2元/平方尺。
王怀庆《错觉》 145.5×112cm 1993年 布面油彩
成交价:RMB 9,504,184 拍卖时间:2014春季 拍卖机构:台北中诚
相关评论:贾方舟(画家,批评家)
王怀庆是从中国本土成长与成熟起来的一位地道的中国艺术家。他的艺术经历了从具象、意象到抽象的全过程。王怀庆不只在艺术的本体意义上展开他的工作,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在艺术的本土化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他睿智地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找到了自己艺术的出发点,从而使他的艺术与传统文化既具有一种批判的姿态,又保持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王怀庆从80年代中期以后,就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家具中获得启示与灵感,并从中找到确立自身艺术的基本方式。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他一直在画面上对这些具有传统文化基因的形式因素进行结构主义的“解读”和解构主义的“试验”,他的作品从空间到平面,又再度延伸到空间,更加证明了他在自觉地经历了现代性历练之后的当代性选择。他甚至不惜放弃油画在色彩上的优势,而以单一的“墨色”为主,更凸显出一种纯属于中国的艺术趣味。
王怀庆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无疑是一位思路清晰、指向明确、成就很高的艺术家。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努力、以大开大合、深入简出的个人化方式,把中国传统文脉成功地“切换”到当代语境中来,使上千年的中国文脉顺畅地延伸到当代。其功绩赫赫,有目共睹。
TOP10:曾梵志
曾梵志,1964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市,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曾梵志的创作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敏锐的社会批判,受到评论界广泛的赞誉,也得到社会民众的持续关注。与此同时,曾梵志参与了一系列国际和国内重要的艺术展事,包括首届广州双年展(1992)、广州三年展(2002)、威尼斯双年展(2009)等,并在上海美术馆、苏州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保加利亚国立美术馆、法国Saint—Etienne当代艺术博物馆等知名艺术机构举办了个人展览。曾梵志被认为是当代中国较具代表性和国际影响的艺术家之一。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曾梵志,成交额:646347072元、成交率:87.6%、均价:397867.4元/平方尺。
曾梵志《面具》220×145cm 2000年 布面油彩
成交价:22,770,000 拍卖时间:2014秋季 拍卖机构:北京保利
相关评论:宗峰(著名美术评论家)
对艺术价值的判断不能够仅仅依赖一条线索或一件作品,艺术之外的看似和艺术没有关系的线还有很多,而且更为重要,你会在对这些线索和关系进行剖析后,才能够发现作品的核心价值。对曾梵志作品的理解,不能单纯去看某一件作品,应该整体、完整对作品的前后关联性进行梳理,之后你会发现他能够独自领跑中国当代艺术绝非偶然。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表达了艺术家对当时中国社会富裕阶层的观察理解的角度,艺术家对画面中戴有面具人物的心理进行揭示,然而此外,我更想强调艺术家对人物肢体语言的理解所具有的高度,通过对画面中人物手的放大来增加对人物内心世界更有效的揭示,同时也流露出西方古典艺术对他思维方式的影响。就面具所隐喻的内容,东西方文化对其有着比较近似的认识和理解。
对他的《肉》《协和医院》《面具》与《乱笔》及他喜爱的铜版作品进行系统梳理后,就可以理解曾梵志作品《最后的晚餐》为何可以拍卖成功。
今天,中国的艺术品收藏群体,依然不够清楚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转型,以及中国当代艺术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在意识形态产生的影响力和贡献。未来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认同的逐渐释放,必然将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价值继续推高。[NextPage]
