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香港私人美术馆之兴起

2015-08-31 10:55:49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伍常

   

  结集了齐白石、张大千、林风眠、吴冠中等13位中国绘画大师的40幅藏品的展览“一新百年:一涛居藏二十世纪中国绘画”正在香港观塘展出。与这场展览同期开幕的,还有由孙少文基金会创办、属非牟利机构的民间美术馆“一新美术馆”。这座位于香港观塘区海旁SML大厦四楼,筹备始于2013年年初的美术馆也是香港的第二间私人美术馆。


  就在国内的私人美术馆正在兴起之际,作为全球第三大艺术中心的香港近年也陆续出现了不论在展览规模和素质方面均令人眼前一亮的私营美术馆。去年初,由香港企业家冯耀辉创办的“两依藏博物馆”——一间藏有世界上最顶级明清家具的私人博物馆,在香港著名的古董街荷李活道开幕了;时隔一年,旨在提倡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新美术馆”也拉开了帷幕。


  香港缺艺术吗?这里有全球首屈一指的艺术博览会(巴塞尔艺术展)、全球最大的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等),甚至是全球最有名的画廊(高古轩和白立方等)。作为一个艺术市场,香港可说是得天独厚,应有尽有。回顾香港的艺术圈,好看的、好卖的艺术品和在博览会期间比比皆是的艺术家明星——这里也不缺。但在2014年之前,这个亚洲顶级的艺术品市场还没有一所如内地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般不受资金所限(至少是短期内),可以为本地艺术生态作一些长期的艺术资源投放和推广的私人美术馆。


  如今,作为艺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专业严肃的私人美术馆也在香港出现了。为什么香港需要美术馆?这里是亚洲的金融中心,商品文化颇为发达的地区,但在国际画廊的入驻潮之前,它却没有多少专业的艺术馆和能与这个城市经济能力相匹配的文化事件。已故美国博物馆学家StephenE。Weil曾在其经典著作《博物馆重要的事(MakingMuseumMatter)》中这样定义美术馆的社会功能:“博物馆具有改变观众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的巨大潜能。它能够借由文物激发观众情感,唤起记忆,触动想象,鼓励他们进一步自行探索,继而丰富人民的生活,促进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敏感和有自觉力的公民社会。”对他而言,所有博物馆的活动只是建立其“社会相关性”的手段,而不再是一个单纯具有怀旧色彩的机构,而应该参与社会的变迁,作为“社会变迁的催化剂”。


  以此标准在评价开业只有一年多的两依藏博物馆,或许还是有点言之尚早,但回顾这家博物馆过去数次展览,展品的人文艺术内涵和质素之高也许是在香港私人美术馆史上前所未见的。在两依藏博物馆收藏库内,有超过800件艺术珍品,包括全球最大规模之一的中国明清古董家具,以及欧洲的古董珠宝化妆盒。除了私人收藏,两依藏博物馆也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艺术机构合作举办联展,例如刚闭幕的史上首个对比研究十七至十八世纪中法两国家具珍品的《异曲同工——十八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以及即将在下月开展的《苦行与奢华的交织——中国雅仕与西方名媛珍品展》,展示中国明清两代的古董木制文玩和在欧洲衣香鬓影的辉煌年代各界名缓淑女所拥有的晚装手袋、珠宝化妆袋及粉盒等。


  “目前香港的艺术市场还是以现代及当代艺术为主,我们希望透过两依藏的恒常展览和每月论坛,为艺术爱好者带来一些与众同的、与现实生活相关连的艺术体验,让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更懂得欣赏中国或西方传统艺术品中的精妙技艺和设计。”作为两依藏博物馆的馆长,冯依凌认为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和设计正是博物馆展品的三大特色。


  “在两依藏博物馆开业时,我们估计大部分观众应该会是四十五岁或以上的,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在过去一年多不少来看我们展览的都是三十岁左右比较年轻的观众,这与我们决定开设私人美术馆时的愿景之一——‘希望与年轻一代分享艺术与文化’的初衷是一致的。”


  新开业的一新美术馆,由本地政府注册认可的慈善机构孙少文基金会创办主席孙燕华和美术馆总监杨春棠主持。作为一间“非牟利”的美术馆,这里举办的所有展览均免费开放。“美术馆的成立宗旨是以新角度去诠释中国文化,故此,每逢展览期间,美术馆都会因应展览题材,举行一系列有关中国文化与绘画的免费讲座。”美术馆负责人孙燕华表示,“美术馆开幕以来,已吸引超过一千名观众,这个人数对于位处香港市中心以外的美术馆来说已是‘超额’纪录。”


  全世界没有一间新开业美术馆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新美术馆也不例外。美术馆每年营运开支约800万至1000万,尽管美术馆的预算和策展方向已有了“五年计划”,孙燕华也不讳言:“希望以后能通过企业赞助、公众募捐等方式,让美术馆能够在更稳健的营运模式中维持下去。”


  香港私人美术馆的发展未来,就这样因缘际会地落在了两位年轻的“藏二代”肩上。“私人博物馆一般相比公共博物馆或商业画廊有更大的弹性和多元化,观众也许可以从中看到比较新鲜的艺术作品,这对于整个香港艺术生态的发展绝对是有利的。”亚洲艺术杂志《Orientations》出版人李宜芳最后说。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