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艺术收藏已有130年的历程。其间收藏的器类始于制作精美、雅俗共赏的明清瓷器,继而扩展到玉器、金银器、珐琅器、牙雕等整个明清时代的装饰艺术,再进一步扩展到中国古代的青铜礼器、玉器、陶塑和佛教造像,并且随着西方对于中国艺术研究的深入,观众和收藏家逐渐领略到中国书画艺术的深邃文化内涵,最终全面地了解绵延不断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其收藏历程则见证了美国,或是说西方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过程,收藏过程中所形成的收藏家、赞助人和博物馆业务主任成功的合作模式和经验或许可以给国内的博物馆提供有益的借鉴。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它位于纽约市中心,面向第五大道,背临中央公园,自南向北跨越四个街区,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图一 、大都会博物馆外景)。大都会博物馆是一座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和艺术品种类繁多,有200多万件,涵盖了世界各地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大都会博物馆设有17个部,亚洲部是其中最大的两个部之一。亚洲部的收藏按地域划分为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的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不包括中亚、西亚。亚洲部的收藏约有3.5万件,其中中国的文物、艺术品约有1.2万件,包括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漆器、金银器、石雕、彩塑,还有相当丰富的纺织品和古典家具等门类。
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艺术收藏始于1879年,迄今已有130多年。这130年的收藏过程,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与历史认知的过程;也记录了收藏家、赞助人和博物馆业务主任的密切合作,充实大都会博物馆中国收藏的历史,他们成功的合作模式和经验或许能给国内的博物馆提供借鉴。
1879-1915年:明、清艺术首登西方艺术殿堂
19世纪70年代末,大都会博物馆的一位董事、纽约有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埃弗利(Samuel P. Avery)将其收藏的1000多件中国明清瓷器转让给博物馆。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是中国的外销瓷,也有一小部分明清官窑瓷器,其中不乏青花釉里红、单色釉和釉上珐琅彩的精品。1902年,另一位董事毕少普(Heber R. Bishop)无偿捐赠所收藏的中国玉器,随之捐赠的还有一笔数目可观的资金,用于扩建展厅和布置陈列。这批收藏总数有1000多件,绝大多数是清代的玉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乾隆年间的精品,有造型典雅、做工精致的陈设摆件、仿古礼器、文玩,还有一件玉版填金的御制七佛塔碑记。此外,还包括300多件未完成的玉石标本,给其后玉器之琢玉、画线等工艺流程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继毕少普之后,纽约的收藏大家奥特曼(Benjamin Altman)在捐赠大批西方名画的同时,将所收藏的中国瓷器、珐琅器和鼻烟壶等一并捐给了大都会博物馆,其中仅鼻烟壶一项就有近两百件之多。
从埃弗里首次捐赠的1879年到奥特曼捐赠的1915年,前后的30多年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中国艺术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美国人认知中国艺术的早期阶段,此时美国收藏家大多偏爱色彩绚丽、工艺精巧的明、清瓷器和装饰美术,对中国历史悠久的古代艺术和文化尚未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1915-1945年:远东部的成立和中国艺术的扩充