TOP11:陈丹青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70年—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成为颠覆教化模式,并向欧洲溯源的发轫。绘画之余,出版文学著作十余部。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陈丹青,成交额:61848777元、成交率:79.8%、均价:396136.4元/平方尺。
陈丹青《面具》80×52cm1983年 木板油画
成交价:RMB 3,910,000 拍卖时间:2013秋季 拍卖机构:北京保利
相关评论:孙景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78年初夏,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考场其中的创作考试,自由命题,限一日内交卷。陈丹青上午画出了四幅素描草图,下午又画了一幅油画,五幅构图中,场面殊异而人物众多,形象情意均极生动具体,浑如汗气未散之际,便活生生地涌进了他的画面。如此敏捷的才思,能如此凭空臆造的形象记忆力,实在令人诚服,丹青一举夺魁,传为考场佳话,当时他仅有24岁,是油画专业中年龄最小的考生。
陈丹青入学前自习绘画,初即以速写开端。但于速写之好,依然如初。陈丹青的资质,在其对“真实”的洞察力;在其对物象形态意味的特殊敏感;在其精确地把握与驾驭技巧的娴熟,可谓慧眼独具。他在纽约的速写,作风更见精当、扼要;手法更为酣畅、洗练。他的动态速写,尤似能捕风捉影,堪称一绝。看似简略粗率,实则精微妙要俱到,形神兼备。就速写的纯粹性而论,具有更为独立的欣赏价值。这便是线条的舞蹈,是线条假手音乐节奏在奏鸣交响,流露着一个东方画家骨子里特有的根性。陈丹青说:“线条之于我,是一种天性,对线条形式品味的敏感是我的本能,我的速写,无疑得之于民族传统的熏陶”,他对自己艺术的特色和渊源的认识,可谓知之甚明。
TOP12:杨飞云
杨飞云,1954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郊区。1982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2005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油画学会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杨飞云,成交额:193890764元、成交率:73%、均价:383356元/平方尺。
杨飞云《怡然布面》 124×96cm 2004年布 面油画
成交价:RMB 3,450,000 拍卖时间:2013春季 拍卖机构:北京保利
相关评论:邵大箴(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家、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美术史系副教授)
手艺的精湛,是构成杨飞云艺术品格的重要因素。艺术起始于手工,当然驱使手工劳动的是心灵和感情的冲动。一旦手工提升为绘画,便是创造者手、脑和心协调的产物,这时心智、观念便很重要。但是,艺术创作虽然受观念的统率,但须臾离不开手艺,因为手艺是人的本性和心灵最真诚的表露。所谓观念艺术,那是另一个领域的创造,它的存在依赖和从属于另外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传统形态艺术的补充,它决不能替代传统形态的艺术创造。在高科技的时代,有几千年文化沉淀和积累的、运用手工创造的绘画、雕塑,仍然会有自己的魅力。鄙视或抛弃手艺,会导致人的感觉退化,导致审美水平的下降,最后导致艺术的变质。观念、装置艺术对传统形态绘画与雕塑的挑战,只能提示和激发我们,不要停步不前,而要关注时代的变革,关注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拓展,并从中吸收新的养分,改进和完善传统形态的创造。飞云是有心人,他关注艺术思潮的变化,但更是“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地深入研究绘画手艺,研究线、色彩、造型、构图的表现方法,研究它们在画面上的表现力。他巧妙地运用对比与和谐的辩证关系,使各种绘画因素综合成一种似乎离现实很近而又有相当距离的境界。在造型观念和表现方式上,他广取中外各家之长,创造出独特的静中有动、平中有奇、俗中有雅的绘画作风。
艺术家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多变,不断求新求异;另一种类型则是变化较少、风格较为稳定。飞云属于后者。他似乎不刻意追求变,对画风的变任其自然。当然,他的风格还是悄悄地在变化着,看一看他走过的近20年的艺术历程,会发现他在不同时期有微妙差异的思考和追求。今后,杨飞云还会在基本稳定与悄悄变化中探索着向前走,给我们画坛作出新的奉献。也许,对他已有和将要有的创造,我们和他本人都会感到有些不满足,但是,有一点是重要的:我们的画坛已经习惯了杨飞云的艺术。他独有的艺术品格使我国当代画坛多了一些色彩,多了一些容量。
TOP13:罗中立
