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摄影艺术造型语言的美学探讨

2008-09-25 09:58:42来源:青岛大学学报    作者:

   

作者:夏乾丰

    不论何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摄影艺术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家正是借助这些语言来构筑摄影艺术的美。
 
  影调、线条、色彩和光线这些摄影艺术语言,其特殊的审美作用,首先表现于它们独自或共同赋予人们形式感、形式美感。摄影作品赋予我们的形式感,是十分丰富的,有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等等。我们从摄影艺术中,所获得的美感,是与这些形式感密切相关的。 

  (1)空间感,亦称深远感, 在中国传统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画家们所倡导的“画贵深远”,就是强调绘画要有深远的空间感。同样,在中外摄影史上,一些经久不衰的作品,亦多是摄影家们娴熟地运用透视规律成功地表达出深远空间感的结果。如亚当斯的《月升》,张印泉的《七星烟雨》等,即是如此。摄影艺术的空间感是怎样借助透视规律表现出来的呢?或者说,摄影作品表达空间感是运用的什么“材料”和“语言”呢?摄影艺术表现深远的空间感,所用的艺术语言主要是线条和影调。因为摄影作品对空间的表现,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形体透视,即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即影调透视。当然,这两种透视,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又要借助适当地选择光线和拍摄角度等来实现。所谓线条透视,就是通过线条的交织关系来表现景物的远近、大小,表现深远的空间感。菲律宾一位摄影家拍摄的《寂寞之路》,利用墓地十字架有规则排列所形成的线条会聚,表达了深远的空间和深邃的意境,耐人思索。所谓影调透视,就是借助影调的浓淡明暗对比,来表现景物的远近和空间的层次。画面上的影调越暗,表现景物就越近,影调越淡,表现景物就越远。摄影家们常常利用丰富的影调层次,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画面深处,把观赏者的想象渗入深远的空间。 
 
  (2)摄影画面的立体感,即体积感,是使摄影作品生动自然, 真实可信的重要一环。摄影艺术与雕塑艺术不同,它是借助占有两度空间(平面)的画面来塑造形象的。要克服平面造型的局限,塑造出栩栩如生、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象,主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运用自己所固有造型语言在两度空间上表现出客观对象的三度空间,即表现出所摄对象的立体形状。 

  摄影艺术表现立体感所运用的技术技巧手段和具体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它所运用的语言材料基本上是光线和影调。逆光和侧光以及富于变化的影调,都可以较好地表现立体感。比如,我们所看到的许多成功的黄山风光照片,之所以画面有立体感,生动地表现了黄山的多姿多彩,就在于光线变化多,影调变化多,画面层次丰富,在灰色的影调间常有条条、块块、片片的明亮影调闪现,使人们真切地感到朵朵白云奇妙地穿行于山峰、松林之间,其妙无穷。
 
  (3)摄影作品所表现的物体的质感,即物体的表面结构感, 如同立体感一样,虽不是所有作品都具备的,但它确实亦是使一些作品的画面增添光彩,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方面。如果画面上所表现的对象,不是漆黑一团,就是白版一块,表现不出质感来,就不仅会影响作品的真实性,而且会缺乏吸引力,无法使人产生鲜明的印象。 
 
  摄影画面要能充分地表现质感,赋予人们质地美感,就要调动摄影的艺术语言,即要靠选择和运用光线、影调来实现。如,表现物体的粗糙而运用硬侧光,表现物体的光滑面用柔和的侧光,表现物体的透明镜面用柔和的逆光,这样既可较好地表现出它们的质感,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美化物体的表面结构状态。巧妙地运用光线和影调表现被摄体的质感,是一些著名的摄影家创造艺术美、赋予人们形式美感的重要手段之一。亚当斯可谓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在这方面十分精心,他的不少作品,如《山丘》等,都是质感表现方面的范例。 

  (4)表现动感,使摄影画面呈现动态的美, 亦是摄影艺术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莘辛认为,描绘动态中的美,比描绘单纯形状或颜色的美,更能使人欣喜或感动。有动感的画面,往往具有更大的艺术感染力。但是,如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摄影艺术属于空间艺术,要它表现出蕴含着时间性的动态是受到很大局限的。然而,摄影艺术的科学性,又使其能利用自己的技术技巧和造型语言,较为自由地在平面材料上表现动态。 [NextPage]
 
