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客流大了,美术馆离“生活方式”还远吗

2019-02-22 11:51:04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熠

   
“让走进美术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在刚过去的“春节档”,到美术馆过春节迎新年的市民络绎不绝。

1.jpg
风生水起逐浪高”展上的作品《中国智造的“国家名片”》吸引观众拍照。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


  “让走进美术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在刚过去的“春节档”,到美术馆过春节迎新年的市民络绎不绝。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全市89家美术馆共迎来677万观众,同比增长近10%。


  美术馆业近年蓬勃发展,每年都有新的美术馆诞生,公立、民营、私人美术馆等业态不断完善上海美术馆结构性布局。展览内容也丰富多彩,逢旺季,一天有4场新展同时开幕。同时,一些展陈设计大而无当、走马观花的“游客”太多、公众艺术素养不高、不少展馆门庭冷落依旧是不争的事实,这也为美术馆的管理、运营敲响了警钟。如何吸引、培育乃至留住观众,是所有美术馆面临的共同课题。


  美术馆能让人待上一天


  一大早,记者在某公立美术馆遇到祖孙俩——73岁的汪镇安携小孙子来参观。一幅描绘3个农民的画作让汪镇安想起上世纪60年代在崇明劳作的场景,而小孙子却一眼认出另一幅画中的东方明珠。“我喜欢绘画艺术,这种呈现方式很直观;让孩子多接触艺术,虽然他不见得都能懂,但对今后一定有影响。”拐过墙角,一群从东北来的学生席地而坐,在老师的带领下写生;还有母亲推着婴儿车,在巨幅画作前驻足欣赏。对于年轻人而言,周末相约美术馆,更是时髦的休闲方式。


  相较于欧洲一些美术馆,国内美术馆发展时间较短,展览陈列、学术研究等起步稍晚,但近年来,作为展陈之外“重头戏”的公共教育已迎来爆发式增长。去年本市美术馆共举办公共教育活动3300多场,分为讲座、放映类活动、导览类活动、儿童美育类活动、工作坊等。公共教育活动成为美术馆转变职能、培养观众的重要手段。


  “美术馆不能只是展览馆。”在接受采访时,业内专家纷纷提到这个观点。美术馆除了“看展”,还应该是一个可供市民休闲的公共空间,“小朋友可以参加活动,成年人可以观展,一家人能在馆内用餐,美术馆可以解决市民一天的需求。”纵观上海各大美术馆,餐饮、文创几乎是标配。中华艺术宫改建为美术馆时,引入某品牌咖啡等功能性的配套餐饮服务,此外还设有文创产品展示区;刘海粟美术馆一楼大厅便有咖啡座席,同时售卖部分文创产品。无论公立、民营,美术馆都力图延长观众在馆内的停留时间,拓展此种“生活方式”的功能边界。


  公众艺术素养有待提升


  不过,优质美术展览资源稀缺、公众艺术素养有待提升也是不争的现实。在美术馆担任志愿者的韩振缨记得,曾有位带着儿子看展的年轻父亲,因不知“五卅”而将画作上的字读成“五州”。“我马上过去委婉地进行更正,以免对孩子造成误导。”此外,一些参观者在美术馆无视“保持安静”的提示,大人大声交谈、孩子随意奔跑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志愿者提醒、督促。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张未分析,公立美术馆、民营美术馆、私人美术馆面临的问题并不相同。公立美术馆无门槛、无门票,不缺观众,但素养参差不齐。坊间常提及,某热门博物馆的古画展柜上,永远有脸和手的油痕。“民营美术馆游客量没那么大,相对面向特定观众群,它们的问题是需要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由于没有足够馆藏,需要不断更换展览,在资源上不如公立,这是民营美术馆捉襟见肘的地方。”私人美术馆的生存困境也类似,本身美术馆有商业性的需求,由于是非盈利机构,只能以公益方式运作,处境尴尬。“美术馆需要持续投入,私人美术馆收入有限,造成的后果是商业运作不好,学术也做不好。”至于北京某私人美术馆实现“自负盈亏”,已值得称道了。


  美术馆如定位不明,折射在展览上,便表现为观众有“看不懂”的抱怨。有艺评家提到,某画展上,不少留言的观众反映看不懂作品。“实际上这是社会的代沟,城乡、年龄、教育程度的差异让观众对画展的认知度不同。美术馆没有清晰定位的观众群,导致大家认为展览没做好。”不论公立、民营,美术馆都需要有自身的清晰定位,以此服务目标群体的观展需求。


  “看热闹”观众多并非坏事


  中华艺术宫的“风生水起逐浪高——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展”自去年10月底开展以来,参观人次已突破50万。但同时,“游客太多”的争议也从未停止,既是景点也是美术馆的中华艺术宫该如何平衡观众与游客的问题?市文化和旅游局此前的统计表明,与景区相邻的美术馆颇受青睐,位于虹口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嘉定古镇的陆俨少艺术院和韩天衡美术馆、松江的程十发艺术馆和松江美术馆,以及位于朱家角的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春节长假期间累计接待观众人次突破2万。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先得吸引人来看热闹,再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感应、有所感悟。”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认为,大量游客走进美术馆,“看热闹”的人多了,这并非坏事,美术馆作品的参观和解读有多个层次,展陈设计要增加对非专业观众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通过培育观众,打造学习型美术馆,“我们做数字美术馆,现场看完后,扫二维码,把信息带回去。美术馆既是一个观赏的地方,又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它是个大学校。”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不同于地铁、广场等公共空间,身为艺术品鉴赏空间的美术馆,本就存在一定的行为规范,如需着装整齐、安静观赏等。张未建议,可收取少量的门票费用,不为盈利,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滥用公共设施的现象。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