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重庆市璧山县人,艺术家,教育家,四川美术学院校长。1977年-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修,1986年3月返校。1993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油画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1997年被评为文化部百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罗中立,成交额:205215591元、成交率:77.6%、均价:354088.2元/平方尺。
罗中立《母亲》 200×134cm 1983年布 面油画
成交价:RMB 43,700,000 拍卖时间:2014春季 拍卖机构:北京保利
相关评论:贾方舟(画家,批评家)
罗中立绝不仅只是以超写实手法画了一个老农的肖像,而是提出了一个到底是“谁”应该被“我们”尊称为“父亲”的问题。建国30年来,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各种宣传品都在向我们灌输一个思想:能够被我们称之为“父亲”的只有堪称为“人民救星”的“伟大领袖”。然而,《父亲》一画却将一个满手老茧、满身臭汗的老农指称为我们的“父亲”。用肯定一种说法的方式来暗示对另一种说法的否定,这是在那个时代唯一可以使用的策略。以悼念周总理为理由来表达对“四人帮”专制不满的“四五”运动所使用的就是这样一种策略。当罗中立怀着深刻的人道主义情感,以过去画领袖人物才可用的巨大篇幅来画一个老农时,他事实上是点破了千千万万人们的心里共同意识到的一个“可怕”的思想,他向我们提示出一种新的价值观:一辈子辛勤劳作、养育我们的是谁?我们应该尊重的人是谁?我们应该“谢恩”的是谁?正是我们面对的这位“父亲”。本来,任何领袖人物也都应该是人民的“儿子”,但在那个宣扬个人迷信、狂热于个人崇拜的时代,领袖却成了人民的大救星,需要人民来感恩戴德,把事情反了过来了。罗中立在他的《父亲》中不仅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把颠倒了的事情再颠倒过来。但在这幅画诞生的那个年代,这番话也还是只能意会,而无法明白无误地讲出来。《父亲》所以能在广大的观众中引起共鸣,正是因为它说出了一种真实。能够有勇气说出这种真实,是基于对“人”的关注。30年来,我们的美术作品还从来没有象《父亲》这样,将表达的主题真正深入到“人”的层次,进入到“人性”的深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父亲》的出现是划时代的。
TOP14:刘小东
刘小东,1963年生于辽宁省,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上学、画画、教书,刘小东的生活简单而丰富,生活中的刘小东自认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所以他认为艺术应该是现实主义,他始终对现实抱以敬意。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刘小东,成交额:51030520元、成交率:62%、均价:327896元/平方尺。
刘小东《青春故事》 157×180cm 1989年布 面油画
成交价:RMB 20,125,000 拍卖时间:2012秋季 拍卖机构:北京保利
相关评论:范迪安(中央美院副院长,教授)
刘小东是在中国美术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转换中"出场"的,他所以能够在九十年代初成为画坛的新人为人们所注意,就在于他的"出场"一开始就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中国艺术的年代转换。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艺术,就整体而言处于对应社会变革而形成崭新文化内涵的时期。可以概括地表述八十年代中国艺术、特别是绘画上的基本特点:首先,八十年代的中国绘画鲜明地体现出艺术家作为社会文化代言人的批判意识和启蒙精神。先是"伤痕"、后是"反思"的宏大叙事,以及各种反映整个时代社会变化的主题和题材,都对应着人们解脱思想禁锢、张扬进取精神的需求,以反映现实的文化态度和真诚表达的情感内涵赢得了社会的注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老中青几代画家都朝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即重新认定和运用绘画的基本功能,使得绘画成为参与社会变革的一股强劲的视觉力量。第二,当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产生渐次增大的直接影响之后,一种"集体的"现代主义意识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对绘画语言的价值认识上。画家们试图通过各种形式实验,突破原有画风单一的局面,建立多样化的艺术格局。在现代主义绘画观念的驱使下,形式语言的探索包括技法的创新手段,使画坛呈现出多种风格并存的态势,尽管其中良莠混杂,但在整体上推助中国艺术实现了从传统型态向现代型态的转换。第三,就画坛具有主导地位的思潮而言,还可以概括出理想主义绘画这一流脉。这种思潮试图缓解社会变革时期的人的精神失落和人的精神理想追求之间的矛盾,避开社会现实对人的精神的直接冲突这样一种严峻现实,而采取一种"过滤"的方式,在绘画中建立起一种精神化的美好的社会图景和田园牧歌。这三股主导性的潮流在八十年代充分实现了它们的社会功能和艺术的发展意义。
