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挥之不去的博物馆情结

2014-12-03 10:00:00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季崇建

  耳顺之年的季崇建前不久在其生辰雅集之际展示了他收藏的一批博物馆级古代瓷枕,让艺术收藏界人士惊叹不已——其实这只是他收藏的一小部分。

  在上海博物馆跟随马承源先生做了二十一年佛像雕塑和青铜器研究;在拍卖行方兴未艾之际又投身商海做了十三年的拍卖。不过他未料到的是,二十余年的学术积淀和十余年的实战经验,令他日后做起文物收藏也是如鱼得水。

  二十余年的上博从业经历,对季崇建影响深远,就好像飞机不管飞出去多远,总要飞回加油站,注满油才能继续飞行一样,在博物馆的所学所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季崇敬的加油站,日后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到熟悉的经验。

  比如他对“建业文房”的布置,陈列室的墙壁全是用红色背景打底,灯光下的一尊尊佛造像立马显得肃穆庄严。季崇建说,这是借鉴了过去的经验,“上海博物馆的古代雕塑馆就是我过去参与布置的,以金、红、黑三色为基本色调,因为只有这三种颜色可与佛像雕塑相配,最能压得住。”

  再比如门楣上“建业文房”四个字是季崇建自己写的,写得颇有气势,虽然他自谦说是瞎涂涂,但事实上他书法上用功甚勤。过去在上海博物馆,他一天要抄四遍《唐人写经》,方去疾先生看到了,还送了他两支吴湖帆梅景书屋定制的兼毫笔,说用这两支笔把《唐人写经》抄会了,就知道吴湖帆是什么样的用笔了。而今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陈列所配器铭拓本的释文小楷,也都是当初季崇建供职时所书。

  季崇建的专业领域是佛像雕塑,曾出版过数十本专著,比如《千年佛雕史》、《季崇建谈中国佛像鉴定》等,他在中国古代雕塑方面的藏品自然非常丰富。比如“建业文房”中陈列的一尊北宋时期的彩绘泥塑菩萨像,头戴高花冠,发式中分,面相丰腴,眼睑微开,以琉璃嵌入作眼珠,乌亮明净……据季崇建介绍,这尊佛像最早见于日本的一家私人博物馆,1995年大陆博物馆曾派人到日本征集过这尊菩萨像,但当时日本人出价3000万日元,远超过当时的市场价格,博物馆觉得要价太高了,没有将其买下来。后来被他有幸购得。

  这尊泥塑菩萨像的旁边,陈列着一匹唐代的彩绘巨型陶马,是季崇建从一位海外的私人藏家手中购得。“马的头部较修长,伸头垂下,竖耳瞪目,四肢叉开,左前肢伸向前方,作饮水状。整个造像非常优美,取材于马那一瞬间的优美体态。”季崇建介绍说,“目前所知,唐代的陶马多为站姿,此种作饮水状的战马很少见,唐永泰公主墓曾出土类似饮水状的褐釉马。”

  季崇建觉得,在中国的文物艺术品里,金石算得上收藏的最上品。金石包括两类,一类是青铜,一类是雕刻(包括石刻、泥塑)。由这批东西可以看出中国艺术的进程是由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走向立体。“比如5000多年前的原始文化是从立体雕刻开始,慢慢演变成青铜器上立体的图案,等到笔产生了,工具更替之后慢慢又向平面的绘画演变,但是平面觉得层次感不够,又进入新的雕塑时期……”

  季崇建的收藏门类非常之广,雕塑、青铜、书画、陶瓷、玉器、工艺品都有所涉略。从北齐的石佛,文徵明的书画合璧长卷、吴昌硕诸家旧藏、陈逸飞《大提琴手》到赵无极的水彩小品,难以一一列数,但多为流散海外的文物艺术品。他觉得从经营艺术品拍卖转到文物收藏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都是在找东西”。过去在上海博物馆是帮公家找东西;后来转行艺术品拍卖,是在帮公司找拍品,在海外征集拍品时,他十分关注流散欧美的青铜器;现在则是帮自己找藏品。

  三年前,季崇建从一位日本的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得一批古代瓷枕,总计一百余件。据季崇建介绍,这批瓷枕是那位日本收藏家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收集。当初博物馆亦有收藏意向,但是只愿意择取其中一部分,但是藏家不愿意将其打散出售,于是不了了之。“后来上博的老馆长汪庆正在病中对我说,这批瓷枕你接了吧,早晚有用。”

  季崇建当初接手这批瓷枕,于他而言,所费并不算多,但它们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其经济价值,是一批难得的精品。因为精力所限,季崇建买到这批瓷枕之后一直未对其进行整理,直到今年赶上其六十大寿,于是对其进行梳理,并出版图册首次公之于众。

  季崇建将文物收藏看做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来对待。他说自己是凭借文化人的思维、才干和学识,花血汗钱将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买回来,这不同于投资。他说,古董买卖和文物收藏、收藏家和投资人、价格和价值是几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古董买卖和文物收藏尽管有着因果关系,但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领域,因为前者是生意,后者是欣赏。像卢芹斋、戴福宝、叶叔重这些大名鼎鼎的古董商人,没一个人进得了上海博物馆的殿堂。”季崇建说。

  言谈间,季崇建还是流露出很浓重的博物馆情结。“假设此时此刻让我重新选择行业,我第一选择回博物馆做研究。”当被问及为什么,季崇建用两个形象的动作来表示,言外之意是,“同样面对藏家,过去是挺直了腰板说话,后来是点头哈腰说话,你说怎样更舒服? ”[NextPage]

  收藏十问

  记者: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季崇建:有博物馆从业的基础,有拍卖行的际遇,从博物馆的研究到拍卖行的运作,一直到现在想成为一名收藏家。

  记者: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季崇建:金铜佛像。

  记者: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季崇建:最喜欢古代雕塑品,也是我的最强项。

  记者: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季崇建:学问。没有捷径,只有钻研。

  记者: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季崇建:基本是海外居多,有私人藏家洽购,也有拍卖行。

  记者: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季崇建:几千件总归是有的吧。

  记者: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季崇建:可以算收藏家。

  记者: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季崇建:很满足。

  记者: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季崇建:我是排除法,只要存疑,坚决不下手。

  记者:有一天能放弃你的藏品或捐出吗?

  季崇建:现在还在玩儿的阶段,没想过怎么处理,如果有些东西真正是博物馆所缺少的,我觉得我应该会给它,不应该让其成为市场价值的宠儿。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