  摄影艺术的动感表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途径,除了技术技法之外,恐怕就有赖于艺术语言了。就是技巧的运用,亦往往是同“语言”的运用结合在一起的。摄影家可以利用摄影特有的语言形式,创造出许多富有动感的艺术画面。如第十三届全国影展获金牌奖的《银鱼》,将近百条银鱼巧妙地排列成涡旋形曲线,让人们的视线围绕着整个“小鱼群”旋转,给人以鱼儿在水中欢快地遨游并追逐嬉戏的视觉形象。作者对涡旋形线条别具匠心的运用,使已经失去生命的小东西恢复了活力,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脱弦之矢》(注:《大众摄影》1979年第2 期。)亦是一幅洋溢着动感的好作品,这种动感的形式所依据的主要就是线条——放射性线条,没有这种线条,看来就难以表现这样的动势。
 
  (5)节奏感和韵律感,亦是形式美感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同人们常说的没有节奏和韵律就没有音乐和诗歌一样,摄影艺术若没有节奏和韵律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形式美。一幅摄影画面,仅有鲜明的主体和统一的基调,还常常不能构成完美的摄影艺术作品。有了美妙的节奏和旋律,作品才能有玩味不尽的韵味,耐人欣赏。
 
  摄影作品是选用曲、直等各种线条,黑、灰、白等各种光斑和红橙黄绿等各种色块,通过对画幅的有规律的分割,而构成画面的节奏和韵律的。任何摄影画面都离不开线条和色调(包括影调)等的有机组合。简明、突出、有特定含义的线条和色调的有规则的重复,往往可形成美妙的节奏、韵律。第十三届全国影展获银牌奖的《宝钢“圆舞曲”》是一幅由线条作“音符”而构成的颇具音乐感的造型艺术作品。作者说:“我试图用线条的韵律与节奏,表现出现代工业的特点。”画面上,银灰色钢板的弧形线,层层环绕,错落有序,由近及远,由大及小,由高及低,由明及暗,由实及虚,由横及竖,由物及人……构成了渐变性节奏,宛如一首轻柔明快、优美动人的乐章,线条及影调的有机组合,使画面统一活跃,整一而不呆滞,使人感知到形式美的节奏和韵律。 

  摄影艺术的四种造型语言,之所以能够赋予人们丰富的形式美感,主要是因为,这些造型语言都有自己的审美意味,即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摄影家们就是通过熟练地把握和运用线条美、影调美和光线美,创作了许多的摄影作品。 

  对于一切造型艺术来说,线条是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条件。线条美,是摄影艺术不可忽视的要素。摄影家们十分注重对线条的应用。他们既用线条美来建构和丰富形象,又把线条看作是有生命之物,借以表达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不少成功的风光和静物作品,之所以能将自然景物人化,性格化,甚至充满了人情味,亲切感人,多半是作者发现和提炼线条,赋予它以人的感情的结果。风光作品《晚归》(注:参见朱羽君《摄影艺术作品欣赏》。),调动线条的意味功能,借线条的形似来抒情,使作品耐人寻味。那几株衬托晚霞满天上的椰子树,其线条形状犹如站在海边翘首盼望着渔船归来的亲人的身影,画面感情色彩浓浓,引人联想,耐人玩味。可以说,这儿株椰子树的线条语言的巧妙运用,胜过了千言万语。 

  色彩,是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之一。对于摄影艺术亦是如此。摄影艺术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不仅可以客观描绘缤纷的色彩世界,还可以发挥色彩的性格来表现不同的主观情调,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摄影艺术的色彩语言,既遵循造型艺术用色的一般规律,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首先,与绘画不同,它要受客观景物本身的色彩的制约。它所采取的用色途径基本上是色彩还原,即选择景物本身的色彩,再现镜头前景物的色彩。故给人的色彩美感,较之绘画更富有直接感和亲近感。其次,摄影艺术的用色同用光是密切相关的。光的强烈、光的入射方向和角度等,都可以给画面带来不同的色调配置,甚至决定画面色彩的基调。由于光的直接影响,摄影画面的色彩一般比绘画更为明快、鲜艳、更为夺人目光。另外,摄影者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胶片、滤色镜以及后期制作等,来控制画面的色调,控制色彩的基调,突出色彩的重音,增强画面的色彩效果。因此,摄影画面的色彩一般较为丰富多变,和谐完整,更富感情色彩。这可以第十二届全国影展获奖彩色作品《春雨绵绵》为例加以说明。这一作品成功地展现了在严冬过尽、万物复苏的春天里,自然景物所固有的色彩特征。淡淡的油绿色调,包括那层层的灰绿雾霭,占据了整个画面,带来了春意盎然的气氛,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而那着意安排的鲜艳夺目的红、蓝两把伞,以及水中的倒影,又打破了灰绿色调,使画面更充满生机,赋予人们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形式美感,使人们感受到摄影艺术色彩语言的独特功力。 
 
