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健康文化”的构成要素,博物馆或许应在抵御自身的亚健康状态方面找到更多出路。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最近的蝴蝶特展,吸引了大批家庭。博物馆制作了标有蝴蝶成长期的卡片,孩子们绕着香蕉树寻找卵、蛹、毛毛虫、成蝶,每找到一个就盖一枚纪念章,很受孩子们欢迎。
强调一下,这是一个收费展览。如今,在许多免费开放的国立博物馆,内设收费展览的做法已是司空见惯,所谓“大门敞开,小门收费”。这并未阻挡参观者的热情,大英博物馆去年推出的庞贝古城文物特展票价高达15英镑,展出前网上预订就超过5万张。
长期以来,欧洲国家的博物馆都重度依靠国家财政扶持,但近年来很多国家削减了文化预算,英国艺术委员会资助的近700个艺术机构和组织中,政府投资所占比例已由10年前的50%下降为目前的33%。
英国东约克郡赫尔市半年前刚获“英国文化之城”的美誉,然而市政厅今年决定从文化遗产保护预算中砍掉15万英镑,当地一家公立博物馆被迫改为每两周开放一天。在意大利,收藏有鲁本斯、卡拉瓦乔、提香画作的波格塞美术馆,因经费削减部分区域的空调坏了两个月也没钱修,为防止画作受损只得开窗降温。《泰晤士报》批评称“政府在推卸在文化上应尽的责任”,“国家会因此重回平庸”。
为缓解财政困窘,艺术至上的博物馆不得不撩起高雅的裙摆,蹲在地上找资金。去年底,英国伦敦克洛伊登地方政府为筹集当地博物馆展馆重建资金,在香港拍卖了17件包括中国明代瓷器在内的博物馆珍贵藏品。拍卖的部分原因是这些物品的展出保险费高达每年2万英镑,所以从未被展出过。这些展品最终拍得了824万英镑,但博物馆也被愤怒的英国博物馆协会除名,英国艺术委员会还声称要重新审定克洛伊登区政府的博物馆运营资格。
镇馆之宝万万卖不得,于是高科技复制品横空出世。荷兰梵高博物馆制作的3D打印版与梵高画作高度相似,几乎只有专家才能分辨真伪,复制画一幅售价高达2.5万欧元。
美国的博物馆对政府的依赖较小,不过集资也非易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历史博物馆就尝试在互联网上获取公众小额捐赠,根据网民捐赠额来投放相应的回馈,比如17美元可以获得新展的主题贴纸。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传统是请访客根据意愿付款,不过售票处有一个25美元的标识,小字标注“建议购买”。就是这一举动,遭到了访客代表发起的门票欺诈集体诉讼,引发了公众对美国博物馆收费问题的讨论。
文化守护者谈钱是不是很“俗”?英国艺术委员会发布的《博物馆与幸福》研究报告称,博物馆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受,提升人们对健康的认知水平。随着博物馆经费问题不断登上媒体文化版头条,要求国家加强支持的声音不断增多,而公众也对适当的收费逐渐趋于理解。作为“健康文化”的构成要素,博物馆或许应在抵御自身的亚健康状态方面找到更多出路。
博物馆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更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创造潜力的储备。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杰瑞·萨特茨曾说,夏天去博物馆最好,和去游泳池一样精神抖擞,因为你会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
现在,正是夏天。
(实习编辑:邢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