TOP15:徐芒耀
徐芒耀,1945年出生,上海人,祖籍浙江侗市崇福镇。1978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文革后第一届艺术类研究生),师从王德威、吴国亭与全山石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长至今。曾在法、美、英、比等国及港澳地区与国内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部分作品被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徐芒耀,成交额:9407000元、成交率:87.5%、均价:278345.2元/平方尺。
徐芒耀《母亲》 92×73cm 2011年布 面油画
成交价:RMB 3,565,000 拍卖时间:2013春季 拍卖机构:北京保利
相关评论:王梅芳(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徐芒耀是我国少有的具有现代观念的具像画家。在他的画布上,具像与抽象结合,以细腻的写实技法,抽象的思维,重新组合成一幅幅带有现代意味的作品。近年来,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双影,那是照相机所做不到的视觉现象,能够完全而充分地体现画家所发现的视觉感受,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徐芒耀风格。
徐芒耀为了能在画布上完全而充分地体现他自己所发现的视觉感受,揣摩良久,他选择了写实绘画的形式与技法,而且徐芒耀本身有20多年在高校油画系当教授的经历,有扎实的功底,徐芒耀因此非常擅长写实绘画。在法国生活四年多的经验告诉徐芒耀,目前,世界上高水准有地位的具有现代观念的具像画家,为数不多,在流派纷呈,门户林立的西方,写实能力超凡的大油画家,仍然声誉非常高。受欢迎程度不减。这足以坚定徐芒耀的信心,将现代写实绘画进行到底。徐芒耀就是徐芒耀,他总是能够想出办法,不断的让他的作品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心和眼,并且记住了他。[NextPage]
TOP16:龙力游
龙力游1958年生于湖南,湘潭人,硕士,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副教授,在多次比赛中获得铜奖。1958年生于湖南湘潭,198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重系研究班,1987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副教授。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龙力游,成交额:34949840元、成交率:70.4%、均价:272182.8元/平方尺。
龙力游《草原牧歌》 130×194cm 2011年布 面油画
成交价:RMB 9,200,000 拍卖时间:2012春季 拍卖机构:北京翰海
相关评论:伟子(美术档案主编、油画经纪人)
龙力游的谈吐里透着书卷气,对自己的工作有胸有成竹的自信,喜欢用典故来强调自己的观点。二十多年前他在内蒙草原遇到了“好力堡”,然后诞生了一系列类似文化人类学调查报告式的图画。他用持续的劳动展开了一部布里亚特人图画版心灵史。好力堡的生活对于龙力游的意义,既可以按他自己的说法联想到威廉·福克纳虚拟的杰弗生镇,也可以想到塞尚的普罗旺斯、高更的塔希提;甚至也可以联想到维米尔侧面涌进房间的阳光或者勃拉克的吉他。所不同的是,龙力游对好力堡世界的研究,使当代写实油画在外光状态下有了精湛的表达力。
在人们惯常的看法中,写实油画的精义必然与它的文化源头保持恰当的师承关系,龙力游属于不多的与当代文化资源保持密切关系的画家,尽管他根本不介意别人的评价。但是即使从表面上看,“好力堡”也像一道分水领,标志着中国写实油画在“看法”的物理性状上的分化——虽然这不是造型逻辑的分化——也幸好这样,才使写实油画用复杂的章法、在特定光线下阐释“人类”这个歧意丛生的概念时具有了另外一种卓越的才能。
龙力游喜欢用典故来强调自己的观点。20多年前他在内蒙草原遇到了“好力堡”,然后诞生了一系列类似文化人类学调查报告式的图画。他用持续的劳动展开了一部布里亚特人图画版心灵史。好力堡的生活对于龙力游的意义,既可以按他自己的说法联想到威廉·福克纳虚拟的杰弗生镇,也可以想到塞尚的普罗旺斯、高更的塔希提;甚至也可以联想到维米尔侧面涌进房间的阳光或者勃拉克的吉他。所不同的是,龙力游对好力堡世界的研究,使当代写实油画在外光状态下有了精湛的表达力。
TOP17:何多苓
