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摄影已死?

2009-10-27 12:16:27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朴浦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数码技术仿佛让摄影与现实生活脱离了。Photoshop,光影魔术手等一些列软件让照片变得更美了,我们可以把不小心闯入镜头的人p掉,我们可以在电脑上修复镜头的畸变,我们甚至能把一个未能参加毕业照的同学p到照片上。见过了太多p出来的“完美”照片,是否为了对美的追求,就能够放弃摄影在最初发明时所表现出来真实这一特有的魅力?

    这可能吗?摄影看起来可是欣欣向荣的样子,如果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也就是从业者太多了。大群的摄影师活跃在每一个角落,有的用原始的针孔相机,有的相机能拍千万像素的照片,有的用手机记录老百姓身边的事,更有甚者,他们拍照片的阵势、场面、复杂程度和花费与拍电影也不相上下了。

    走进位于切尔西、圣莫尼卡或者梅菲尔地区几乎所有的严肃艺术馆,首先看到的一定都是些大到令人窒息彩色照片,例如Andreas Gefeller用蒙太奇手法把几千张数码照片拼成的停车场鸟瞰图或者Didier Massard里展现变换风景的编导摄影。在两个正在进行的影展中,人们对摄影所达到的艺术成就所表现出来的认同让人耳目一新。纽约大都会艺术馆首次举行名为“景深”的现代摄影展,影展的门票包括了一张Thomas Struth拍摄的展现了威尼斯圣扎卡利亚内部丰富细节的照片和Adam Fuss用闪光灯拍摄的一张浮在在水面上的相纸激起水花的照片。这个影展将一直持续到三月二十三日。

    在华盛顿的国家艺术馆举行的“1888-1978 美国快照艺术展”展示了普通美国人用布朗尼相机和Instamatics相机拍摄的震撼照片。

    参观者两个影展的时候,总会感到仿佛摄影已经远离了人们对他原本的认识。雕塑也有过类似的先例,所以现在在地上随便指一个坑能说是跟铜像一样的雕塑。数字化的确让艺术摄影的多样性成为可能。但是,在它诞生25年之后,数字化却成为了让摄影失去其灵魂的主要原因。胶片摄影师的声望在于无论他在暗房里对照片进行了多大的修改,照片上表现出来的依然是镜头前拍照那一刻的真情实景。

    从另一个角度说,一张数码照片却可以构造出一个仅仅包含那么一丁点真实元素的Photoshop神话。现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神奇的图像变形,太多的巧妙的技巧,把反映真实的摄影变成了神话。在这个时代,“NB”已经很难说出口了。

    艺术和真实曾是一对挚友。直到现代主义的开端,西方艺术界最推崇的就是模拟——绘画或者雕塑的表达都尽可能地帖近现实生活。1839年,William Henry Fox Talbot从负片中冲洗出了史上第一批照片,很快他就将这种模仿的新媒体视为一种艺术形式。Talbot只是想达到一种比手绘更精确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事实上,他把自己第一本影集叫做“自然的铅笔”。一个世纪之后,任何一张想要被称为艺术的照片至少要与Talbot于1844年所拍摄的“开着的门”有些许神似的地方,照片里一把树枝编织成的扫帚很艺术地斜靠在黑乎乎的门口。

    当然,伟大的摄影师永远不会只像法庭上的速记员记录口供一样不加分析地记录所见到的事实。他们会仔细地挑选各种主题,在作品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作品看起来更富有艺术内涵。19世纪末期,画意摄影师利用柔焦,齿边相纸,红褐色调,多底合成,甚至划花底片等方式让照片看起来更像绘画作品。

    很快,摄影就不再是专业人士和有钱购买那些笨重设备的摄影爱好者的专利,普通人也开始用相机拍摄自己的世界了。19世纪20年代,一批个头小、价格便宜,类似柯达布朗尼的相机问世。根据柯达公司的资料,一直到1950年,将近四分之三的美国家庭都拥有照相机,一共拍摄了二十亿张照片。

    到了19世纪70年代,每年美国人要拍九十亿张照片,大部分都是非正式的快照。当然,一些好的作品也渐渐在这堆起来如珠穆朗玛峰般高的大量照片中显现出来,几乎所有这些杰作都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拍摄的。在“美国快照艺术展“展出了一副19世纪50年代的作品“佚名”,作品里的人把布朗尼的镜头对准了一个女人,却没料到那女人在他按下快门的刹那用手遮住了脸。两人都不会料到他们的行为构成了一个美妙的组合,长长的手指和僵硬的手肘与柔和的麦田斜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摄影与现实的的统一。这一幅作品与19世纪30、40年代的现实主义摄影师Dorothea Lange和Walker Evans,19世纪50、60年代的 Diane Arbus 和Robert Frank拍摄那些骨瘦如柴的农民、满身灰尘的矿工,匆匆走过的家庭主妇或者健壮的自行车手等作品相一致的地方在于,他们都真切地反映了现实。

    19世纪70年代后期,摄影中的虚构理念渐渐展现出了他的后现代主义倾向。“现实主义摄影在态度上的一个大转变”,纽约一个颇有影响力摄影画廊的主人Lawrence Miller说,“出现在1980年Metro Pictures画廊(苏荷区最好的画廊之一)展出Cindy Sherman的作品”。在Sherman虚构的自画像“电影海报”里,她装扮成一个穿着睡衣躺在床上的金发美女或者一个住在高档公寓的黑发蛇蝎美人。这并不是摄影第一次偏离人们认为其作为写实和新闻报道的主流方向。Sherman的作品给摄影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摄影被视为了一种艺术,而不仅仅只是新闻报道。Talbotian美学的大门完全向摄影师敞开,他们不仅拍照,同时也制作各种照片。数字技术的到来只是加快了摄影变成神话的速度。

    我们生活一个被像素所控制的文化中,与现实越来越远。电影里充斥着电脑绘画,那些“表演动画”的电影例如《北奥武夫》里甚至从头至尾都是虚构的。一些流行歌手实在是太网络化了,就像让你拨一个分机号一样简单。连雕塑也可以利用电子“快速原型技术”把三维模型迅速制作成塑料模型。你又凭什么要求摄影有所不同呢?为什么就不能用数码技术把每张风景照都做成宇宙级美图或者把城市都变成满是高楼大厦的幻象?[NextPage]

    摄影终于不再局限于镜头前拍摄那一刻的景象,但却是以失去它真实地反映现实这个特有魅力为代价的。作为画廊的展品,摄影已经与那些完全源自艺术家想象力的绘画几乎没有分别,除了摄影比他们需要更少的技巧。一位伟大的现代摄影师Lisette Model曾经说过,“摄影师最简单的艺术,但这也可能使得它是最难掌握的艺术”。她并不知道现在那些漂亮的效果那么容易得到,但是让美丽与真实同时出现在一幅照片中却那么困难。下一代的摄影师,如果还有的话,必须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找到那条连接摄影与现实的纽带。

    (编辑:魏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