  影调美,是摄影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摄影艺术美有别于其它造型艺术美的突出表现。 

  所谓影调,即摄影画面在光线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由明到暗,即由白到浅灰、由浅灰到深灰、由深灰到黑等多层次的调子。影调的重要作用,突出地体现在黑白摄影中,当然它在彩色摄影中亦相当重要。这里我们只简要分析一下影调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对黑白摄影的艺术美所起的作用。[NextPage]
 
  由于影调的关系,摄影艺术成了一种极富魔力的艺术,黑白摄影成了“一座深奥而神秘的魔宫”。影调使黑白摄影能对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的颜色进行高度概括,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种概括力和含蓄性都极强的艺术,使之更易于揭示事物的内在精灵,更易于表现摄影家的思想感情。 

  黑白摄影在许多方面,与我国传统的水墨画相似。水墨画有“墨分五色”之说。“五色”的要求,不在于再现客观事物的五颜六色,而在于抽取和揭示物象的本质,表达深邃的意蕴,出神入化地表现事物。在这点上,黑白摄影与水墨画是一脉相承的。“气韵生动”,许久以来就被人们视为品评绘画作品的最高准则。由于黑白摄影与水墨画的“气质”相通,一些有成就的摄影家,亦在充分挖掘和发挥黑白摄影艺术的潜在力和表现力,刻意使作品气韵生动,“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由于他们对影调的高超处理,其作品酣畅淋漓,内涵丰富,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赞誉。如老摄影家薛子江、刘旭沧、黄翔、陈复礼等拍摄的山水风光作品,既富中国画意,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又充分发挥了摄影艺术的特长,施展了影调的“神力”,在世界影坛上获取了应有的地位。黄翔先生的《黄山雨后》,以各种不同的影调,展现近景的苍松,远景的云雾,以及近、中、远山的层次,神妙地表现了黄山的勃勃生机和灵魂。特别引我们品味的是,摄影家使大半个画面充满了白色影调,展示弥漫远山的云雾,而在这白色云雾之中或之后却隐藏着万事万物的多少精灵啊!
 
  黑白摄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使之在摄影艺术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国画家叶浅予,在谈到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的关系时说:“彩色与黑白,目前来看,趋向彩色的多,这是社会潮流,大势所趋……但是,作为艺术性来讲,黑白片的艺术性难以掌握得多。应该承认黑白片具有不可动摇的艺术价值。”(注:《画家谈摄影》,第14页。) 
 
  影调的艺术价值,还在于表达感情上。摄影作品的影调层次是十分丰富的,而这种影调,可以说,都有特定的感情色彩,表达着各种不同的感情。 
 
  人们一般把摄影画面的影调分为高调与低调、软调与硬调。如果画面上的影调,黑色占得面积大大超过白色面积,我们称之为低调,反之则称为高调。黑、白灰的层次多,过渡趋势缓慢,称为软调,反之为硬调。当然,还有一些中间性的影调。一般说来,不同的影调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表现哀思时,常用浓黑或深灰的低调,如《刘少奇的骨灰交给王光美》(注:参见《liào@①望》第41期(1998年10月12日)。);表现欢快时,常用单纯明快的高调,如《广场情深》(注:《大众电影》1998年第5期。);表现刚强的性格和激烈的战斗气氛时, 一般运用黑白对比强烈的硬调,如《严防死守》(注:《大众摄影》1998年第10期。);表现温情时,常用柔和的软调,如《童趣》(注:《大众摄影》1998年第5期。)。成熟的摄影者总是既根据所拍题材的需要,又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来选择和控制影调。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和生命。摄影艺术是用光来造型的。摄影,特别是在摄影艺术发展的初期,常常被人们称之为“光画”,这是符合摄影的技术过程和艺术形式的本质的。摄影是与光打交道的,摄影创作一步一趋都离不开光。摄影者要创作出美的艺术作品,就一定要摸透光线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光线这一摄影特有的艺术语言。 