从1915年到1945的30年是大都会博物馆中国艺术收藏的第二阶段。这30年里,美国有幸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度过了二十年代末的大萧条,经济稳步上升,文化事业日渐发达。西方开始认识到中国艺术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是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收藏在此阶段有了显著的增长。创立摩根大通的美国银行家摩根(J. Pierpont Morgan)时任大都会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他对中国文物艺术饶有兴趣。在他的带领和倡导下,许多热心人士或是捐赠自己的收藏,或是慷慨解囊资助。1915年,大都会博物馆成立了远东部(1986年改名亚洲部),特地从欧洲请来一位研究中国文化的荷兰学者波世莱兹(S. C. Bosch Reitz)担任远东部的主任。波世维兹虽然是陶瓷专家,但是他并非仅仅关注陶瓷,而是颇具开拓和发展的眼光。在他的指导下,大都会博物馆不再只是依靠收藏家的随意捐赠,而是开始有目的地寻求和收购中国艺术文物,开始收藏中国历代的陶器、瓷器,譬如建窑和磁州窑的瓷器,借以展示中国陶瓷史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地区特色;同时也开始收藏中国的青铜器、佛像和丝织品。波世维兹在任期内收购了为数众多的北魏至辽代的佛教艺术珍品,包括石雕佛像、鎏金铜佛造像、夹纻脱胎的干漆佛像和三彩罗汉塑像,其中北魏初年的释迦立像是目前仅存的大型鎏金铜佛之一。佛像高大雄伟,丰满的脸上略呈微笑,在威严中透出一股慈祥,宽大的袈裟从肩上垂下,衣纹排列均匀,富有韵律感。两尊三彩罗汉造型准确,比例匀称,神情栩栩如生,展现出辽代雕塑艺术家的深厚写实功力。在此期间博物馆还接受了美国石油财团股东洛克菲勒(John D. Rockfeller Jr。)和夫人捐赠的中国佛像,其中北魏正光五年(524)的鎏金青铜弥勒佛造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造像保存得相当完整,包括弥勒佛、佛像前和两侧的菩萨、随侍、力士、狮子和佛像身后镂空的背光。佛像通体鎏金,虽历经千年,仍然光彩照人。
与此同时,博物馆还聘请了对中国文化艺术深有造诣的西方人士福开森(John C. Ferguson)担任中国文物收藏的顾问,也相当于博物馆驻中国的收购代理。福开森是加拿大传教士,19世纪晚期到中国传教时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此潜心研究中国文化,成为当时有名的“中国通”。他跟同时代的很多中国鉴赏家、古董商、知名藏家与上层人物交往密切,并将中国传统的鉴赏和研究方法介绍到西方。
福开森为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了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帮助收购了数件举世闻名的古代青铜器,包括传河北易县出土的、有长篇铭文的“齐侯四器”和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齐侯四器是春秋时期的齐侯嫁女的媵器,有鼎、敦、盘、匜各1件,其铭文字体端正、笔画秀丽,历来为金石学家称道。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共有14件,包括禁、卣、尊、盉、爵、角、觯、斗等,其中的青铜禁是稀有品类,目前只有3件存世,大都会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各有1件。这批青铜器原先是清末收藏家端方的旧藏,端方去世后,家道中落,他的后人决定出售。大都会博物馆依靠福开森从中斡旋,最终以有史以来数目极为可观的资金购买了这堂珍贵的文物。此外,福开森还帮助大都会博物馆收购了中国书画和汉代陶器。
1945-1970年:收藏的稳步进展和唐代金银精品的入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越来越多的美国博物馆开始积极收藏中国文物,大都会博物馆也不例外,收藏的范围和质量相比以前有较大的扩展,收藏的节奏亦渐趋稳定。在这二十多年里,远东部接收了为数不少的捐赠,包括汉代的釉陶建筑模型,唐宋的佛像、石雕,明清两代的官窑瓷器、丝织和刺绣。依靠社会赞助和馆内的收藏基金,博物馆购入了一批重要的唐代三彩陶器、陶俑和金银器。唐三彩的骑马人物俑左手揽辔,右手扬鞭,刻画出唐代贵族出行时仪仗队伍的威仪;高大的骆驼俑昂首挺胸,神态生动,展现出丝绸之路上商旅行列的风情。金银器虽然数量不多,但其精美程度可以和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窖藏金银器相媲美,有鎏金银盘、盏、碗、香薰、剪刀等,其中一件饰有细密花鸟纹的鎏金叶形银盘,不仅展示了唐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而且提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证。[NextPage]
1970迄今:中国书画的收藏盛期和五千年中华文明序列的建立和完善
