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纽约艺评人Paddy Johnson报道了在一级市场的新兴与中端阶层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画廊主们向他们展出的艺术家收取艺博会费用。
根据Johnson的消息来源,目前为止这样的做法有两种方式。其一,画廊主扩大了自己在艺博会上的销售分成——比如60%归画廊,40%归艺术家,而不是传统的对半分;其二,艺博会上的所有收益一开始全额归画廊主,直到收益能抵消画廊为这个艺术家参加艺博会所支付的所有开支为止。
来自纽约下东区的画廊主Muriel Guepin便是第二种模式的积极拥护者,她这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我是承担所有风险、支付所有(展会费用)的人……但是,如果艺术家本人都不愿意为自己的作品‘投资‘的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中端市场的画廊主们要想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保证自己在未来在市场中的地位,必须要更加灵活并富有前瞻性——我对此毫无疑问。不过,为了矜持地回敬这样的“策略”,我只能用“扯淡”来形容这些所谓的解决方案。且无论我从艺术行业的哪个视角来考量,这样的判断都是成立的。
首先,在这个行业里,树立成功形象是能够说服藏家把钱花在你这里而不是你的竞争对手画廊那里的关键,所以,如果表现出画廊的资金运作不稳定到需要向艺术家收取基本开销的话,这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四处宣扬这样的举动几乎就是彻底的自杀性行为——就好比是带着你的母亲去参加速配相亲活动一样。
其次,从和艺术家关系的角度考虑,这样的安排——以及从画廊主Guepin上述的观点心态来看——所体现的正是画廊主缺乏最基本的理解与同情心,这对于任何想要代理一批艺术家的画廊而言都是致命的。即便很少有人愿意这样说,但实际上从本质上来说,每个艺术家都是这个成王败寇的行业中的一个小型企业。
这意味着,不同于那些生活在虚无缥缈之中的超级明星艺术家,他们的生活就是一场无止境的全方位赌博。他们每天倾其所有,冒着全宇宙最无经济稳定性的风险来追求一个目标。因为这样的逆行倒施,他们还可能因为拒绝拿出一半以上的销售来支付昂贵展会费用,而背上懦夫或叛徒的骂名。
我以前曾经写过,想要为中端画廊面对的所有经济问题提供一刀切的解决方案,除了在艺术家身上开刀之外也许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与客户更好地近距离交流。但奇怪的是,我觉得所有在困境中挣扎的画廊主们都不大愿意尝试这个方法。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