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会长 石金柱
改革开放后,广州是全中国文物、艺术品最大的集散地,甚至超过北京、上海。很多画家、文物单位都要出口创汇,当年广交会是最大的窗口。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市场的无序和纷争导致了部分赝品开始流转,广东的艺术品市场不能引领大众对艺术家及艺术品的认识及定位。也因此出现了本地藏家到外地收购艺术品,本地艺术家签约外地画廊的尴尬局面。北方市场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慢慢都超过广东,货源、客户、人才和藏家都在北移。
最近,我们进行了全省艺术品市场的调研,挖掘一些“隐形”的美术馆和“隐形”的大藏家。在普查过程中发现,有实力的藏家大多数为房地产企业家、家具业企业家和饮食业老板。珠三角的收藏群体底蕴深厚,热情高涨,有不少人深耕市场二三十年,但也有部分人在市场里进进出出,投机性略强,不少收藏者对这个市场爱恨交加。
通过全面细致的走访和考察,我发现东莞收藏市场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藏品档次上都相对强势,且敢于与北方买家一争高下,买最精最贵的东西。对于一时买不下来的东西,他们就会考虑联合起来,比较敢拼。比如前一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600多万元买下傅抱石书画的,就是东莞买家。他们经常组团到北京、上海等地参加拍卖会,之前还联合接手了北方市场的一批黄君璧书画,但买完其行情就出现了下跌。尽管他们中有的买家有后悔情绪,但实际上,黄君璧的作品潜力还是很大的,未来仍可期待。顺德、佛山的藏家中不少是房地产商,他们中也有人成立了类似“顺德基金”的团体,由行家操盘,实力不可小觑。
艺术品的冷热与资本的行动有很大关联。因此,我们利用团队以及金融方面的力量,通过香港回流、藏家转让以及拍卖行获得几个渠道,购买了一批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等人的画作。就像水库一样,蓄几年,再实现一次循环。而为了引导主流价值投资,我们目前除了做艺术品投资基金外,还将利用较为齐整的学术资源,力争主办历代岭南画派精品展,其中就包括关山月、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作品联展”,试图进一步推广和挖掘岭南画派的市场及学术价值。
如果横向比较其他地域的艺术流派,岭南的已故艺术家和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还是没能卖出相应的高价,流通上比较狭隘。只有东西能在市场上流通,市场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出现繁荣景象。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