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明
王月明简介
1958年生于曲阳
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
北京市九州书画院一级美术师
北京市无限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河北省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
曲阳县政协常务委员
曲阳县雕刻学校教师
1995—1997在保定学院进修
1999年创建艺城雕刻厂
[NextPage]
韬光养晦 妙造自然——序王月明现代雕塑作品展
作者:陈文增
王月明现代雕塑作品展,如期在这如花似锦的春日展出,这是王月明艺城雕刻厂的一件大事,更是曲阳雕刻乃至工艺美术界的一件盛事,我们为之庆贺。
与王月明认识屈指近30年矣,当时我刚到曲阳(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工作,一天上午,一位看起来比我小几岁的青年人来厂里找我,与我商量拟在曲阳县域成立一个书画会,并推荐我为会长。果不其然,这个书画会(曲阳县恒阳书画会)在当时社会各界同仁及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真的成立了。虽然书画会仅仅为民间组织,但它团结起了广大书画爱好者,搭建起一个研究创作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殊可慰也。在我眼里,王月明是个有思想、有远见的人。在书画会里他虽为副会长,但好多点子都是他出的,比如举办书画培训班,搞书画展览等,折腾了几年,真把曲阳的书画事业推向了一个新局面,并培养了好多人才。这些人才,对今天曲阳的工艺美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的通过升学现已当上了大学艺术系教授,有的成为著名画家和工艺美术家、大师等,如此说来,曲阳恒阳书画会,功莫大焉。
一、韬光养晦、寻找自我
月明后来到了雕刻学校当教师,教一班美术课程,他的工作单位与我的公司相隔半里之遥,日里信息、活动是经常沟通的。大约是1997年春天,他告诉我,他准备创办一家雕刻厂,并且他谈了一些想法,我很赞成和支持他。因为有本事的人,从来就不受时间和规矩约束的,他想干他喜欢做的,那是迟早的事。所以我说,王月明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之所以说王月明了不起,并非说他已有了多大的成功,而是因为他下海以来,历经了诸多艰辛和挫折,而他并没有因此趴下,反之,他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又毅然挺了过来。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说:“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看来,这话不无道理。
在曲阳,雕刻厂有多少家,恐怕不好说清楚,据官方统计800家或1000家,可能指稍成规模的工厂,如果把道边一家一户都算上,那就多了。总之,要说在曲阳办一家雕刻厂很容易,如果要想办出特色,办出名堂来,并非易事。按说凭月明的思路、文化、艺术及工作能力,以尽快的速度办成一件事,是不可否认的。问题是王月明不甘心亦步亦趋、拾人牙慧去重复别人的“艺术劳动”,他想的是开辟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让人们和市场接受他。因此,开始了他旷日持久的韬光养晦式的面壁悟道。王月明是个有城府的人,做事低调,待人谦逊,从不炫耀自己,稍有锋芒便见掩饰。艺术上问道先哲及前辈,定向书本探讨,每与之交流,谈吐间隐寓非凡见识。在论及当前曲阳雕刻人物时,他语言中肯,常是褒扬同道,并虚心接受批评,对别人意见和建议从善如流、如获至宝,这是需要修养的。“心以积疑而起悟,学以渐博而相通。”(近代胡曲园)在长期的“蜷缩”中,王月明校点古今,阅览中西,终于有所收获。还是去年冬日,在金水湖一次会议上,月明告诉我他要在厂里办一次作品展览会,邀我有时间去捧捧场,我随声答应下来。待到参观了月明的工作室、车间及作品后,我才发现,月明真的找回了自我,难怪这么多年他鸦雀无声,默默地潜伏着,原来他是在窥测方向,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今天看来他找到了。
二、寄情于物、锲而不舍
