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之歌》改编自印度作家Bibhuti·Bhusan·Banerjee的同名小说,讲述印度孟加拉偏远乡村一家人的生活经历。雷伊与《道路之歌》的渊源说来话长,1946年,他在加尔各答一家英国人开的广告公司工作,受命为《道路之歌》的缩写本画插图。那时雷伊的一位同事告诉他,这个缩写本可能适合拍成一部很好的电影。
1949年,法国导演让·雷诺阿来到加尔各答,为新片《大河》找寻外景。在这之前,雷伊和一帮热爱电影的朋友组成了加尔各答第一个电影社团,他不仅给报刊写英文与孟加拉文的影评,也开始写作剧本。雷诺阿抵埠后,素昧平生的雷伊直接去到他下榻的酒店相见。很快,他就伴随着这位法国人在加尔各答的郊区寻找外景。当雷诺阿问雷伊是否想过投身电影时,雷伊向他讲述了《道路之歌》的大纲。这时的雷伊,对将来似乎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他唯一拥有的,只是对电影的热诚。
不过,第二年的伦敦之旅却异常关键。在十来天的海上航程中,雷伊记下了《道路之歌》的拍摄构思,他想要这部电影在真实的现场拍摄,并且使用非专业的演员。但这之前,雷伊的想法早已被朋友们看作异想天开。接下来的六个月,雷伊趁在伦敦公干之余,看了近百部电影,其中最让他念兹在兹的,当数意大利导演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正是这部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坚定了雷伊的信念,真实的现场,非专业的演员,他要拍的就是这样的电影。在返回印度的船上,雷伊终于完成了《道路之歌》的拍摄构想。
在所谓资深电影人眼中,《道路之歌》的拍摄人马可谓相当业余,从导演、摄影到艺术总监,都是些几乎没有任何拍摄经验的后生小子。雷伊找到原著作者的遗孀商讨版权事宜,幸运的是,后者很欣赏雷伊为小说画的插图,一口应承下来,甚至谢绝了其他更为优厚的改编报酬。但是,电影的资金来源颇成问题,不仅没人愿意出钱,还有好心人劝告雷伊不可在室外拍摄,按照当时的惯例,他们建议下雨的场景应该在设备良好的摄影棚内拍摄。无奈之中,雷伊只好挪借自己的人寿保险,向亲朋好友求助。
1952年10月27日,《道路之歌》终于开机。由于雷伊那时还在广告公司工作,他只能在星期天拍片。他们拍摄的第一个场景,是阿普与姐姐在芦苇丛中发现火车的段落。关于第一天的拍摄,雷伊后来说:“摄影机与演员教给我的东西,远远多过书本。”但不幸的是,等到下一个星期天,他们再次前往拍摄时,外景地的芦苇却被牛群吃光了。摄制组只好等到下一个季节才补拍完这一场景。
从开始拍摄到完成后期制作,《道路之歌》总共花了近3年的时间。因为资金问题,拍摄时断时续。最困难的时候,雷伊不得不当掉妻子的首饰。然而天无绝人之路,雷伊的制片人建议他去找孟加拉政府。1954年,政府终于同意资助《道路之歌》,但由于款项需分批拨出以及审计的缘故,拍摄工作始终不能一气哈成。对此马拉松式的摄制过程,雷伊后来打趣道:第一,幸好小演员阿普没有变声;第二,饰演阿普姐姐的演员没有长成大姑娘;第三,出演姑姑的八十高龄老演员没有去世。说到出演姑姑的八十高龄老演员Chunibala·Devi,这可能是《道路之歌》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在拍摄这部电影前,Chunibala已有30年没有上过银幕,因为她是个瘾君子,薪水都用于吸毒。Chunibala在《道路之歌》中出色的表演,使她获得了马尼拉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
1954年秋天,纽约现代美术馆馆长蒙罗·韦勒来到加尔各答,为即将在纽约举行的印度艺术展作准备。在一个偶然场合,雷伊给韦勒看了《道路之歌》的剧照,后者答应安排《道路之歌》在纽约现代美术馆首映。六个月后,美国导演约翰·休斯顿来到印度,为自己的电影《The man who would be King》寻找外景,同时他也受韦勒之托,查看《道路之歌》的拍摄进度。在看了该片十来分钟没有音效的初剪后,休斯顿赞不绝口。于是,《道路之歌》在纽约现代美术馆的首映安排正式敲定。
《道路之歌》的后期制作特别是其中的配乐工作值得一提。看过该片的观众,可能很少对电影的音乐无动于衷(依笔者的体会,丝毫不逊色于50年代初黑泽明享誉国际影坛的《罗生门》配乐)。印度音乐大师拉维·香卡不仅为电影作曲,也是传统乐器锡塔尔琴的演奏高手。据说当时香卡因为繁忙的巡回演出,只看了这部电影的一半,就不间断录制了11个小时的音乐。雷伊后来写道:“那真是马拉松式的演奏,让我们既疲惫不堪又乐得不行,因为大部份音乐都棒得不得了。”
在最后阶段,为了赶上纽约的首映,雷伊和剪辑师连续工作了十个昼夜。电影的第一个拷贝终于在发往纽约的前夜赶出,而这时,他们既没有余钱也没有时间来为电影加上字幕了。几个星期后,雷伊收到纽约现代美术馆的来信,详细描述了观众对《道路之歌》的热烈反应。1955年8月26日,《道路之歌》在加尔各答正式上映。在广告公司工作的雷伊“近水楼台先得月”,为自己的处女作设计了五个广告牌。公映第三个星期,观众的口碑不胫而走,上映该片的三个电影院都挤满观众。由于这三家电影院只安排了六个星期的上映期限,《道路之歌》只得在另一院线又公映了七个星期。1956年,《道路之歌》参加戛纳影展,由于放映正好安排在某个假日的午夜,大部份评委都未出席。在安德烈·巴赞等影评人的努力下,电影节为全体评委另外安排了专场放映。最终,这部电影获得了评审团特别奖the Best Human Document。
因为《道路之歌》的成功,雷伊决定放弃广告公司的工作,全心从事电影拍摄。这条路,他一走就是近40年,直到1992年离开人世。
(编辑:王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