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真实面前,不许完美

2010-03-12 12:04:28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

   

作者:黄丽娜

  荷赛组委会取消乌克兰一摄影师体育特写类组照三等奖获奖资格新闻摄影

  3月3日晚,电子邮箱显示有来自荷赛办公室的新邮件,标题是“取消资格公告”。打开一看,还没“满月”的第53届荷赛获奖名单中,一名破坏规则者被清除出局。新闻通稿写得清楚——“经评委会认真仔细讨论,决定取消体育特写类组照三等奖获得者斯蒂芬·卢迪克(Stepan Rudik,乌克兰)的奖项,因其违反了荷赛规则”。荷赛官网上的这组拍摄于基辅的《街头大战》照片已被“取消”字样代替,即将推出的本届荷赛画册和展览也给予其如此待遇。

  若不细看原始照片和参赛图片,我们可能还得替摄影师喊冤,荷赛评委也是通过调取RAW格式的原图,才发现组照中这幅照片的纰漏所在。看那只张开着的手,拇指和食指中间,原背景中站立者的脚尖不见了。卢迪克就是被这只“无影脚”踢出荷赛,一次可能改变职业生涯的获奖因造假被揪而变了风向,甚至可能终结职业生涯。摄影师本人只能认栽,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行为触到了新闻摄影最重要的真实性原则。东窗事发后,有同行替卢迪克扼腕叹息:留下那个脚尖又能对一个精彩组照影响多少!或者在现场多拍几张直到满意!或者索性把这张从组照中拿掉……可惜,没有那么多“或者”让卢迪克选择。借用《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小峰的博客标题“不许联想”一半,新闻摄影这边“不许完美”。

  不过,卢迪克还算是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同志。消息一出,他很快就将原始照片贴在了一家俄罗斯的网站上,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供认不讳”,并坦率地表示认同评委的决定:“我就是被取消奖项的那个人,原图在此,被抹掉的细节是一只脚的部分,就在包扎的手下面。我对荷赛评委的决定没异议。”原图一贴,不仅脚尖暴露了,我们还看到了这幅很有“大片”感的前获奖作品的原形。原来,卢迪克不仅PS掉了碍事的脚尖,还大胆剪裁,只留画面中心部分的两只手,把照片由彩色变为黑白,并且修改了色调——于是,一幅很普通的现场抓拍照片经过“整容”,终于“完美”变脸。试想,如果事实没有被揭穿,摄影师在突发事件现场的冷静与独到视角该令多少人称道。

  短短数日,美国的纽约时报论坛上关于此事的讨论已相当热烈。因为造假一直是新闻摄影行业最深恶痛绝的,却又以各种形式屡被冒犯,所以,论坛上的发言基本呈现出“打假”一边倒的状态。“尤金·史密斯在棺材里睡不踏实呀”、“没规矩了,什么都算纪实,即使缺胳膊少腿”……还有一位高校新闻专业副教授更为深刻地从媒体变革看待此事。他认为很多机构为了减缩开支,舍弃专业摄影记者而依赖自由摄影师,但良莠不齐是这一人群不可避免的现状,有些人用手机拍摄的影像照样可以向媒体发稿或参加比赛,而编辑和评委又怎能有时间、精力一一核查真伪?他说,从网上几乎查不到什么关于卢迪克的背景资料,他不敢保证此人是否受过正规的新闻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也借此呼吁业界即使面对经济压力,也要多拓展新闻职业道德、法律及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渠道。

  有意思的是,顶着炮火替卢迪克说话的还真有一位,这位网友认为“虽然抹掉了那只脚,但他(卢迪克)并没有改变照片所传达的意思”,他还觉得“现在不是1940年了,我们得更新对摄影的理解了”。我们无法核实发言者的身份,更不知道他是在什么状态下说出这样的话,但肯定也代表着一部分人的立场。为什么会这么想?是不是荷赛的一些做法误导了大家?首先看本届的参赛规则,关于修改图像一条,没有过多、过细的描述,只是笼统地说“不可修改图像内容。只允许进行符合当前行业标准的润饰”。再看近些年获奖的照片,尤其肖像类、艺术类的,被润饰得貌似偏离了新闻摄影这条轨道,又该用什么行业标准来规范呢?2010年荷赛评选又将肖像类、体育类、自然类在初评阶段安排了所谓的“专业评委”进行筛选,这些“专业评委”的尺度是在新闻摄影的基础上更严格,还是综合考虑某一专业领域的特点而更宽松呢?

  无论评委的事前评选,还是网友的事后评论,出了事,关键还是要看荷赛官方的反应,执行总裁米歇尔·穆尼克说:“荷赛的宗旨是促动高标准的新闻摄影,我们必须维护它的完整性,即使结果令人遗憾”。板起脸孔严格执法,荷赛的做法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赞同。的确,此风不煞,长此以往,不堪想象。远的不说,回顾新世纪的这10年,虽然新闻真实性有如利剑高悬头顶,但假照片仍然层出不穷。国内有“藏羚羊”、“广场鸽”、“第一爆”、“华南虎”等,国外有洛杉矶时报记者合成英军和伊拉克平民的照片,《巴黎竞赛画报》让萨科奇腰间赘肉“消失”,路透社索性炒掉了给贝鲁特遭空袭的照片加浓烟的摄影师和失查的图片编辑……和“前辈”们相比,卢迪克的“脚尖门”乍看上去真不算严重,但是他的遭遇算是给所有同行上了一课:在新闻摄影圈里角逐的选手们,裁判已经亮红牌了!

  数码带来的益处没必要再赘述,新闻摄影行业也享尽其便利。但技术越是带我们靠近“完美”,我们对”完美”的欲望就越强烈。罗伯特·普雷基问拿着数码相机的记者:你们能不能不要拍一张看一下?在相机上看、在电脑上看,都是为了知道是否达到满意程度。为了不错过新闻也好,为了保证发稿也好,最终都演变成了机械的、下意识的习惯,没拍到好照片时,难保会把“习惯”延续到后期制作。还记得2007年荷赛的大奖照片吗?那是摄影师在市区溜达了一天,抓拍的一张最初并不被看好的照片——几个打扮入时的贝鲁特年轻人开着敞篷车经过黎巴嫩南部废墟——前景与背景对比强烈,人物表情丰富,戏剧色彩十足。看了照片,有人说要是车里的两个人不重叠就更好了。是的,这张照片不完美,但它仍在当年问鼎荷赛,流传甚广。和卢迪克被取消的照片并列放置,谁是新闻摄影最佳代言人?应该有答案了吧。真实面前,不许完美。

  (编辑:崔婷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