何多苓,1948年生于中国四川成都,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伤痕美术”代表人物。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现居成都。20世纪80年代初,何多苓即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等作品轰动一时。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铜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第22届蒙特卡洛国际艺术大奖赛摩纳哥政府奖。作品曾入选1982年巴黎春季沙龙,以及1986年在日本举办的亚洲美展。何多苓还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1994年参加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1996年参加上海美术双年展。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福冈美术馆等海内外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何多苓,成交额:44328460元、成交率:68%、均价:217439.4元/平方尺。
何多苓《穿黑色斗篷的女人》 81×99.5cm 1994年 布面油画
成交价:RMB 690,000 拍卖时间:2012秋季 拍卖机构:华艺国际
相关评论:范迪安(中央美院副院长,教授)
他里面的一种笔调性可以说是初见端倪,实际上到今天我们看到何多艺术中很多感人的东西是他的笔调,我们讲的比较淡的、比较薄的、比较单色的,但是他整个绘画的语言是不断地在画面上来接触,笔锋跟画面接触的过程当中蔓延开来,而形成的一种就像音乐中的调性一样,可能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出现端倪了,所以今天来看何多,他一开始就已经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属性,跟其他的同辈画家有所不同。再后来的九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他以小翟为素材对象的这批作品,他更多地开始探索一种结构,画面中是不是有一种向纵深空间发展的结构,所以无论是小翟全身的肖像,还是单有头像,都开始在画面上营造一个视觉的、混沌的一个深度空间,甚至有时候为了加强这个深度空间还用了一些向纵深发展的线条来分割这个画面,使这个画面既具有我们讲的现代绘画的点评性,同时还有何多自己的一个深度,这个深度我觉得就是他的情感上所想达到的叙述的深度,所以他的叙述后来越来越不是平面展开,而是越来越朝纵深走去,这是在八十年代的后半叶是很明显地呈现出来了。九十年代我们都知道中国当代艺术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初起的剧烈的发展,这个剧烈的发展特别表现为从乡土题材转化为都市题材,从大叙述转变为个人叙述,由此也出现了很多比较符号化的潮流和现象,对这些潮流和现象有他的社会文化意义,我们不能予以否认,如何在这么一个潮流上跟何多的同代人或者可能在这个时候的兴趣点,都在迅速地建立自己的图像方式和图像标识,大家一谈到画坛这段时间都非常明显,但是我觉得何多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的潮流上他真的是没有逃,如果说八十年代他在潮流之中九十年代他真的是退出了潮流,这种变化对他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需要勇气的,尤其需要我们讲俗称的叫做“耐得住寂寞”,所以何多在九十年代,我觉得他开始更多地在完善自己的气质世界。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刚才也提出谈到,二十一世纪进入新的十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图像极具丰富和泛滥的时代,尤其是一个跨媒材实验、跨媒体实验,把影像、摄影、录像这些影像跟平面绘画相结合的时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至少在绘画领域是更多地走上了消费,走上了一种比较大众的口味,包括走向了成功,在这个时候何多到了这个十年的话他更加从容、更加能够使自己沉浸在他所要表达的一个精神空间里面,所以特别在近十年整个画坛经常讨论绘画何为?绘画在这个时候还用什么方式能够在视觉文化的海洋里面拥有价值,所以我觉得回过头来看这十年的何多苓真是能够驻守在画布面前,在做更加深入的叙事、叙述。回过头来看,中国艺术当代精神的三个十年,我们就更加能够看到何多苓的价值,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TOP18:方力钧
