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31日13点20分。意大利首都罗马的翁贝托一号医院传出了沉痛的宣告:
“全体意大利人最关心的、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费里尼,因心力衰竭和呼吸系统功能性障碍不治,于今日中午13时停止了一切机体功能,终年73岁。”
消息一传开,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悲痛地对记者说:“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声音,将继续在意大利和世界回荡,永不消失。”法国总统密特朗在惊闻噩耗后说:“费里尼是那些最懂得如何将诗意与现实、批判精神与同情心结合在一起的人之一,他的伟大、成功和赢得世人敬重正缘于此。”意大利著名电影女明星索菲娅·罗兰也悲痛地说:“一颗伟大的明星隐去了,我们大家如今都处在了黑暗之中”
的确,费里尼是受人尊敬的,他的德高望重源于他的伟大成就和精神:他曾依靠自学摆脱了贫穷的命运,跻身自己所热爱的电影界;他曾借助勤奋的学习和手脚麻利,从一个跑腿打杂的工作人员成长为名导演;他曾因为好学而导演了30余部电影,并先后5次摘取象征世界电影艺术最高荣誉的美国奥斯卡奖桂冠。
在意大利电影界,人们都称费里尼是“魔法大师”,这是因为他那美妙绝伦的导演艺术,给了人们充分的精神享受。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魔法大师”的称号以及他在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是和他的刻苦勤奋、坚忍不拔的精神密切相关的。
1920年1月20日,费里尼出生在意大利里米尼市一个普通的小职员之家。小时候,他的家境相当贫寒,父母的薪水刚刚够维持生活,哪里还有钱供他读书?偏偏费里尼又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没办法,爸爸、妈妈就把公司里的一些图片、画报和有字的纸拿回家来,供费里尼学习。就这样东一张纸西一张纸,费里尼完成了他的启蒙教育。
后来,全家迁往首都罗马。在那里,费里尼作了一家报社的图画员,这个工作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图画员的工作使他接触了大量的图片,提高了艺术修养,并使他有机会与当时已大名鼎鼎的意大利电影导演罗伯托·罗塞利尼相遇。这一偶然的相遇,三言两语的交谈,激发了他久久孕藏在心中的理想。费里尼毅然改换了自己的职业,开始向电影界进军。
在罗塞利尼的帮助下,他走进了陌生的电影圈。进入这个神奇的领域以后,他仿佛一下子走火入魔了。对电影的浓厚兴趣使他求知欲格外强烈,他立志要在这方面干出一番事业来。
刚开始,费里尼只能在罗塞利尼手下跑腿打杂。虽然只能当个小人物,但他并不灰心。他利用工作的时间,仔细地观察罗塞利尼的每一个举动,把他所做的事情都记下来。晚上回家以后,他又像过电影似的,把一天来所看到的事情再演一遍。时间长了,他已悄悄地掌握了许多导演方面的技术。同时,费里尼的勤奋也赢得了罗塞利尼的信任和称赞,他对手下这位总能对自己的要求心领神会的助手感到信心百倍。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让费里尼担任了副导演。为了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费里尼除悉心向罗塞利尼大师请教外,还偷偷地学起写剧本来,想借此更加熟悉导演、制片等业务。
勤奋刻苦的自学精神,使费里尼如一颗闪烁的新星,在电影界散发出璀璨的光芒。从1951年开始,他便能单独执导影片了。第二年,他的处女作《白酋长》问世,得到公众好评。1953年,他执导的《牛犊》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银狮奖。1954年,他负责拍摄的故事片《路》首次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此片确立了他在电影界的地位。后来,1957年的《卡布里之夜》、1963年的《八个半》、1973年的《我记得》都获得过奥斯卡奖。为了事业,费里尼生活中失去了许多。但他的敬业精神,到今天仍然为全世界所传诵。
记得一次他在好莱坞参加颁奖仪式,众多的美国影迷要他的签名和地址,他风趣而又诚恳地说:“我家的住址写起来很长,姓名你们也许会忘记。但你们只要找到罗马电影城‘第五摄影棚’,就找到我了。换句话说,‘第五摄影棚’就是我,你们就管我叫‘第五摄影棚’吧。”
从那以后,“第五摄影棚”就成了费里尼的代名词。
(编辑:王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