“为思想而创造形式”(苏联别林斯基),雕塑的目的是艺术家情感本真的寄托,尽管有时为题材构思所掩饰,但它毕竟还会在创作过程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这种情感是通过创作将物质艺术化的自我存在,实质是作者骨子里所存在的取与舍、爱与恨。没有情感的作品是无谓的,是苍白的,这种艺术无法打动人,同样,也不会为人们去接受。月明在这方面是有体会的,因为,他花去了大块时间和艺术思索对自己进行了矫正,以一种自觉行为跨入了创作规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谈到论事业、学问之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艺术的经历和情感的冲突是作品的升华过程,只有不断探求,才会出现真正的艺术作品,王月明已经经历和顺利地通过了这个程序的初试。
艺术之灵魂在于不断出新。虽然太阳每天都从东边出来,而每天的姿态却各不相同。这不是说太阳本身有什么变化,而是簇拥于太阳周边的云段无时无刻不在为妆扮太阳作着各种各样的准备。有时太阳坐上东山顶,整个天宇一色蓝碧,万里浩荡;有时被七彩云霓高高托起,刹时霞光万道,喷薄千丈。我们在谓艺术的今天,这种自然界的现象,在为美的作品艺术创作中,各人作各式的猜想。每观瞻世间万物,都将不自觉地迫使自己的艺术思维产生情感冲荡,让其升腾,让其遐想,让其出新。当然,艺术创作的出新,首先必须具有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继之才有创新的行为举措,然后达到寄情于物的目的。有些人看不惯新的东西,觉得碍眼,总认为不舒服,旧的东西由于天天接触,总认为是正常的。其实这是一个怪现象,正是这个怪现象的根深蒂固,使得新的东西迟迟不能崭露和树立。在老辈子人的眼里,盖房子是要把厕所安排得远远的,唯恐给卧室、厨房带来异味。现在变了,人们住进楼房,有的干脆把卫生间安排在卧室里,据说有的乡下人还是接受不了这种情况。但这种居住形式毕竟已成为主流,这种居住环境和条件肯定不会因为有人接受不了而有丝毫改变。艺术的创新,正暗喻了这个道理。月明的雕塑正是借用了夸张的手法,对形象局部进行了特意描写,这种雕塑语言的运用,成功地实现了使整个艺术形式从具象到抽象、由正常到反常抑或说从传统到现代的一个锲而不舍的变化过程。
三、汲古出新、妙造自然
月明作品中以女人体为多见。创作手法为上身短而细,下身长而壮。上身短细,而两乳高隆,以此显示其女性特征,而肥臀大腹则见证女性与生俱来的包容与对事物负载的宽阔襟怀。这是月明作品创作的一个基本手法。当然,在女人体的姿态变化及神态处理上,月明更是别出心裁,他的作品中常不去作五官描述,有的把头干脆省略,但看上去却耳目依然,姿式严谨,神态自如。其实这种抽象的涵盖正是王月明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虚实理论的再处理。王维谓画山水“笔断意不断”及中国书法中的“计白当黑”的表现方法,也被王月明演绎和运用得滥熟。难怪清代学者笪重光在《画签》中讲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王月明作品中有把女性乳房一阴一阳表现之,正是体现了古绘画与书法章法的妙诣。
当然,变形人体的创作并非王月明首创,这种形式早已在市场上出现和流行,但被王月明接过来之后,便赋予了更丰富和更深刻的含义。在他的创作记忆里,这个夸张的女人体已超过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食古不化,古板僵滞乃为艺术大忌。没有哪一个大艺术家是靠步人后尘而成功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其实,王月明女人体雕塑的根本基础和唯一奥秘是他对古代仕女画创作和研究的再现。约30年前,王月明就开始学习创作仕女画,那时曲阳县文联、恒阳书画会组织的书画展览中,王月明都展出他的仕女画。按理在曲阳这个小县城的书画展览中根本谈不上作品创作,但王月明却有个窍门,按他说叫人身嫁接,人头搬家,这个仕女身子安上另一个仕女的头,这个仕女的姿式嵌进另一个仕女的神态,外加王月明美术功夫的处理,一幅仕女图画出来,还真叫人叹服。初学创作,来个“移花接木”或“偷梁换柱”,这种形式不妨说是临摹走向创作的一个前兆,光这个仕女画王月明一画就是多年,这个功底自然为现在变形女人体的创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王月明是个很严肃的人,在人物面部表情刻画和衣服色彩处理上都很讲究,尤其避免一些重复的动作和雷同的色彩,讲究画面的构图美、人物形象美、色彩变化美。这一切的一切,都为他从事石雕以来,成为他自诩为不允许破坏的艺术圭臬。他的现代雕塑作品,从生动感、夸张美方面均为他对艺术严谨态度的一种认同,这是符合正常逻辑的。其汲古出新、妙造自然之能力和意识不是固有的,他是在对传统的反复实践中,一种再理解、再认识、再创作。故说:不入传统,莫谈创新。
艺术家在掌握了基本的创作法则之后,随着阅历的积累和对创作对象的理解,自然就是轻车熟路了。但王月明不这样认为,他始终在诘问自己,时时刻刻为个人出难题。一种形式、一种姿态成功之后,一种新的形式和想法随之产生。他始终在一种创新、失败、再创新的创作过程中搏斗。其实,历史上一些大艺术家的作品成功也都是在这种坚持不懈的创作和自我否定中实现的。