方力钧,1963年生于河北,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居北京,职业画家。重要参展有: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新艺术展、中国前卫艺术展、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东方之路、东方之路、中国新艺术展、第四届亚洲艺术展、中国新艺术展、中国前卫艺术展、新世纪的新现代主义等。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方力钧,成交额:148094737元、成交率:76.4%、均价:187938.6元/平方尺。
方力钧《1997.1》 162.5×129.5cm 1997年 布面油画
成交价:RMB 28,750,000 拍卖时间:2013秋季 拍卖机构:北京保利
相关评论:陈晓峰(艺术评论家)
国当代艺术早些年代表价值观的东西都表述得非常清楚,都被浓缩在这些有限条件下的符号,因此这个领域的诸多光环和问题都系在“方力钧”这个符号背后,只是中国特色的艺术界,在将方力钧的价值不断链接过程中,丢失了另外其他价值的开拓与挖掘,从而让艺术进入了价值链的单一轨道。方力钧市场层面越成功,则代表中国艺术关注原创精神越稀薄。方现在可以躺着赚钱,但是问题是他更应该思考更新方式的艺术创新和展览方式,而不是怀念式的展览。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之解决,需要更多有号召力的艺术家主动承担起自我革新的勇气,寻找颠覆艺术原有方式和经验的可能,但是这个现场几乎被遗憾抛弃,或被屏蔽,更加造成当代艺术的现实危机。因此,方的回顾型文献展之当下现实意义几乎变为“零”,而艺术界再这个问题上的认知和反思,我一直认为是有难言之隐,或者认识上偏于模糊。再说明白一点,现在这个极度令人焦虑的社会,人们不是不想看到如何成功的方力钧,但是更希望看到一个成功了方力钧如何在艺术家继续他的创新,而不是做成商业合成的方力钧。因为中国现在太不缺的就是成功者,而是成功之后他能做些什么?中国成功艺术家在这一块回应得实在有些差强人意。方力钧,张晓刚,蔡国强,徐冰,岳敏钧,曾梵志,周春芽等这些大腕们志向真的很不高,没有一个寂寞的,因为他们在成名立业之后,所做的都很格式化,客串演员,出书,开饭店,入股画廊,投资地产,出资做电影,或者也是停留在干巴巴简单操作层面的慈善事业里,以及学做时尚达人,艺术权贵。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大牌们不能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在中国这块越来越现实的土壤里,继续找到他们艺术创新的动力,而不是如此的面貌统一。本身能够浮出水面的艺术家就够少了,而代表上一代顶端级艺术家的集体梦游,直接摧毁了中国艺术血液的更新。总之,我的意见是他们以大批判现实起家的作品现在越来越反现实,这就是问题之所在。
TOP19:岳敏君
岳敏君,1962年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1985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岳敏君在近10年来的创作中以其鲜明的形象和风格特征在中国当代艺术界里占有独特的位置。这一位置不仅是一个“自我形象”放大的位置;同时也清晰地显示出某种市场化的商标性的特征。在岳敏君的艺术中,“自我形象”放大变成了一种市场策略。在这里,“自我形象”也就不仅仅是文化上的指涉物,而且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最重要的鲜活的因素。这是理解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通道。岳敏君的艺术正好站在了这个通道口上。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岳敏君,成交额:98936079元、成交率:90.8%、均价:178797元/平方尺。
岳敏君《回顾》 170×140cm 2005年 布面油画
成交价:RMB 3,920,000 拍卖时间:2012秋季 拍卖机构:北京保利
相关评论:皮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讲师、策展人、批评家)
岳敏君的作品中的人往往是处于极度的情感状态之中,但是却失去了理智判断。他们被表现为大而无当的脑袋,或者“脑子里进了水”。这些作品无意中延续了艺术史中一个古老的母题,即在尼德兰画派中的“愚人”题材。在文艺复兴时期,疯子和“愚人”不再像中世纪那样被看做是感受了上帝的神迹的人,而是被看做是恶魔附身、丧失理智。对待他们的办法就是将他们关在一条船上,储备一定的食物,放逐出城市,让他们自生自灭。愚人题材是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画家特别是博斯和布鲁盖尔所经常描述的题材,他们以此来讽喻教会的无知和愚昧,影射宗教对人的控制。在他们看来,在这些疯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种种丑陋的恶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隐喻。