  光线,不仅从整体上来说,是进行摄影创作的前提,而且它也是其他摄影艺术语言——影调、线条、色调发挥作用的前提。光线对影调、线条、色调等,有着十分明显的制约作用。可以说,由于光线这一摄影特有的语言形式,使它的其他艺术语言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线条、色彩等艺术语言,是所有造型艺术共有的,但它们在各类造型艺术中又各有特征。摄影艺术的线条、色彩,不同于其它造型艺术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光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光线对影调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摄影艺术中,一切影像都是光与影的结合体。光是影子的源泉,影是光的象征。没有光,感光材料就无法印证物象。所谓影调,就是在光线的作用下,摄影画面上所呈现的明暗关系,千变万化的浓淡层次。不同性质的光线照明,即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光线照明,不同的照射方向,以及光线的不同强弱反差等,都可以在摄影画面上形成不同的影调配置,并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光线对线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光线对于突出和强调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物体的富有表现力的轮廓线条,对于鲜明清晰、简洁生动地再现视觉形象都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从影调上看,摄影作品的影调由光而生,而摄影作品的线条只不过是影调与影调之间的分界线,是影调有规则的排列。[NextPage]
 
  光线对色彩的影响亦是明显的。光线直接影响着色彩。不同的光线,对被摄体的色调——颜色的浓淡度,对照片的色彩,都影响很大。 

  日出、日落、阳光微弱,红光偏多,色调就偏暖。在强烈的阳光下,被摄景物光线对比比较鲜明,色调浓淡的对比就比较强烈。在阴雨天,色调对比就不够强烈,故给人以柔和感。高明的摄影家就常常利用光与色的这种密切关系,捕捉客观景物在特殊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微妙的色彩变化,创造别有风彩的艺术美。如美籍华人摄影家李元的彩色作品《黄昏的溪流》(注:《摄影世界》1982年第12期。),就巧妙地利用特殊光照下冷暖色调的对比,抓住黄昏时低色温的一抹残阳投射在溪古石上的瞬间形象,将其表现为橙红色,在蓝色的背景前显得格外强烈而醒目,既达到画龙点睛的艺术目的,又给人以独特的美的享受。这正如作者从自己多年来的艺术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精辟见解:“平凡的景色在特殊的光线下会产生杰作。” 

  摄影艺术的光线语言,其独特的审美作用,既表现在它可以作用于影调、线条和色彩,突出主体形象,增强环境气氛的渲染,增强造型表现能力,亦表现在:它可以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联想,艺术性地表达特定的情感、情绪、情调等。比如,画面上呈现的早晨的柔和光线,会使人感到清新、舒畅;中午强烈的阳光,会使人感到热烈、紧张和焦闷;黄昏日落的光线,会引起人们某种思绪或美好的遐想。因此,在摄影艺术创作中,不少摄影家都非常注意用光来表现画面上特定的情绪、情调及其变化。比如,他们常用暗淡的光线及恰当的明暗对比,来表现悲剧场面中的凄惨或肃穆的情调,常用柔和与明快的线条来表现欢快场面中的轻松、愉快的情绪。正由于他们注意了整个画面情调与用光的吻合,情调变化与光线变化的吻合,因此,就提高了作品的思想境界,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意味。 

  运用光线语言,增强作品的感情色彩,是摄影艺术创作的长处之一。摄影家们创作的许多佳作,多与他们发挥摄影艺术的这一特长有密切关系。著名的意大利摄影家乔治·洛蒂喜欢把自己称作“用光线抒情的诗人”。他的艺术实践正是如此。他所拍摄的周总理病中的那张照片,就是用光与情调和谐统一的范例。他别具匠心地运用了自然光,同时又调动了色彩语言,使整个画面充满鲜红的红橙色,连总理穿的那件人所共知的灰色的制服亦带绛红色,这就易使人联想起总理火红的革命一生。他还大胆地将周总理处理在深暗的背景之中,正是这深暗的背景告诉我们,无情的病魔给总理带来了不可抗拒的灾难。而那巧用的后侧光,则把身处逆境的总理的刚毅风貌,以及炯炯有神的目光,呈现在人们面前。因此,这一作品充分显示了光线艺术语言的特殊功能。就以用光与情感相结合,以光表情,以光抒情而论,这一作品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

   字库未存字注释:@①原字为目右加燎的右部 


   (编辑:杨帆)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