四、耕石种艺、链接市场
艺术作品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艺术家的基本功,而物质材料对作品制约也是不可忽略的,石雕作品对材料的选择是必须的。一块石料,如何巧妙利用,却有诸多道道。我说它就像下象棋一样,一步一步如何走,一般人能看出二、三步,他看得更远,以最小的付出实现最大的价值,也就是对一些杂质、裂纹如何避让,安排坐式人物,还是立式人物,是安排一个还是一组。这种基本知识,虽然一般人都能做到,而王月明能做得更好,他购料时有目的,被一般人看作废料的他也购回来,经过设计加工,终成精品。艺术家应该是聪明透顶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应顾及到。因为,雕塑作品创作过程与材料筹备应该是一体的,任何环节的失误和疏忽都将为作品的成功构成不利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事前具体的权衡比创作过程中的艺术定位更重要。因为只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才能使大胆的创新举措得以实现。只有对艺术的全面把握,才会构建成坚固的代表时尚的摩天大厦。
说到底,王月明雕塑作品创作,属于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而从形象处理和精神刻画上又融入了表现主义思维。其间不泛将具象、抽象与意象兼而融之,故形成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耕石种艺,链接市场,在当前市场经济浪潮的这样前提下,根据对王月明作品的浅读可以理解为,一是王月明是在做市场。因为市场是检验作品价值的试金石,有好大一部分人这样认为,有商人问津能卖就是好货,王月明作品大部分是迫于这种经济压力下而产生的。这也难怪,王月明的艺城雕刻厂不是公办研究所,全部人力、物力不可能去搞艺术创作。他必须面对现实,又因为现实是残酷的,没有效益,入不敷出,王月明就会成无米之炊或停锅挑灶。随着矛盾迭出,王月明必须面向市场,既然是面向市场,这时作品就要作为商品而上市了。有时这样就不免按商人意图进行修改,尽管有时是不情愿的,于此,艺术品质的价值含量就大打折扣。从这个意义上讲,王月明尽管抱定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决心去实现自己的创作目标,恐怕经不起无情市场的一顿棒喝。二是王月明作品不只倾向于做市场。王月明是一位善思考、有目的的艺术家,虽然现在不敢称之为成功的艺术家。但他秉性坚韧,意志高扬,有必胜的信念,这从他的作品创作理念上就能得到解释。他的作品创作不完全是应付买家,有些作品虽然为市场拒之,但他也坚持作,因为这件作品能代表他的创作精神,是他追逐的阶段性目标,能代表他的创作水平。当今,人们都能为得到市场青睐而得意,但更为艺术创作有精品而自豪,这就是艺术与市场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企业家多注意前者,艺术家注重后者,只有企业家兼艺术家才能兼顾。
纵观曲阳,雕刻艺术尚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主要矛盾不是无序竞争,不是生产过滥,而是没有能力导向市场,而是缺乏创新型人才。因为,没有能力导向市场说明我们技术能力差,缺乏精品意识,只考虑目前经济效益,凡点题或来样加工一概不拒,甚至做出活来打上别人招牌都行。这样长期以往,我们就会成为石雕奴隶,成为一种艺术附庸。
关于创新型人才,是赢得市场、推动艺术发展的基本动力。单是注重雕刻技术的提升,制作水平只是停留在一般层面上,它的根本能力和成功也只是保住一批工程的生产安装,实现雕塑企业一般性经济目标。而创新型人才则是通过自身努力去探讨曲阳石雕艺术的发展,从按图制作和来样加工到逐步打造曲阳自己的高端作品,加大曲阳石雕文化与艺术附加值,走出曲阳自己的艺术风格,形成庞大的曲阳雕塑艺术家群体。实现叱咤风云、导向市场的目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
毋庸讳言,市场不是一个慈善机构,它不会施舍,它不会因为谁创作能力差,谁需要救济就恩赐于谁。市场是一只篮球筐,谁球技高,谁勇猛善弹跳,能装进球去,谁就是赢家。创新型人才,正是这个把球装进筐的球员。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三国曹操《短歌行》),王月明雕塑艺术作品展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我们看到了曲阳雕塑创作创新的希望。曲阳雕塑不只有引以为自豪的过去,有名符其实的今天,还会迎来辉煌绚丽的明天。
[NextPage]
长发女
泉1
泉2
泉3
泉4
小精灵
小精灵2
(编辑:范文馨)