20世纪70年代迄今,是大都会博物馆中国艺术收藏的黄金时代。博物馆的中国艺术迅速增长壮大,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收藏。这一成就归功于大都会博物馆历史上几位杰出的人物。其中首推曾在60年代做过美国财政部长、后任大都会董事会主席的狄龙(Douglas Dillion)先生。狄龙在70年代初对大都会的收藏做了一次调查,发现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书画,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弱项,因此决定着重收藏中国书画。狄龙亲自捐资上千万美金,并号召纽约地区对中国艺术有兴趣并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贤达捐款,不仅设立了收购中国艺术的基金,而且还设立了聘任中国艺术专家的基金。董事会决定聘请美国著名的中国书画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方闻(Wen Fong)担任远东部部长,指导中国书画的收购。方闻在中国出生,少年时期接受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大学期间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取得美术史博士学位。他将中国注重古代著录、印章、题款和笔墨的传统鉴别方法与西方美术史对作品结构和风格的分析相结合,创立了新的鉴别方法,对过去传为唐、宋、元、明的书画重新审定、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探索中国书画的发展历史。他培养的一批新型的中国美术史学者,被称为“普林斯顿学派”(Princeton School),在美国美术史界声名卓著。
有了以狄龙为首的董事会的支持和方闻教授专业的指导,大都会博物馆从纽约著名收藏家王季迁手中收购了大批宋元书画,其中许多曾经是二十世纪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收藏,包括唐代韩幹的《照夜白》,宋代屈鼎的《夏山图》,南宋马远的《观瀑图》、元代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倪瓒的《虞山林壑》等。《夏山图》纯用水墨写景,构图气势雄浑,状物细致入微,是目前硕果仅存的少数北宋山水画代表作之一。赵孟頫的《双松平远》以书法线条入画,笔简墨淡、清雅秀丽,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先河。
大都会博物馆同时还收藏了明清两代董其昌、徐渭、仇英、龚贤、四王、八怪等著名书画家或画派的作品。由于狄龙的精神感召和方闻的学术威望,纽约地区的一些著名收藏家纷纷将收藏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收藏家顾洛阜(John Crawford)捐赠的北宋郭熙的《树色平远》、北宋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传》和米芾的大字《吴江舟中诗》(图十、宋 米芾《吴江舟中诗》卷)等绘画和书法作品。这一批稀世珍宝扩充了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使其中国书画形成了颇有规模的系列。狄龙又捐资赞助中国书画展厅的修建,以便能够分期陈列这批艺术巨作。
这一阶段,亚洲部继续获得了三位热心于中国艺术的赞助人的强有力的支持。最有名望的是纽约的社会活动家艾斯特夫人(Brook Russell Astor)。艾斯特夫人童年时代生活在中国,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艺术有着深厚的情感,毕生致力于推介发展中国文化。终其一生,她一共捐出2亿美元,赞助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由她捐款建造的中国古典园林“明轩”1980年在大都会亚洲部内落。这座中国庭院以苏州的网师园为蓝本,聘请中国建筑研究院的专家担纲设计,整个建筑的梁架、门窗、屋顶、地面乃至一砖一石都在中国制成,然后从苏州请来富有经验的工人精心施工。庭院落成后又配置了一堂名贵的明代古典家具。观众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古代中国的苏州。这座庭院的游客每天络绎不绝,节假日更是游人如织。艾斯特夫人还捐款帮助扩充收藏和设立了中国装饰艺术的业务研究职位。2005年她以103岁的高龄去世,但是,她捐助的款项仍然在支持亚洲部继续收藏。1980年代以来,亚洲部还获得了博物馆董事会的新成员韦伯夫人(Charlotte C. Weber)和俄弗英夫妇(Florence and Herbert Irving)的积极支持。韦伯夫人出资帮助大都会博物馆扩充古代艺术的收藏,而且赞助修建古代艺术展厅;俄弗英夫妇则赞助中国晚期艺术的收藏及晚期艺术展厅的修建。