如果说时代的变迁让人怀疑岳敏君的艺术正在丧失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的话,那么同样时代的变迁更加显示出他对艺术以及对艺术史的批判性。这两个方面其实一直就贯穿在画家的创作中,前一种批判性通过作品中的图像就可以达到,而后者是通过创作方法论的改变来实现的,他是艺术家面对现实的一种态度和方式,是一种艺术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和岳敏君同时代的著名作家王朔在《顽主》中有一个细节,描写一个道貌岸然的作家对一个年轻的文学女青年说文学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舍得自己”。我不知道岳敏君是否读过这篇小说,但是我相信他一定会喜欢这个细节。因为他所做的工作,就像一个无知少女一样放弃了自己——既是自己的形象,也是自己作为艺术家的义务。而一旦是真的放弃了,他便会像马克思在《共产主义宣言》中对无产阶级所宣告的那样——“失去的只是锁链,而赢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TOP20:王广义
王广义,1957年生于中国哈尔滨市,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重要参展有:《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北京、中国美术馆,《不和塞尚玩牌》美国、加州、亚太艺术博物馆,《王广义个展》中国、香港、汉雅轩画廊,《蜕变突破—中国新艺术》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图像就是力量”中国·何香凝美术馆,《当代艺术中心—开幕邀请展》中国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柏拉图和他的七种精灵》中国北京、“OCAT”当代艺术中心,“美丽的讽喻”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王广义个展》韩国首尔阿拉里奥画廊,“江湖”,美国纽约提顿画廊等。
2012—2014季度当代油画个人拍卖指数,王广义,成交额:47739340元、成交率:62.2%、均价:77448.6元/平方尺。
王广义《大批判系列:统一面》 150×120cm 1993年 布面油画
成交价:RMB 1,548,400 拍卖时间:2014年春季 拍卖机构:香港蘇富比
相关评论:凯伦·史密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没有画家王广义,中国当代艺术就缺少了一个主要角色。1992年他曾经在一块帆布上信手涂鸦,“王广义是当代艺术运动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由于个性比较谦逊,王广义当时在这句话的结尾加了问号,但这个问号现在已经不具有实际意义。36岁的时候,他的作品已在中国艺术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他也因此闻名于全国艺术界及海外。从贫困到富有,王广义通过不懈的奋斗,已经成为值得众多年轻艺术家仿效的成功典范。王广义是中国前卫派在国外最早的代表之一,像他早年许多佳作一样,这些在1989年之后都“消失”了,一少部分落入国外收藏者之手,其余的则被锁在中国,结果是在中国艺术界之外鲜为人知。 王广义的“艺术家”的意念在概念上完全是的。比如他坚持任何有关“艺术家”的浪漫想法作为一种专业手段,人们从黑暗中解救出来并将他推到聚光灯下。而且,他认为“尊敬”和“冷静”与他所理解的和名声同样重要的财富是不可分割的。王广义没有时间像身无分文的艺术家一样呆在阁楼为艺术挨饿。他知道饥饿的滋味也清楚它并不是什么值得尊敬的东西。一生都在贫穷中挣扎,这不是什么荣耀。那种认为多情的贫困是艺术的来源的现代观念,是陈旧过时粗俗无礼的。问题是不是要成为一个声名显赫的艺术家,而是要成为一个构思明晰的多产艺术家,这些在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中都有所体现。伴随着成功和认可,王广义走向成熟。他的生活自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而其中部分原因无疑在于他的作品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并给他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他是一个成功的“受害者”。他的艺术是时代的印记,从1985年他创建“北方艺术群体”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正迈向21世纪以及加入WTO。中国社会政治变化不再被忽视,然而,王广义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外国人的兴趣正在不断变浓,随后一批有兴趣而又懂行的观众从大众中走来,他的作品必将在中国登上巅峰。
(实习编辑:邢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