亚洲部在积极扩充中国书画收藏的同时,也一直关注中国装饰美术。1980年代中期,亚洲部聘请了对中国文化艺术有广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屈志仁先生(James C.Y. Watt),先是担任特别顾问,然后担任中国艺术主任,2000年方闻退休后继任亚洲部部长。屈志仁先生依靠艾斯特夫人、韦伯夫人和俄弗英夫妇等三位主要赞助人和其他多方面的赞助支持,有系统、有条理地填补收藏体系中中国器物的缺项。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装饰艺术的历史系列。在屈志仁先生指导下入藏的文物中,以漆器和纺织品最为引人注目,其中漆器种类有单色、彩绘、剔红、剔犀、螺钿、戗金等,多不胜举,不仅有色彩亮丽、雕工精湛的明清两代的杰作,还有世所罕见的宋元时代的精品。
纺织品的收藏亦堪称西方收藏中的翘楚,藏品的年代上迄唐宋,下至明清,大致上包括了历代的代表作品,其中元代的花鸟纹刺绣和织有帝后像的缂丝蔓荼罗俱是稀世奇珍。经过屈志仁先生和亚洲部同仁近二十年不懈的努力,早期和晚期中国艺术展厅在1990年代先后落成。早期中国艺术展厅陈列新石器时代至唐代的艺术,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良渚文化的玉器,商周青铜器,汉代的陶楼、陶俑,南北朝的佛像、石雕,到唐代的三彩陶俑和金银器,应有尽有;晚期中国艺术展厅的陈列从宋代到清代,展品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漆器、玉器、金银器、珐琅器、木雕和纺织品等等,种类齐备、绚丽多彩。上述两座展厅的展品,加上中国书画展厅和佛教艺术展厅的展品,构成了全面、完整的中国艺术序列。至此,大都会博物馆已能够系统地、详尽地展示5000年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结语
在美国,每一个博物馆丰富、珍贵的藏品,都和收藏家及赞助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亲密深厚的不解之缘。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尤其是亚洲部的中国艺术收藏,也不例外。没有一批对艺术情有独钟、富有热情、积极投入的有识之士,博物馆的收藏难以为继。大都会博物馆是私立博物馆,不属于任何企业或个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文化机构,在董事会的监督和博物馆业务、行政部门的管理下运营。绝大部分经费不是由政府提供,而是来自于社会募集基金,用于收藏的经费极为有限。大都会博物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收藏来自于收藏家的捐赠,只有很少一部分为购买所得。事实上,即使是有限的购买,也常常是依靠向社会上热心艺术的人士筹款才得以实现。
130年来,大都会博物馆逐步建立了收藏家、赞助人和业务主任合作的收藏模式。收藏家和赞助人对艺术的爱是一种执著、真挚的爱,对于他们而言,收藏既不是用于炫耀,也不是用于投资生财,而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他们有热情、有经济实力,能够注重于某类文化艺术或是某个专项的收藏。业务主任与收藏家意趣相投,既有对艺术的挚爱,亦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不仅可以为收藏家在鉴别和理解上提供指导,更重要的是能够以其广阔的历史和文化的关怀,从宏观上指导整个博物馆的收藏,从而有计划、有系统地建立起阐述整个文化历史的艺术体系。
在这130年里,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历史见证了美国,或是西方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始于制作精美、雅俗共赏的明清瓷器,继而扩展到玉器、金银器、珐琅器、牙雕等整个明清时代的装饰艺术,再进一步扩展到青铜礼器、玉器、陶塑和佛教造像,随着西方对于中国艺术的研究的深入,观众和收藏家逐渐领略到中国书画艺术的深邃的文化内涵,最终全面地了解绵延不断的中华5000年文明。
目前,大都会博物馆对中国艺术的收藏还在继续,近年来收藏了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玉器、东周的草原文化青铜器、汉代的铜镜、宋代的金银器和明清时代的篆刻印章等,同时也开始关注当代的中国艺术。随着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深入,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收藏将继续发展,更加完备,也更加精彩,从而全面展示中国艺术文化史的辉煌篇章。
(作者:孙志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艺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玉器)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